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珠三角制造业升级困境:招不到人,用不了机器人

http://www.gkong.com 2018-04-19 16:40 来源:证券时报

“现在制造业的用工环境真的是每况愈下。”东莞一工厂人力资源负责人小王看着桌子上那一堆厚厚的招聘简章,一边摇头一边小声嘀咕。

当前,劳动力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用工缺口这些年一直困扰着传统制造业企业,且逐年加剧。

于是,将部分旧生产线升级为不过多依赖人力、效率更高的智能化生产线,成为许多企业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然而,记者近期走访了深圳、东莞、广州、中山等地制造业企业后发现,智能化的升级改造并不能让这些企业完全摆脱当前的用工困境,而且新的结构性用工难又随之出现。

用工回流日渐加速

去年以来,内地各大城市人才争夺战不断升级。与此同时,珠三角制造业的许多基层劳动力也加速回流内地。“春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上班的人数是3300多人,而节后第一天回来上班的只剩2000多人,公司马上启动招人程序,经过一个月的调整才陆续恢复到正常的用人水平。” 港资企业华丰隆玩具有限公司行政董事彭文安说。

华丰隆是扎根深圳32年的玩具大厂,对他们来说,调整用工情况或许不太费劲,但对更多的中小企业来说,迅速补齐人手并非易事。

3月下旬一个雨过天晴的午后,东莞大朗大润发购物中心前的小广场上,支起了近50个企业招聘摊位。尽管还没到下午两点的工作时间,各家企业的招聘人员却都早早就位,准备迎接应聘者。然而,时间过去了半个多小时,依然问津者寥寥。

东莞某镇企业招工现场,应聘者寥寥

“一年比一年难招了!”小王一边用招聘简章扇着凉风,一边略显无奈地向记者诉苦。小王的公司从事薄膜生产,工厂就在东莞,目前普工缺口十多人,希望能补充一些年轻的劳动力。

然而,事与愿违,小王近两年的招聘活动从来没有一次性招满过。“都是来一个要一个,不断地有人走,基本都回流老家去了。”尽管公司普工每年都招不满人,但在小王的印象中,去年还有人可挑,今年却似乎无人可招,更别说挑了。

“如今珠三角劳动力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深办厂32年的华丰隆玩具厂可谓见证了深圳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彭文安回忆这些年深圳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时不禁感慨:“20年前,我们只需要写个招聘启事贴在工厂大门口,不一会儿门口就排起了长队,至少有四五百人来应聘,但现在即使贴了也没人来看。”

珠三角制造业用工难题的背后,是内地多城进城务工者回流当地的趋势越发明显。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四川、湖北、安徽等几个劳务输出大省逐渐出现劳动力回流的迹象,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选择返乡就业或者创业。

以湖北为例,2017年全省流入人口为157万人,比上年增加8万人;流出人口为491万人,比上年减少6万人;四川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该省向外转移输出人口1226.6万人,达历史最高,随后开始呈下降趋势,从2011年的1205.2万人下降到2017年的1174.6万人。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副教授罗连发分析认为,造成珠三角地区用工紧缺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外来劳动力供给短缺,广东劳动力供给也开始下降,甚至有些地区和行业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二是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逐渐改善,农业经营收入持续增长,农民工外出意愿也开始下降;三是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大量工人转向第三产业,进一步加剧了制造业工人的紧缺状况。

“机器换人”的新难题

在用工难、用工成本上升的困境之下,许多企业不得不选择“机器换人”。

“公司的机器人替代计划可以说是从2010年左右就开始实施了。”东莞一家生产金属化薄膜电容的电子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实施机器人替代主要基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不断攀升的人力成本;二是下游产业对公司产业质量稳定性的要求不断提高。该负责人透露,经过多年的部署,目前企业员工人数较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少了很多。

如今,实施“机器换人”的企业并不在少数。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约9万台,同比增长31%,远高于14%的世界平均增速。其中,在珠三角另一制造业重点城市佛山,实施“机器代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00多家,应用机器人超6000台。

但是,看似能解决“用工荒”问题的办法,也带来了新的难题。“我们还需要懂得调试、检测,出了问题能马上处理的技术型工人。”小王告诉记者,虽然公司已经有纯熟的技工,但年纪大都老大不小了,需要招收一些“新鲜血液”作为后备力量,但很难招。

据了解,当前现有技工人才队伍在结构上呈现出“三多三少一稀缺”的特征,即低级多、高级少,大龄多、青年少,单一技能多、复合技能少,新兴产业技工更是严重稀缺。

记者现场采访发现,各家企业给技工开出的月薪在8000~10000元不等,少数企业甚至能开出过万元的薪酬,并且还有上涨趋势。“符合我们要求的太少了,这已经制约了我们企业的转型升级。”招聘会现场一家企业的招聘负责人对记者说。

东莞一台资企业招聘负责人张先生也告诉记者,如今不少熟练的技工会选择“单飞”:“我们是做纸板生产机器的,现在很多工厂要搬迁到东南亚,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来拆装老旧设备,整条生产线一拆一装,需要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拆装一条生产线就是二三十万的费用,因此不少技工会选择做这样的散单。”整整一个下午,张先生也没招到合适的组装机器的人。

据人社部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有技术工人1.65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仅4700多万人,占整个就业人员的6%,技术工人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因此,即使企业一再降低对技术工人的要求,仍然供不应求。

值得注意的是, “机器换人”并非适用于所有行业。首先,如电子装配等非连续性生产,需要多规格、小批量的生产模式的行业就没办法大量使用机器人。就算在自动化程度极高的汽车制造企业,在“机器换人”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广州黄埔一合资汽车制造企业的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人的问题以外,机器换人的另一个难点就是工厂自身的自动化水平对机器人的承接能力不够。生产线实现 “机器换人”改造并非简单买回几台机器人就可以实现的,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对整条生产线进行系统改造。

此外,在彭文安看来,“机器换人”改造的可行性方面,虽然机器的确可以代替一部分的生产人员,但如果机器可以取代整条生产线而完全不需要人工的话,那在中国就没必要存在这个行业了,大可直接买几部机器到美国生产,还能省下物流成本。“我们只希望用机器来优化用工结构,并没有想把这里变成无人车间,我们依然需要人。”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江瀚指出,珠三角用工荒问题肯定会越来越严重,而且珠三角企业要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更大。短期的做法是,可以把企业迁到内地,但这确实只能短期解决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想办法把劳动和技术的替代问题解决好,采用智能化的生产方式,但珠三角很多企业都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最终肯定会优胜劣汰。”

企业的揽人对策

如今许多城市的街道和乡镇都有一个小广场,这样的广场有时候就成了各家企业的招工点,这些大大小小的摊位上很多都贴着“招临时工”的海报,而摊主多是各种职业介绍所、劳务公司等。

彭文安把应对“用工荒”的对策形容为“化整为零”。“以往是企业直接面向社会一对一的招聘,现在是通过一些渠道在中国的各大乡镇广泛撒网。”他介绍说,劳务派遣公司会去到四川、贵州这些人口大省,找“招工头”去跟村、乡对接,再加上当地政府的支援,把有意愿外出打工的人一批批地往大城市的企业送。

他透露,同行业的小企业则会采用打游击的方式,即用高于行业的时薪来招聘临时工,来破解自己的招工难题。但事实上企业更想要长期员工,因为长期员工对公司的运作、产品、技术、要求都比较熟悉,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要短期工。

面对招工难,用人企业不断提高相关职位的薪酬水平

至于公司如何才能招到人并且能留住人,彭文安认为,一是要保证有足够的开工率;二是要准时发工资;三是有足够的生活保障。但他也坦言,这些只有大企业能做到。

此外,同样是用工难,大企业由于实力雄厚,福利优厚,往往在补齐用工缺口上具备一定的优势。从深圳回到重庆老家某大型电子厂工作的潘芳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工厂由于有当地政府的补贴,可以用补贴去实施引荐机制,“引荐一个人赚1200元,我们都会推荐身边的人进厂。”东莞某中小型制造企业招工人员告诉记者,在同行业中,其实各家公司开出的工资都不相上下,但大企业的福利会好一些,因此也就相对好招人一些。

彭文安告诉记者,为了应对用工难题,他们公司已从一间厂拆成四间,深圳两个,江西两个。虽然当地政府给予了许多办厂的优惠政策,但招人的难题依然存在。当地劳动力较少,外地人也不愿意到当地工作,加上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劳动素质较低,都不同程度地困扰着当地企业的发展。

我为何选择返乡就业?

证券时报记者 卓泳

“我们都不好意思跟家乡人说在深圳每月就赚个三四千块,在我们家乡的餐馆做个服务员一个月也有三四千。”两年前,潘芳在深圳一大型玩具厂做一条生产线的负责人,以往每年回家过年期间,潘芳都不想过多提及在深圳打工的收入状况,因为家乡基层工种的收入其实与珠三角也差不了太多。于是,潘芳选择回老家重庆就业。

去年,李星在佛山做销售员,“在这除去租房子和一些基本的生活开支后没剩多少了,并且在这里也没有老乡,挺孤单的。”今年,李星回到了湖南老家。

实际上,潘芳和李星回乡之前都做了同一个动作,那就是了解了家乡当下的收入水平。有一次放假,潘芳在网上看到老家重庆一大型电子厂招聘普工,给出的待遇和自己在深圳的收入差不多,而且还给买住房公积金。想着自己的孩子还在老家读书,便决定回老家工作、生活。

“我们老家的普通小厂,普工多的一个月能挣到八九千,但的确很辛苦。”潘芳告诉记者,她们镇上以电子厂和手机厂居多,底薪按当地最低工资2000多元起步,而在深圳最多也就多几百块钱而已。

实际上,在两地收入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内地的盈余可能更多。“在重庆扣除生活费之后拿到手的大约4000元左右,在深圳也就高几百块,但每年过年回家的各项费用就得花去工资的一半了,而且很难买到火车票。”潘芳说,这样算下来,回家后就业后实际攒下的钱比在深圳还略高一点。

“回到家发现身边的人都不愿意出去干了,因此收入都差不多。老家有亲人朋友,更有家的感觉。”对于李星来说,在收入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有老婆孩子在身边,有美味可口的家乡菜,有熟悉悦耳的乡音,幸福指数更高。

李星告诉记者,相比在佛山,在湖南长沙租房子要便宜大约1/3,而且这几年长沙发展很快,很多公司都缺人,“回来后感觉公司多了很多,所以机会也很多。”

让潘芳做出返乡决定的另一大原因,则是年岁渐长。“当初听人说广东这边好赚钱,没怎么想就过来了,但十几年下来才发现,自己年纪越来越大,如果老了再回老家就找不到工作了。”潘芳说,趁着现在自己还能另找工作赶紧回老家,以后就可以直接在老家养老了,毕竟离家近什么事都好办。

潘芳告诉记者,自己在重庆工作的大厂内部还有引荐机制,只要成功引荐一个人进厂工作,就可以获得1200元的奖励金,“我们厂有政府补贴,在招人上肯花钱,就不怕招不到人。我们也会把身边的朋友或以前工友介绍进来。”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