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工控网首页 新闻中心 论坛 看点 原创 下载 电子期刊
  卷首语
九十年 路漫漫 沧桑几度 风雨如磐
九十年 水迢迢 与时俱进 千锤百炼
从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无数的共产党人站在时代的潮头引领大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奇迹……
如今,神州大地正演奏着改革开放的交响曲,亿万中国人昂首跨越新世纪,奔向幸福生活!
辉煌的成就 伟大的跨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中国共产党新的历史使命。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探索,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在旧中国满目疮痍的废墟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辉煌成就,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全文】

  中国共产党简史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创立和投身大革命洪流
· 第二章土地革命中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 第三章在抗日战争烽火中发展壮大
· 第四章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
· 第五章新中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 第六章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 第七章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
· 第八章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发展新时期
· 第九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第十章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丰功伟业—见证中国速度

重工业几乎为零,轻工业只是少量的纺织业,人们日常用的是“洋钉”“洋火”“洋油”,全国钢铁产量如果分配到每个人手里仅够打一把菜刀……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发展水平的真实写照。当时中国国力之弱、民生之苦可见一斑。【全文】

建国初期中国现状

工业:近九成是分散的个体手工业经济。人均产纱、产原煤、发电、产钢,还不到英国工业革命初期的水平。连铁钉、火柴都冠以“洋”字,依赖进口。

农业:1949年全国粮食产量比抗战前的1936年下降了21%,棉花产量只及1936年的一半。水旱灾害频仍,农村已陷入破产之境。

重工业撑起中国脊梁
      1956年7月,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出厂结束了中国“一辆汽车也不能造”的历史。
      1963年,大庆油田建成,中国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实现了石油基本自给。
      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东方巨响”震惊世界。
      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

“中国速度”:经济总量从1万亿元到10万亿元,用了15年;从10万亿到20万亿元,用了5年;从20万亿元到30万亿元,仅仅用了两年;今天,以近40万亿元的经济总量跃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和工业突飞猛进,载人飞船、高速铁路、高性能计算机等关键技术,已跻身世界前列。【全文】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全国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目前,“十一五”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已提前实现 。【全文】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猜想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们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新能源对中国汽车业的影响、未来中国能源消费格局、中国纺织业的前景、网络生活的新阶段、资本市场的深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等作出了全方位预测。【全文】

  科技强国—工业化探索

中国共产党对工业化道路的探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佳木:工业化是中国自1840年以来面临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与中国共产党关系极为密切的一个问题。考察中国工业化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关系,是寻找当代中国社会变迁轨迹和政策谋划动因的有效途径。【全文】

 

坚持自主创新推动科学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方向和重点,也对科技工作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把增强自主创新......【全文】

  新中国工业化的奠基:第一个五年计划

早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共中央已经开始着手制定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了。在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1953年开始执行“一五”计划。根据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国家规定计划的基本任务是......【全文】

  转型升级—打造制造强国

工业经济在保增长调结构中书写精彩答卷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极不寻常的5年,也是工业经济面对挑战奋力前行的5年。5年间,我国工业经济不仅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汶川地震等一系列历史罕见的严峻考验,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企稳回升的主要推动力量,在结构调整和优化方面也迈出了令人欣喜的步伐,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工业......【全文】

 

先进制造业的中国之路

制造业在推进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制造业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重要阶段,强大而先进的制造业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在新一轮的产业洗牌过程中,如何顺势而为,做强做大先进制造业,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全文】

 

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今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我们请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同志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等有关话题作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全文】

  自动化—成就中国未来

"十二五”自动化技术获大范围应用

机械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布以后,大家普遍认为,与其他“规划”相比,机械工业的“十二五”规划目标明确,符合实际;内容翔实,重点突出,对行业和企业发展都有很强的意义。【全文】

 

如何正视自动化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19世纪以前,自动化技术一直处于萌芽状态时期,只有一些简单的自动化装置得到应用,对社会的发展作用没有得到发挥。自从19世纪中期,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业后,自动化技术基本形成,从此之后,自动化技术不断地得到应用。特别到了20世纪中期,计算机的出现和控制论的横空出世,自动化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基本上达到了日新月异的程度。【全文】

 

时代先锋:钱学森与主席谈控制论

钱学森,1911年出生,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中国科协名誉主席,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科学家。曾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工程控制论》创始人。【全文】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 @ 2011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