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控制计算机发展史
  工业控制计算机是工业自动化设备和信息产业基础设备的核心。工业控制计算机是“应用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具有恶劣环境适应能力、能长期稳定工作的加固计算机”,简称“工控机(IPC)”。
  1978 年, STD 总线标准推出, STD 总线工控机诞生,其后的 STD32 总线工控机更成为高端的工业计算机;
  1981 年, VME 总线工控机开始广泛应用于图象处理、工业控制、军事通讯等领域;
  1987 年, VXI 总线,即 VME 扩展仪器仪表总线推出,兼容主流计算机市场的应用软件开发工具包、外设和驱动软件;
  1992 年, Intel 开发了 PCI 总线规范,加固型 PCI/ISA 总线工控机问世,是对基于大母板的桌面 PC 的工业化改造;
  1994 年, AT96 总线技术将 ISA 总线 PC 机带入恶劣的工业环境,具有抗强震动和冲击能力;
  1995 年, PICMIG 颁布 CompactPCI 规范,基于 Wintel 架构、面向高可靠性应用设计的 CPCI 总线工控机成为新宠。
  IPC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这时市场上主要是国外品牌的昂贵产品。
  第二阶段是从1991年到1996,台湾生产的价位适中的IPC工控机开始大量进入大陆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IPC市场的发展,IPC的应用也从传统工业控制向数据通信、电信、电力等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行业延伸。
  第三阶段是从1997年开始,大陆本土的IPC厂商开始进入该市场,促使IPC的价格不断降低,也使工控机的应用水平和应用行业发生极大变化,应用范围不断扩大,IPC也随之发展成了中国第二代主流工控机技术。
  目前,中国IPC工控机的品牌主要有研华、研祥、凌华和华北工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