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kong.com 2025-11-14 10:40 来源:MIR瑞工业
交流通用伺服是指用来接收控制器指令,根据指令精准地执行相应的动作并向控制器反馈完成情况的一类的执行机构,被誉为智能制造的“心脏”与“神经”。其性能直接决定设备的精度、响应速度与运行稳定性。凭借卓越的控制性能、高效率、快速响应、低维护成本及良好的系统兼容性等优势,成为了众多工业领域的首选运动单元。
01
2025前三季度通用伺服市场规模超160亿元,多产业需求持续支撑
据MIR DATABANK最新数据统计,2025年Q3中国通用伺服整体市场规模达近55亿元,同比增长10.1%;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市场规模超160亿元。
2025年中国通用伺服整体市场规模及增长分析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MIR DATABANK统计的通用伺服指符合上述定义并且通用多种下游OEM行业的通用伺服产品。不包括Siemens、Mitsubishi、Fanuc等厂商CNC数控系统配套销售中的专用伺服;不含电液伺服。
作为自动化设备中的基础元件,电子设备制造、锂电池设备、工业机器人、半导体设备、光伏设备等几乎所有关键设备都是其下游市场,重要性不言而喻。
根据MIR DATABANK数据统计,2025年电子制造、机床、机器人、电池分别是通用伺服应用占比最大的行业,行业累计市场份额超过50%。同时,2025年Q3中国通用伺服市场中,物流、电池、包装行业增长显著。
2025年Q1-Q3各行业份额占比&2025Q1-Q3累计同比增长率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一方面,锂电池相关设备投资需求超过预期,国内新增产线建设与海外新增项目同步推进,带动高性能伺服系统需求快速释放,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海内外投资项目持续落地,锂电池产能扩张步伐进一步加快,带动相关设备投资规模同步攀升;
另一方面,传统制造领域中,包装、纸巾等行业需求相对稳定,尤其面向海外市场需求有所增长;
与此同时,制造业物流、快递物流等项目需求加速落地,进一步拉动了相关产线及智能装备的建设投资。总体来看,多产业需求持续增长,成为了推动通用伺服市场增长的重要动力。
02
智能制造风口之下国产伺服市场的主要玩家
中国伺服市场以通用伺服为主,覆盖下游自动化设备的关键环节,持续吸引着海内外厂商的持续布局与投入,市场竞争格局日趋多元化,产业生态逐渐成熟。过去,这个高端市场长期被西门子、安川、松下等国际巨头所垄断,但随着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汇川、禾川、雷赛、信捷、埃斯顿、鸣志等国产伺服厂商(排名不分先后)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两股力量交织之下,中国伺服整体市场呈现出高度多元与竞争并存的格局。到2024年,国产厂商在中国伺服整体市场份额达到59%,占据主导地位,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
①《“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将伺服系统等核心部件列为重点支持方向。同时,《中国制造2025》所推动的制造业转型与智能化升级,进一步释放了下游行业对伺服系统的旺盛需求,国产厂商通过本地化供应链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国家政策与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为伺服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② 国内厂商通过规模化制造与成本控制,形成价格与交付周期的双重竞争力,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凭借高性价比优势在中低端市场迅速渗透。
③ 随着技术突破与产品结构优化的加快,国内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国际技术并加大自主研发,在中低端产品性能上已接近外资水平,正加速削弱市场对进口品牌的依赖,推动中国伺服产业迈向更加成熟的竞争阶段。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在下游行业需求持续增长的带动下,通用交流伺服市场主要供应商整体实现了稳健增长。国产化趋势明显,汇川继续稳居中国通用伺服市场市占率榜首,禾川、信捷、雷赛等本土品牌排名也较为稳固,进一步显示出国产替代化的加速态势。
2025年Q1-Q3分厂商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外资阵营中:多数头部品牌实现正增长,施耐德依托本土化产品布局,在电子与包装等领域表现突出;三菱、松下等日系厂商也在电子制造领域延续增长势头。
国产阵营中:汇川、信捷、雷赛、鸣志等本土厂商受锂电、物流等高景气行业拉动,业绩保持上行态势,国产化率再创新高。
一直以来,中国本土伺服品牌厂商不仅数量众多,发展路径各不相同。随着产业升级和国产替代浪潮的推进,一批技术与市场表现兼优的国产厂商迅速崛起,使市场呈现出“多点开花、各展所长”的格局。
03
机遇与挑战并存,国产伺服如何玩出新花样
根据最新发布的数据来看,2025年前三季度部分厂商表现较好,营收同比增速远高于市场平均增速,其中鸣志的增速让人眼前一亮。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2025年鸣志前三季度同比增速分别达到46.5%、90.9%和54.8%,同比增速领先全行业,其伺服系统主要业绩来源于通用自动化、锂电、物流及3C电子领域自动化需求的增长。
鸣志电器(股票代码:603728)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运动控制领域的领先企业。公司专注于运动控制器、伺服系统、步进系统等核心产品的研发与制造,在全球拥有30余家子公司及研发制造基地,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与定制化解决方案。在此坚实基础上,鸣志进一步整合M5系列交流伺服驱动器、SM3/SMA系列伺服电机与MCX/MCA运动控制器,打造出高性能的交流伺服产品平台,持续强化在伺服系统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国产伺服市场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为突破性能边界,鸣志重磅推出全新一代M56S系列高端型交流伺服系统。该系列凭借高动态响应、卓越精度与智能控制算法,强势进军高端伺服应用领域。
M56S系列为220V/400V交流输入伺服系统,功率覆盖50W至7.5kW。驱动器搭载先进运动控制算法,可搭配26位高精度绝对值编码器电机(含无电池绝对值型号),速度环带宽高达3.5kHz。系统具备高效的自动增益整定功能,兼具卓越的振动抑制与外部扰动补偿能力,并支持全闭环控制与龙门同步功能。
在安全性与集成性方面,M56S系列内置再生能量吸收电阻、符合SIL3 PLe Cat.4等级的STO功能安全以及动态制动模块(部分型号),全面保障设备运行安全。其操作模式灵活,支持位置、速度、转矩及Q编程,并集成EtherCAT、CANopen、Modbus、EtherNet/IP、Profinet等主流工业总线,可为电池加工、电子半导体制造、医疗器械等高端应用场景,构建极为灵活、高效的生产解决方案。
凭借其出众的高性能与高可靠性,产品已成功通过UL、CE等多项国际权威认证,完全满足全球市场的严格准入标准,是设备出口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可靠选择。
例如,在医疗、3C电子、智能制造等高端领域中,出口设备对伺服系统的安全性与维护便捷性有较高要求。伺服产品若携带电池,不仅会给设备的运输,安装与维护带来额外烦恼,同时电池的使用也存在起火、爆炸等潜在的安全隐患。
针对设备出口的特殊要求,鸣志M5交流伺服系统通过配备无电池多圈绝对值编码器这一创新技术,省去了传统绝对值编码器所需的电池,不仅简化了设备安装流程、降低了成本,更显著提升了设备的安全性,有效避免了电池带来的潜在风险。更重要的是,这项创新也意味着设备将彻底告别因电池寿命问题导致的意外停机和数据丢失,从而显著提升长期运行的可靠性与生产效率。同时,无需更换电池也为用户和客户节省了持续的维护成本,并减少了环保处置的负担。
正因如此,配备此编码器的M5交流伺服产品在2025年前三季度出货量实现了590%的惊人增长,在医疗、3C电子、智能制造等高端领域赢得了行业领先客户的高度认可。
结语
2025年趋势预测
从宏观市场表现来看,预计到2025年Q4,纺织、玻璃机械、木工机械等传统行业需求仍将持续下滑,而此前保持高增长的行业也将进入平稳期,伺服整体增速有所放缓。
中国通用伺服整体市场规模及增长分析(2023~2027E)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随着国家支持性政策的逐步落地,相关投资有望对市场需求起到带动作用。从全年视角来看,预计2025年,通用伺服市场有望实现由负转正,呈现小幅增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