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续四)制造与应用创新脱节仪器仪表业腹背受敌

http://www.gkong.com 2006-11-24 12:02 来源:中国工业报

  “市场经济+强有力的政府干预”,这种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被称之为“亚太模式”。尽管有经济学家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来评价政府主导市场经济的经验和教训,然而国际经济界普遍认为采用“亚太模式”是战后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和地区高速成长的关键因素。例如:日本政府通商产业省在战后的机械工业振兴运动、电子工业振兴运动、大规模集成电路攻关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韩国的迅速崛起,也被看成是“亚太模式”的范例。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在记者采访中不断有企业的高管提到韩国和日本的经验。然而对于中国能否复制韩国和日本的经验,记者则多多少少有一点担心。不必说政府改革的滞后,单是用户的惰性,就足以让振兴装备制造业体现的国家意志大打折扣。  
  记得有国外学者在《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谈到过用户的惰性,指出被现有的成规模的用户惰性所牵制,有可能使我们丧失突破性的技术机会。  
  那么,什么叫用户的惰性呢?  
  首先,当用户接受某一套产品技术,认可自己选择的合理性的时候,会自然而然产生一种心理惰性。  
  其次,用户认可自己已经熟悉的产品技术,对转而使用其他的陌生技术经常会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第三,成规模的现有用户群体能够构成一种现成的社会舆论基础,加强他们的彼此认同。  
  很显然,所有这些用户的惰性,在我们大企业用户的身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尤以恐惧心理为甚。因为这些企业对使用进口的仪器仪表形成依赖性,所以对转而使用国产的仪器仪表产生恐惧,也就有了怕丢掉乌纱帽、怕被抓起来坐牢。  
  惟其如此,与其他的行业相比较,仪器仪表的市场进入门槛显得更高一些,首台首套的难度显得更大一些。以自控装置为例,所谓首台首套不是指价格几十万元或几百万元人民币的一两个装置或辅助装置,而是价格五六千万美元、全厂性的几十个装置。在用户的惰性积重难返的情况下,用户可以象征性地让国内的企业制造一两个辅助装置,而主要装置仍然选购进口。于是,所谓首台首套变成了一种点缀,装备制造企业连门槛都没有迈进,更不要说登堂入室了。  
  怎样克服用户的惰性呢?首当其冲的是改造我们的学习观念。传统的观念认为最好的学习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而现代的观念认为最好的学习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显而易见的是,使用国产装备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一种“思维”。  
  当然,仅仅改造我们的学习观念还不够,还要改变我们的政策,还要提出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解决方案,使这种用户惰性的生存空间得到最大的压缩。换言之,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不能雷声大雨点小,不能只停留在喊口号阶段 。

上一页              下一页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