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kong.com 2009-11-02 17:02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编者语:在我国,新能源发电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传输问题,而能够满足“一网多道”的要求,把送电网、通讯网、数据网等合一的智能电网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
电力公司可以通过传感器、计量表、数字控件和分析工具,自动监控电网,优化电网性能,防止断电,更快地恢复供电,大大提高能源利用率;电网则通过智能电表与分时电价、设备状态检测等手段最大限度降低电网设备损耗,减少电网的固定资产投入和电网运行的费用;消费者对电力使用的管理可以通过智能电表的实时监控自主选择用电量……最重要的是,电网的高兼容性给了各类可再生能源发电最大的发展空间。
上述智能电网的种种好处目前还停留在想象阶段。在我国,新能源发电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传输问题,而能够满足“一网多道”的要求,把送电网、通讯网、数据网等合一的智能电网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
缺乏配套成瓶颈
对于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态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研究员打了个形象的比喻:“新能源产业就像高速路上的跑车,刚刚看见便已经到了眼前,迅疾得让人来不及反应。”
在李俊峰看来,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相关政策和技术滞后问题也日渐明显。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风力发电。
据全球风能理事会公布的年度数据,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2008年突破1000万千瓦大关,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四风电大国;预计2010年中国将实现风电装机容量3000万千瓦,提前10年实现政府确定的风电2020年发展目标。
然而,巨量风电装机容量的背后却是大量设备处在闲置状态。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250万千瓦,但有近1/3的装机空置,无法实现并网发电。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分会的初步调查显示,由于我国风电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普遍不足,盲目上马,全国70%-80%的风电场发电量都远低于可行性研究时的预测水平。
该调查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7个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其中建在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的多个基地都处于电网覆盖薄弱的地区。除非从现在开始规划并实施相应的配套电网建设,否则火热建设中的风电基地就只能是对资源更大的浪费。
记者了解到,在内蒙古,有不少风电机组曾经因上不了网而“晒太阳”3-4个月,时间长的甚至达到1年,许多风电运营商在亏损和微利中挣扎。鉴于风电装机并网发电难如人意,内蒙古已经上书中央,要求解决风电的出路问题。
事实上,不少风电场对清洁风电被白白浪费,前期投资不能有效回收的抱怨, 正是我国风力发电配套设施滞后的一个反映。
国家电网公司表示,由于风能、太阳能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出力变化快,若机组不具备有功调节能力,在水、油、气电源比例较小的地区,仅靠有功调节速度较慢的火电机组难以完全适应其出力的快速变化,无法保障电网频率稳定。
期待并网标准出台
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告诉记者,能源传输网络主要涉及油气管网、智能电网和热力管网三个系统。当前我国能源发展存在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所有的能源应用基本上都独立在自身封闭的系统内,形成了一个个孤立的行业壁垒。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认为,要实现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制定严格的新能源并网标准。如果新能源电源与电网在建设规划方面不事先做好协调,等到大面积矛盾出现时就晚了。
事实上,目前已有部分地区在负荷低谷时段限制风电出力,例如吉林电网和蒙东电网,尤其是冬季地区的限制出力问题更显著。
据专家介绍,作为指导性文件,我国现有的《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已经超过有效时限,2005年制定的《光伏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也已经超过使用期限。国家电网公司制定了公司层面的《风电厂接入电网技术规定》,但约束性不强。
尽管我国《可再生能源法》明确规定电网企业要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然而,国家层面风电、太阳能并网技术规范的缺失,导致新能源发电企业与电网之间的“拉锯”经常出现。
此外,除了电网的问题,风机本身缺乏可调节技术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大为说,国外风机在运行时都是可调节的,但是我国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国外厂商都把风机调节模块摘掉了。由于我国目前还不掌握风机调节的软件,只能是风机发多少,电网就收多少。
王大为认为,在当前的情况下,新能源发电的接入亟须一个综合性的标准。“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有标准的,新能源电源并不是随便可以接入的。”
此外,韩晓平说,无论是电能、热能、风能还是核能,各种能源都是彼此关联,可以相互转化的。分布式能源将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必然趋势。
据了解,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分布式能源已经极为普及,这些国家高效利用天然气、沼气、焦炉煤气等清洁资源进行热电冷联供,因地制宜地利用小水电资源、生物质资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各种废弃的资源来增加电力和其他能量供应。
在韩晓平看来,通过分布式能源实现能源利用效能的最优化,智能电网显然是一个关键环节。因为智能电网能为各种分布式能源提供自由接入的动态平台,为节能和需求侧管理提供智能化控制管理平台,为蓄电汽车和各种新型电器提供创新的应用平台,从而解决供电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技术升级正加速
智能电网指电网的智能化,它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测量技术、控制技术等诸多先进技术和原有的电网设施进行高度融合与集成,形成新型电网,代表了未来电网的发展趋势。
中科院首席能源专家武建东说:“电网的智能化并不是空谈,如果政策放开,电网还可以开放宽带、电视盒通讯等业务,这将是一个比3G业务更宏大的产业空间,拉动内需的效应明显。”
韩晓平认为:“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建立能源供需双方的信息沟通机制成为可能,我们可以进行综合资源规划,将需求与全部生产流程和资源环境综合代价统一进行评估,根据技术的发展,结合考虑经济因素,优化制定最合理、最经济的能源环境综合解决方案。”
韩晓平说,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当前已有足够的能力来掌握各种相关的数据,并综合分析这些数据,最终建立一个模型来得到最优化的结果,并根据这个结果来建立一个效率和效益最为理想的系统,实现“科学配置能源”。
可喜的是,国家电网公司在今年5月提出了中国式坚强智能电网的概念和发展思路。坚强智能电网将成为今后我国电力系统的重要平台,将未来电网发展方向集成到一起,清洁能源接入、电网自动化控制、智能电表等都将在此平台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