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局部自动化时期(20世纪40~50年代)

http://www.gkong.com 2009-04-23 14:55

  编者语:战后在工业控制上已广泛应用PID调节器﹐并用模拟电子计算机来研究和实现这种调节器的功能。与此同时﹐工业控制中开始应用由继电器构成的逻辑控制器﹐出现了程序控制。局部自动化(即单个过程或单个机器的自动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生产自动化的发展促进了自动化仪表的进步﹐出现了测量生产过程的温度﹑压力﹑流量﹑物位﹑机械量等参数的测量仪表。与此同时,40年代中发明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开创了数字程序控制的新纪元﹐为60~70年代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形成的经典控制理论对战后发展局部自动化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经典控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这一新的学科当时在美国称为伺服机构理论﹐在苏联称为自动调整理论﹐主要是解决单变量的控制问题。

  经典控制理论这个名称是1960年在第一届全美联合自动控制会议上提出来的。在这次会议上把系统与控制领域中研究单变量控制问题的学科称为经典控制理论﹐研究多变量控制问题的学科称为现代控制理论。

  1945年美国电信工程师H.W.波德发表专着《网络分析和反馈放大器设计》。同年﹐美国电信工程师L.A.麦科尔发表第一本关于经典控制理论的专着《伺服机构的基本理论》。

  194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H.M.詹姆斯﹑电信工程师N.B.尼科尔斯和数学家R.S.菲利普斯三人合着的第一本经典控制理论的教材《伺服机构理论》正式出版。

  1954年中国系统科学家钱学森全面地总结了经典控制理论﹐并进一步把它提高到更高的理论高度上﹐在美国出版《工程控制论》一书。工程控制论的目的是研究控制论这门科学中能够直接用在工程上设计受控系统的那些部分。工程控制论使我们有可能有更广阔的眼界用更系统的方法来观察有关的问题﹐因而往往可以得到解决旧问题的更有效的新方法﹐还可能揭示新的以前没有看到过的前景。

  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出现了气动仪表﹐统一了压力信号﹐研制出气动单元组合仪表。50年代出现了电动式的动圈式毫伏计﹑电子电位差计和电子测量仪表﹐电动式和电子式的单元组合式仪表。

  1939~1944年间美国哈佛大学的物理学家H.艾肯在美国商业机器公司 (IBM)的支持下用普通的电话继电器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程序控制的通用数字计算机﹐称为自动顺序控制计算器“马克Ⅰ”。这台机电式的通用数字计算机于1944年在哈佛投入运行﹐可以自动按照程序员编制的一系列指令进行运算。指令由穿孔纸带送入计算机﹐在执行指令时参加运算的数放在寄存器内。“马克Ⅰ”开创了程序控制的新纪元。

  1943~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的电气工程师J.P.埃克脱和物理学家J.W.莫奇利为美国陆军军械部研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和自动计算器(ENIAC)。

  1950年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小组研制成功第二台存储程序式电子数字计算机──离散变量电子自动计算机 (EDVAC)。这台计算机也装备在亚伯丁武器试验场的弹道实验室。ENIAC和EDVAC的制造成功﹐开创了电子数字程序控制的新纪元。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发明为60~70年代在控制系统中广泛应用程序控制和逻辑控制以及广泛应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直接控制生产过程奠定了基础。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