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审查会会议侧记

http://www.gkong.com 2009-09-02 15:40

   编者语:2009年8月19日,《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审查会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审查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将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第一个涉及综合监控领域的标准,此标准一旦制定完成,将会作为全国推荐性标准予以发布。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市郊铁路、有轨电车以及悬浮列车等多种类型,号称“城市交通的主动脉”。国外城市轨道交通起步较早,德国、美国、日本等国都已形成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在2000年之前,全国仅有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拥有轨道交通线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也进入大发展时期。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已经开通运行轨道交通的城市12个(含香港、台湾地区),其中大陆10个城市通车线路总计达30条,通车总里程729公里。截至2008年9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已从1995年的43公里增加到775.6公里。全国“十一五”期间计划建设1500公里左右轨道交通,总投资额在4000-5000亿左右。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步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

  而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是地铁线路的数字信息共享平台,是为支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现代化,支持设备综合维修管理的自动化系统。在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综合监控系统的使用已经不再是个别城市的个案,而正在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当前,新建的地铁线路绝大多数都采用综合监控系统。基于此,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制订和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对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技术和管理水平,规范综合监控系统工程建设,促进行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工作亟待规范,综合监控系统的建设需要正确的方向导引。制定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标准对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自动化、信息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009年8月19日,《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审查会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工程标准定额站站长薛长立主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雷丽英副处长、广州地铁公司设计院专家徐明杰,上海电气集团中央研究院专家黄建民等10余位领导和专家出席此次会议。据悉,此次审查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将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第一个涉及综合监控领域的标准,此标准一旦制定完成,将会作为全国推荐性标准予以发布。


  会议中,各位专家集思广益、积极讨论,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修改意见,席间,中国自动化学会《自动化博览》杂志社和控制网(www.kongzhi.net)对此次会议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

  现场报道之群英荟萃(部分专家)——
   


                       雷丽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副处长


“推荐性标准,虽然说是自愿采用,如果你一旦不采用而出了事故,也同样需要承担责任。”

  记者:您认为标准的制定会对市场产生哪些作用?

  雷处长:标准的制定只是对市场进行引导和约束,能够起到保障的作用,可以规范市场的建设。

  记者:推荐性标准和强制性标准的区别在哪里?

  雷处长:2000年国家做了质量管理条例,管理条例上来说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就是我们必须要执行,不执行要受到处罚的,强制性标准里面的强制强制性条文,是必须要执行的,其他标准都属于自愿采用的,也就是我们说的推荐性标准,虽然说是自愿采用,如果你一旦不采用而出了事故,也同样需要承担责任。

  记者:标准一旦制定以后如何推进和执行?

  雷处长:标准制定以后,以建设部公告的形式向社会发布,发到各个省厅,再由他们转发,另外在全国联网的出版物中也会发布相关信息。



薛长立——信息产业部电子工程标准定额站站长薛长立主持

  “这个标准是市场急需的标准,非常有生命力,待推出后,会对整个地铁的综合监控系统建设将会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记者:您认为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在对于轨道交通建设中的作用是什么?

  薛长立:在城市轨道交通中新兴起来的综合监控系统,实际上是电子信息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具体应用,作为新的东西可能有一个接受过程,但这已经是一种趋势。综合监控对节约资源以及一些整体的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有点像城市建筑中的电路智能化,综合监控的推广对推动国家地铁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记者:此次标准涉及的主要是设计阶段,这在建设的前期需要全局考虑吗?

  薛长立:您说的非常正确,在整个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中,综合监控是非常热门且新兴的技术,现在编写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城市轨道交通的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标准,还有一个是施工标准规范,设计主要是指前期的一些指导性的内容,肯定与施工建设规范是配套使用的,所以前期的设计对指导地铁的建设,对设计单位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在各个单位,各个地铁公司包括设计院都非常重视这件事情,说明它的生命力非常强,也就是说大家非常急需,这个标准出来以后再把施工验收规范编制出来,对整个地铁的综合监控系统建设将会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记者:之前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从来没有涉及这个领域,只有一个关于轨道交通建设的标准,那么现在讨论的这个标准是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信息化结合在一起了,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薛长立:对,之前说的电子信息,实际上与自动化应该是一体的,也就是说整个电子信息化也好,自动化也好,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面有着非常核心的作用,地铁的建设包括一些土建、隧道、铺轨、机械安装、消防等方面,这里侧重的是综合控制里面的弱电领域,对全面的安防、控制、通信、售检票、旅客信息等相关情况做了综合监控,通俗的讲,这样就相当于使各个散项之间有了互联,从而起到中心控制的作用。这种方式肯定要在全国推广,而且据说一些发达国家包括香港已经采用了这种方式。

  记者:这个标准您预计在什么时候能够正式对外发布?

  薛长立:通过审查以后还有重要的报批阶段,另外,工信部、住房城市建设部可能还有一些程序,但应该会比较快。

                 
                             徐明杰——广州地铁公司设计院院长

  “这个平台是很多系统的信息共享平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平台,它的数据库是巨形的数据库,而且这个数据库面向设备的对象,这是它的难度所在。”

  记者:您认为制定这个标准的难点主要是什么,或者是困难集中在哪些方面?

  徐明杰:这个平台是很多系统的信息共享平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平台,它的数据库是巨形的数据库,而且这个数据库面向设备的对象,这是它的难度所在。

  记者:这个标准制定出来之后,对我们实际的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会带来一些什么变化?

  徐明杰:它会指导我们整个综合监控系统这个平台的建设和搭建。

  记者:在标准制定出来之后,在标准的使用和推广过程中,会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哪些推动作用?

  徐明杰:这个标准无疑会对我们整个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方面起到指导作用,因为它告知了功能的设置,系统搭建的基本原则,相关系统的接口等内容。


孙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高工 

  “关于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的标准此前国内从未有过,这个标准一旦制定,最大的作用就是统一认识,将很多并不规范的说法规范化,这对今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无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记者:您参与了整个标准的编制过程,您认为标准的制定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会起到哪些推动作用?

  孙红:首先,是统一认识,因为综合监控原来最早在北京地铁是没有的,在广州地铁、上海地铁修建的时候都没有,从深圳地铁修建开始有,从那时到现在,也是经历了从初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在真正的修建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同的描述,这次的标准可以把大家的描述统一,什么名词的内涵是什么,哪些是避免使用的名词,如果不统一就会造成很多的误解和歧义,所以这个标准首先起到的是统一认识的作用;

  第二,综合监控系统和子系统的关系,在这个标准里边也做了比较圆满的回答,这个系统哪些需要集成,哪些需要关联,哪些我们建议根据技术的发展,根据客户的要求,具体的要求集成进来或者是关联进来,没有强制性地规定一些不合适的要求,这点也比较好;

  第三,这次标准的编写也是纲领性的文件,所以设计要实用,另外,业主在招投标的时候,在建设系统的时候,在将来运行系统的时候都要使用这个规范,施工单位特别是施工质量验收,竣工交验都和这个规范有关系;

  第四,这个规范和国际规范之间有一定的关联作用,另外我们这个系统的发展也是和国际发展同一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这是我补充的一些内容。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