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湘潭:在科学发展的跑道上腾飞

http://www.gkong.com 2009-09-28 10:44 来源:湘潭国家高新区办公室

   在科学发展的跑道上腾飞(组图)

在科学发展的跑道上腾飞(组图)

   伟人故里的湘潭大地,充满着无穷无尽的生机、灵气。每当社会发展到某一重要时期,这里都会蹦出不凡的事物,给世人以惊喜和鼓舞。

  今年3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全国第55个“国家级”高新区。这是自1992年国家基本停止审批申报国家级高新区以来首次经过多轮严格评审批准的。湘潭高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出了丰硕果实,她的晋级是湘潭人民给国庆60周年献上的一份丰厚的礼物!

  紧扣“趋势”,打造“优势”

  经济发展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就是“优势”必须与发展的“趋势”紧密结合。这里的“优势”,是指过去在人、财、物、技术等方面的积累;“趋势”,是指引领未来的发展潮流。两者结合,就将相得益彰,否则,优势将因脱离趋势而发挥不了作用甚至渐渐消失。回顾湘潭高新区的发展轨迹,无一不是紧扣发展趋势,结合原有的优势,打造新的更为强大的优势,实现赶超跨越的结果。

  ——高瞻远瞩把准“优势”、“趋势”。刚刚进入新世纪时,曾有人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既然当时没有赶上进入“国家队”的“班车”,国家又多年停止了国家级高新区的审批,湘潭高新区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但湘潭市委、市政府态度非常坚决:时任市长、现任市委书记彭宪法同志明确地说,湘潭市有着机电制造业的传统优势,有着科教资源优势,这些优势只有与经济发展的趋势结合,才能发挥作用。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是实现这种结合的最有效途径。湘潭高新区不但要坚持办下去,而且要加强,要在优势和趋势的结合上下功夫,以此引领湘潭市的经济发展。从此,实现当地优势与经济发展趋势的结合,成了湘潭人民的一个共同话题,更成了湘潭高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一项最根本的原则。

  湘潭是一个老工业基地,在“一五”期间就有了相对完善的工业布局,有30多万产业工人,每万人中的技术人员数在湖南最高,被确定为全国23个重点工业城市之一;曾生产出中国第一台315吨自升塔式起重机、第一辆城市轻轨车、最大牵引力和最大吨位的工矿电力机车……进入新的世纪,湘潭拥有15所大专院校,在校大学生12万多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重大科技成果数、专利申请量、专利申请人均量均排湖南省前3位,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城市”、“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等殊荣。自主创新能力在中部地区32个非省会城市中最突出。全球权威的财经杂志《福布斯》曾在“中国内地最适宜开设工厂的20座城市排行榜”上,将湘潭列为第三位。湘潭高新区的决策者们对这些是了如指掌的,深知机电制造业和科教优势是高新区扎根和生长必不可少的养分。

  在这个基础上,湘潭高新区的领导者带领全体职工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结合分析我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形势,深刻领会党和国家近年出台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策,特别是从长株潭被国家确定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改革试验区的重大决策中得到启示:大趋势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对节能、环保产品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2005年至2006年,科技部火炬中心的韩丽娟同志来到湘潭挂职担任主管科技的副市长。她以很高的视野和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状况的详实分析,进一步坚定了湘潭高新区对“优势”、“趋势”的认识和实现两者结合的信心。她还向湘潭高新区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国家对高新区可能会实施动态管理,优秀的省级高新区也就会有升为“国家级”的可能。从此,湘潭高新区人心大振,把实现“优势”与“趋势”紧密结合,作为科学发展、特色兴区、向“国家队”冲刺的正确途径。他们坚持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把国家、省、市的战略与目标同自身实际结合起来,不断调整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塑造自身的新优势,以崭新的形象展示于世人眼前。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和策略。他们把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机电一体化的新能源开发、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作为“三大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建设了湘潭(德国)工业园、湘潭新材料工业园、湘潭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等3个特色产业园区;确立了“创新引领,链群扩张”、“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等发展策略;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入园项目管理制度,有针对性地给予政策扶植。同时,成立了由大学教授、行业权威和管理专家组成的项目评审委员会,对拟入园的项目进行逐一论证评审,严格控制产品发展方向、容积率、投资强度、产业要求、环保标准等各项指标,确保各项规划、策略、制度、举措的实施到位。

  ——“选资引智”寻找合作伙伴。利用自身优势,按照发展趋势,立足全球视野,有选择性地招商引资,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德国的机电生产、节能、环保技术被公认处世界前沿,湘潭则有“中国机电摇篮”的美誉。2004年,湘潭高新区请来同济大学的专家、教授,按“精品园”的高标准作出规划设计,开设了全国首个专门针对德国产业转移的德国工业园;成功举办三届中德企业合作大会,先后成功引进生产节能、环保产品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21家。特别是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多年的大型机电设备生产经验,与日本原弘产的技术研发优势合作组建的湘电风能股份有限公司,适应了风力发电将成为我国第三大主力发电电源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实现了“优势”与“趋势”的完美结合,入园仅仅8个月就接下了5亿多元的订单,到8月底,今年产值已达20亿元。该园一跃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兆瓦级风电机组产业化基地,“洼地效应”迅速展现,要求入园的投资者慕名前来。为了确保该园的发展定位,湘潭高新区先后否决了80多个申请入园的项目,意向投资达130多亿元。对于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特别是“链群扩张”对象,湘潭高新区则千方百计请进来。他们得知世界财富500强企业“铁姆肯”轴承是与“湘电风能”配套的理想搭档,便闻“风”而动,主动联系,并请湘潭市领导出面接待、洽谈,先后通过9轮谈判,就对方提出的122个问题一一进行解答。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此前在只建独资企业的“铁姆肯”,终于第一次接受中方股份,成立“铁姆肯(湘电)股份公司”入园,成为与“湘电风能”同处一园的配套企业。

  由一般的“招商引资”向“选资引智”的转变,推动了工业园从“企业集聚”向“产业集群”的发展。如今的湘潭(德国)工业园,已有88家企业,其中21家是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的独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形成了一个以“湘电风能”为龙头,以铁姆肯轴承、江麓变桨偏航系统为配套的风电产业链,环保、光伏产业集群也正在快速成长,成了中南地区最具活力的精品园区之一,并被科技部批准为国际科技合作试点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湘潭机电一体化特色产业基地,今年又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国家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核心园区。

  ——通过改造、提升形成新的特色产业。湘潭高新区的新材料工业园在实施“优势”与“趋势”结合的产业规划中,果断地采取了优胜劣汰与改造提升的办法。近5年来,该工业园按照“整合资源、治理环境、提升产业、形成特色”的要求,对园内企业进行认真的环保整治和产品产业的更新改造,关闭了13家高能耗、严重污染企业,淘汰了6条生产线,对12家存在污染的企业进行了环保整治。与5年前比较,这里的产业产值增长300%,而电力等能源消耗下降了19%,工业废水排放量减少76.3%。其减排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正式获批湖南省节能减排科技重大专项。金天材料、科源科技、金科实业、立发颜料等一批生产先进电池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稀贵金属材料的新材料企业在这里聚集和迅速发展。已成为全国14个精细化工基地之一,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示范基地,是湘潭市目前经济效益最好的园区;2007年被省政府评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园区”;现正在申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

  坚持“创新”,推动“创业”

  自主创新是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是实现“科技创新型国家”、“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新型工业化”、“弯道超车”的一条根本途径,更是高新区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制胜法宝。近年来,湘潭高新区始终坚持创新引领、链群扩张,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为抓手,推动赶超跨越,在实现了从企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变,招商引资向选资引智转变,基础服务向高端服务转变的“三大转变”的同时,卓有成效地实现了以“创新”推动“创业”。开拓之理念,创新之精神,如细细涓流,汇集成潮,碧波荡漾,形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创新土地使用制度,提高土地产出强度。湘潭高新区把土地视为最宝贵的资源,坚持“好钢用在刀刃上”,对经考察洽谈符合条件入园的投资者所需要的土地,坚决给予保证;对圈地现象则坚决拒绝。他们努力创新,采取了一系列土地集约使用的有效节地措施:规定投资额少于5000万元,投资强度低于每亩300万元的项目不能进入德国工业园;鼓励企业在规划允许内通过“挤”、“增”实现“增资不增地”,建成“厂中厂”;中小企业向标准厂房集中;员工生活向创业公寓集中;农民居住向安置小区集中;综合办公向高层楼宇集中等具体措施,做到规划一片,开发一片,滚动发展,使每一块土地都得到了科学合理的利用。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城区的拓展,开发区实际上成了湘潭市的新城区,这种可贵的土地节约意识也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并感染了投资者。不少入园企业也千方百计压缩土地规模以节省投入。整个园区形成了节约用地的良好风气。目前,整个11平方公里多的土地上,集聚了295家工业企业;有40多家企业“在同一屋檐下”生产。国家“863”计划兆瓦级风力发电项目“湘电风能”用地仅125亩,今年产值可达30多亿元,产出强度达每亩2400万元,创造了湘潭产能与用地比之最。“金天能源”是国内最早从事氢氧化镍的研发与生产的厂家之一,其产能居全国第一,年产值4.5亿元,而占地也只28亩。在这次进入“国家队”的评审中,湘潭高新区以平均每亩305万元的产出强度拔得头筹。这一数据,是周边开发区的2倍多,比国家级高新区的平均值还高出二成多!在土地越来越珍贵的当代,这毫无疑问具有方向性的意义。

  ——整合资源,形成支持“创新”、“创业”合力。湘潭高新区火炬创新创业园是中南地区首家由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湖南省科技厅和湘潭市合作共建的创新平台,是高新区整合科技资源,实现入园企业科技资源优势共享的企业科技孵化基地。该园构建起以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机电专利信息中心、国家创新基金创业项目服务机构等为代表的政务服务体系;以模具设计,电机、电控、电传动、轨道设备检测仪器仪表共享等为代表的技术服务体系;以高新区与“深创投”合资成立的风险投资公司为代表的融资服务体系;以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国际国内知名的中介机构为代表的中介服务体系;以世界500强企业法国索迪思公司等为代表的商务服务体系等五大体系,全面整合了湘潭市乃至湖南省内外的科技资源,形成了高新区、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大学、大型企业及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贷款担保公司与风险投资公司、科技会展等政、产、学、研的强大合力,营造出了一个创新环境优化、创新资源聚集、创新成果层出不穷的创新平台。湘潭高新区经过这些年来的创新引领,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1050多种;60%的机电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仅2007—2008年,就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产品)36家(个),占该批次湖南省总数的55%。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规模产业并打造出自己品牌的高新技术企业,就像一只只全天候直插云天的“大鹏”,任凭“狂风暴雨”,照样扶摇直上。正是因为有了它们,尽管湘潭高新区的一部分加工业受到了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区的经济总量依然保持了每年40%的“逆势增长”。

[page_break]

  ——重点扶植、培育土生土长的“草根”大鹏。湘潭高新区火炬创新创业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选好“苗子”,进行“孵化”,给需要帮助的创业者提供创业初期急需的条件,增强其成功的信心和成长的动力。在他们的支持下,创业者只要有创意,就可以借助园里提供的实验室、厂房、加工设备、技术工人以及相应的资金支持,把创意变成产品、商品,继而发展成产业。实现从需要喂食的“雏鹏”到“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的飞跃。不少专利发明者骑着单车,带着一包技术文件来到这里,几年后随着高科技产品的诞生、完善和走向市场,就有了自己的企业和“奔驰”、“宝马”。该园“孵化”出来的湖南碧绿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自主开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适用于大型工业锅炉烟气脱硫、脱硝处理的“FS-04规流塔及工艺集成系统”,受到外商的青睐,由德国Wielu公司投入资金,合资组建成一家专业从事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治理工程,集环保设备开发、研制、生产、安装一体化的高新技术股份制企业。目前产品已在国内和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德国、美国等200多家企业、300余项脱硫工程上应用。湖南立发颜料化工有限公司在孵化中自主研发了一次涂搪釉等17个产品,其技术含量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迅速成长为一家专业开发、设计、生产瓷釉的高新技术企业,成了我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新型功能搪瓷材料科研生产和出口基地。

  近几年来,该园累计孵化科技项目363个,引进留学人员38人,申报专利技术310多项,转化科技成果150多项;共成功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5项,其中国家级18项,获得各项扶持资金共4800多万元。风力发电等7个项目列为国家“863”火炬计划项目扶持,立发颜料、铁路电机等17个项目获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扶持。随着只只“大鹏”的诞生、成长和起飞,湘潭高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利用、综合配套能力等主要指标在中部地区高新区中均处于领先地位,机电技术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一。

  统筹兼顾,全面发展

  近年来,高新区按照“以人为本、上下联动、全民参与、和谐创建”的工作思路,在不断改善创业环境的同时,积极投入湘潭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活动,花大力气改善人居环境,一个文明和谐的先进园区已在这里出现。

  ——以一流的服务实现政企和谐。湘潭高新区对入园企业实行“四个一”的办事制度,即“一个小组服务、一个会议审批、一路绿灯盖章、一个星期办结”;建立企业联系点共建制度,定期组织到企业现场办公,当场解决问题;组建招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进行项目对接、投资咨询和全程代办服务;组建园区事务管理办公室,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今年,又新设了一个接受企业诉求的服务平台——产业“110”。等等。

  ——实施“安居工程”让失地农民安居乐业。十多年前还较偏僻的湘潭高新区,现在已成了湘潭市东新城区腹地,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就坐落在高新区内。高新区为征地拆迁失去土地的农民实施专项“安居乐业”工程:通过以村为主的安置区建设,投入资金2.5亿多元,解决失地农民的居住问题;通过街道、社区等组织,对失地农民进行驾驶、电脑、电工、机械、焊接、会计、物业管理、礼仪等专业技能培训;拆迁安置户中的中青年,几乎人人参加过培训班的学习,个个拿到了职业技能证书,成了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大部分在区内和附近找到了工作岗位;投入8000多万元建起了全湘潭市最好的小学,高薪聘请来最好的老师,让他们的子弟就读;帮助他们利用高新区得天独厚条件,发展集体经济。区内的葩金村已成功转型并组建了葩金企业集团,办起了四星级的华都大酒店等一批企业,村民变成了集体经济组织的股民,集团为全体股民购买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现在股民每月能领到500元生活费、20斤大米、逢年过节能领到慰问金,升学、入伍、计划生育均能享受相关优惠和奖励。“安居乐业”工程的实施,集体经济的发展,实实在在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住房、就业、吃饭等问题。群众从“生活比过去不知好了多少倍”的现实中,体会到高新区的发展“富商也富民”,从而更自觉地配合管委会做好征地拆迁、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工作,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高新区的发展。

  ——让社会多方共享改革发展成果。8月22日,湘潭国家高新区管委会、湘潭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高新区举办2009年夏季企业大型人才招聘会。高新区的105家企业共计提供就业岗位2378个。同日,湘潭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的大学生科技创业(湘潭)基地举行了揭牌仪式。《大学生科技创业(湘潭)基地优惠政策》正式出台,以免租、减免税收、提供配套项目资金等方式扶持鼓励大学生在火炬园科技创业。在湘潭高新区,类似的招聘会每年都要举办一二次,既减轻了社会的就业压力,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

  近年来,湘潭高新区还加大绿化、美化、等投入,提升城区品位,营造出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街巷小区列翠屏,草色花香尽是春的”美好环境;教育和引导居民积极行动起来,向陋习宣战,向不文明宣战,提高自身素质;等等。区域内天蓝、地绿、景美、人和。外商在这里可感受到“身在他乡,如同故乡”的自在;中青年在这里会得到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老年人在这里可以享受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怡然……老百姓普遍受益得实惠,党政组织的凝聚力大大增强。“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现端倪。

  科学发展,永无止境。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中关村时,曾拿中国象棋作比方,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像“车”一样勇往直前,像“马”一样与日俱进,像“炮”一样跨越式跳跃发展。扎根“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湘潭高新区,已拥有全国第一的机电技术创新能力,特色基地初成雏形,国家级品牌不断涌现,产业链群日益扩张,在社会及业界的影响越来越大,蓄积起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她是在科学发展跑道腾空而起的一颗新星,迈入“国家队”只是新航程的起点。她必将成为湘潭、湖南、乃至全国经济、技术、社会发展中的出色的“车马炮”,担当起经济技术发展的强大引擎、建设“两型社会”的光辉示范的双重重任,继续为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乡争光,为伟大的祖国争得更大的荣耀。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