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内燃机业:创新和节能是重点

http://www.gkong.com 2010-11-04 11:49 来源:中国能源报

   专家指出:政策引导与能源可持续利用是推动内燃机行业发展的“双驱”动力

  “别人的发动机跑一百万公里都不出问题,而我们还不行。”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内燃机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八届学术年会上,有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如此表示我国发动机制造水平和国际的差距。一年一度的学术年会集中了来自内燃机行业各领域的优秀代表,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成为当天学术报告与交流讨论的焦点话题。“如果说内燃机是一部车,前一个轮子是政策引导,后一个轮子就是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阳树毅表示,内燃机行业要由大变强,必须成功应对节能减排、低能耗动力与新能源并重战略的挑战。

  关键词一:自主创新

  学会理事长张小虞在发言中指出,内燃机行业连续10年保持了两位数字的增长,今年内燃机行业的增长速度达到了30%,总功率超过12.5亿千瓦。而我国这几年风、电、核电、水电加起来每年增加的发电机组的装机容量约1.1—1.2亿千瓦。

  现代内燃机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已经融合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新型材料等诸多高新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专家表示,未来5年是汽车工业、船舶工业、工程机械工业、农机工业、以及铁道机车产业重要的发展阶段,是内燃机行业由大变强的转折期,必须沿着“自主创新”这条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最早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无论是整车集成开发还是动力总成都具有丰富的经验。近年来,上汽在自主品牌研发和直喷汽油机开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该中心代表表示,自主创新并非“闭门造车”,还要“为我所用”。上汽在自主研发的同时,注重联合开发和超前开发,整合全球资源,实施公共平台战略,实现产品系列化、系统公共化、资源最优化、成本最低化。据介绍,上汽研制的新大汽油机系列NLE,重点优化燃烧过程、优化机械结构,降低发动机燃油耗和整车二氧化碳排放,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通过NLE开发,上汽将有一款用于将来轿车的技术先进、具有强竞争力的动力系统。”

  自主创新的战场不仅有企业还有大学和科研机构。来自天津大学的苏万华教授是973首席科学家。他指出,智能内燃机技术是先进内燃机的核心技术。经过研究现代燃烧过程和传统燃烧过程,可以控制燃烧过程,避开碳烟和氮氧化物生成区,从而实现清洁燃烧。苏万华表示:“我们还应注重发展混合燃料技术,包括可再生燃料,这和未来能源安全需求是契合的。”

  关键词二:高效清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和石油消耗量不断刷新,去年石油的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了51%。能源紧张的同时,国家的排放法规也日趋严苛。据介绍,我国轻型汽油车的排放法规从国1到国4,与欧洲排放法规的差距已从8年缩短至5年。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建昕教授在名为“高效清洁车用汽油机的研究进展”的报告中指出,国内和国际的动向表明,内燃机行业应把节能摆在更重要的位置。目前全球汽油车和柴油车的比例为7:3,而我国轿车中汽油车超过了95%。汽油车和柴油车比,前者的热效率虽然不如后者,但是排放容易控制,所以发展高效的汽油机是汽车工业节能减排和石油燃料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

  “汽油车‘吃’的是‘细粮’,为什么热效率反而低呢?这和燃烧方式以及工作负荷等有关。” 王建昕介绍,目前美国和欧洲对缸内直喷汽油机持非常肯定的态度,而且产量不断增加。从这些趋势来看,缸内直喷汽油机将是未来车用汽油机的主流。针对目前第三代缸内直喷汽油机爆震和碳烟的问题,王建昕在会上分享了其最新研究进展。他指出,未来汽油柴油双燃料有更好的节油效果,以汽油柴油融合为特征的统一式内燃机将翻开内燃机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车用内燃机节能是目前学术和社会讨论的热点,但张小虞认为,无论是何种内燃机,都同样有节能减排的任务。“我们希望非道路的内燃机能引起社会包括有关政府部门更多的重视。目前,非车用内燃机领域节能减排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等汽车用节能技术也无法推行使用。从这个角度来说,节能减排的任务对非车用内燃机来讲更加艰巨,涉及面更广,如农业机械、像工程机械、船舶等。”

  关键词三:良好性能

  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动力装置,内燃机在船舶农机、工程机械、石油开采等多个领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石油济柴动力总厂工程师李树生指出,油气勘探开采的特殊性对钻井动力有多种要求:必须有好的动力性、可靠性、高的经济性、高排放指标以及高智能化。在水下尤其深海采油装备研发制造方面,我国和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

  传统行业的发展使得对内燃机的要求不断提升,新能源领域则对内燃机提出了更为严苛的标准。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1研究所所长金东寒在其报告“分布式功能技术及产业发展”中指出,分布式供能系统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 (DER)相对于集中供能系统而言,无论是二氧化碳排放还是热能损失都更胜一筹。分布式功能可使用多种能源,按用户需求提供电、热、冷等多种形式的能量,而且解决了长距离输电、投资巨大的问题,对保障能源和国家安全意义重大。

  分布式供能系统适用于有稳定的冷、热、电负荷需求,对动力设备的环境特性要求较高、对电力品质及安全系数要求较高的单位或区域,如:宾馆、医院、工厂、办公楼等场所。由于分布式供能系统中内燃机安装在终端用户附近,因此对其性能标准要求较高。首先要有优良的环境特性,效率高、有害物质排放低,振动噪声小;其次要有广泛的燃料适应性,此外还需采用模块化设计,以方便布置。

  据了解,分布式能源在上海推行顺利,已经建成并运行数个项目。在会后的媒体见面会上,金东寒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技术已经不是障碍。大面积推广面临的问题是电价没有优势而且缺乏行业标准。此外政府的引导和扶持非常重要。”坐在旁边的张小虞补充道:“内燃机是节能减排的主战场,但是内燃机节能减排有多个方向,分布式能源是其中一个。此次学会的目的也是让大家更清楚地认识这一点。”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