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kong.com 2024-05-08 10:31 来源:MIR睿工业
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自动化整体市场销售额783亿,相对于去年同期微幅下降1.5%,一季度同比数据连续两年下滑,整体市场仍处于低迷阶段。根据MIR DATABANK历史数据对比发现,一季度绝对值一般是全年高峰,而后三个季度绝对数值往往会呈现下滑趋势,市场形势仍不容乐观。
2021Q1-2024Q1各季度中国自动化整体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 整体市场数据中的产品线主要包含:HMI、数控系统、传感器、控制器、变频器、智能制造、工业元器件、过程自动化、运动控制。
那么相比2023年,2024开年自动化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各下游行业表现如何?从中国自动化企业一季度年报能看出哪些发展趋势?自动化整体市场在2024年后三个季度的走向主要看哪几个方面?MIR将一一进行剖析。
2024年一季度自动化市场变化及动态一览:
1、 OEM市场仅个别行业增长,整体市场仍依靠项目型市场拉动。
2、 锂电、光伏需求收缩,3C电子市场有回暖迹象,但下游行业整体复苏仍不明显。
3、 交流伺服、低压变频器、HMI等产品线连续五个季度负增长,内需持续不足,回暖还需政策支持。
4、 十家中国自动化上市企业公布财报,挑战与机遇并存。外企裁员潮,遭受国际紧张局势和中国自动化崛起的双重夹击。
5、 2024全年预测:回暖主要看哪几个方面?
01
整体市场依赖项目型市场拉动
OEM个别行业实现增长
工业自动化市场按下游行业可分为项目型市场与OEM市场,项目型市场代表性行业包括冶金、化工、石化、电力、造纸等,OEM市场代表性下游行业包括锂电池、硅晶、纺织化纤、印刷包装、物流设备等。2024年一季度OEM市场同比下降7%,项目型市场增长2%。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从细分行业来看,OEM市场仅纺织、包装、工业机器人、暖通空调等8个行业实现正增长,项目型市场仅石化和电力下滑,分别下降20%和4%。
项目型市场在2024年一季度增长主要是受到基建相关行业的拉动,而OEM型市场下降主要由于中国国内经济明显下滑,多行业需求显著下行;国际层面,全球经济不景气,外需增长持续放缓也对中国外贸增长产生较大影响。
02
锂电、光伏产能过剩,增速放缓
3C电子市场有回暖迹象
2023年,以晶科能源、隆基绿能为首的光伏巨头在光伏产业链各大环节大幅扩张,导致多个核心环节产能均已出现阶段性过剩。2024年3月以来,光伏产业链上游环节硅料、硅片、电池片价格再次陆续下滑。电池下游行业情况基本也是如此,2024年一季度二者同处于下滑状态。
MIR DATABANK在2024年一季度数据监测时进一步验证了这一走向。根据对伺服、变频器、PLC、HMI等主要产品线的下游数据统计中发现,电池和光伏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下降;而沉寂已久的电子制造行业,反而呈上涨趋势。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电子制造这一增长变化主要是由于在全球智能手机存量竞争的背景下,手机硬件创新的焦点正从光学摄像向折叠屏转移,2024年一季度折叠屏手机订单的增加成为主要拉动力,同样的还有苹果Vision Pro的生产订单也起到了一定拉动作用。
除了技术更新外,3C电子正迎来新的产品周期,包括手机、平板在内的一系列产品都在进行新一轮更新换代。随着通胀缓解推动新兴市场需求复苏,以及人工智能吸引终端用户购买高端设备,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有望反弹,全球手机和PC市场的重新进入正增长区间,以及由此带动的行业投资也在不断增长。其中,印度、中东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将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的主要增长动力。据公开信息显示,iPhone在全球保持稳定需求,而华为继续保持其在中国市场的强势地位,尤其是随着其 5G 麒麟芯片组的发布。据了解,华为的强势竞争力导致 2024 年一季度 iPhone 在中国的销量下降。
03
交流伺服、低压变频器、HMI等产品线
连续五个季度同比负增长
在2024年第一季度,整体工控行业面临挑战,特别是在交流伺服、低压变频器、和HMI(人机界面)这几个关键的产品线上。连续五个季度的同比负增长反映出市场需求的整体下滑,在不同的行业和市场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影响。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低压变频器:综合OEM与项目型市场,除个别行业如纺织、暖通空调、橡胶、市政、化工行业之外,绝大多数行业一季度均处于下滑状态,机床-木工下降幅度接近30%。市场大环境不振,导致低压变频器整体业绩有所下滑。
交流伺服:2024Q1,通用伺服市场呈现小幅下滑趋势。多产业投资热情下降,相关需求下滑显著。仅3C相关产业需求有所回升。大部分厂商供应链表现稳定,外资厂商在积极进行国产化布局。
HMI:新能源相关的行业由于终端投资放缓,下滑幅度明显;传统行业中的厂家销售额与2023年1季度基本持平,略有增长。
PLC:一季度,PLC下游需求疲弱,厂家销售额下滑。新能源相关的行业由于终端投资放缓,下滑幅度明显;传统行业的厂家销售额与2023年1季度基本持平,略有增长。大部分厂商已恢复正常生产供应能力。欧美厂商的经销商端的库存积压水平依然较高,导致市面上现货较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欧美厂商的经销商订货的积极性也比较低。
面对持续的市场挑战和下游需求疲软,政府已逐步落实以旧换新的政策,旨在刺激市场需求并提振工控行业的发展。这一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在未来几个季度内带来市场需求的复苏,对整个行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04
十家中国自动化上市企业公布财报
头部外资企业裁员,遭受双重夹击
年报的内容往往反映了企业在过去一年内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挑战与机遇并存”,是当前中国自动化行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MIR汇总了10家中国自动化上市企业在2023年的主要财务信息。
10家中国自动化上市厂商2023年主要财务信息
(信息来源:MIR 睿工业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对十家上市企业的2023年年度营业收入分析,汇川技术营收超过百亿元,中控技术、英威腾、信捷电气、雷赛智能、合康新能、伟创电气和禾川科技营收在10亿到100亿元区间内,正弦电气和步科股份营收在3亿到10亿元区间内。总的来看,10家企业营收均实现了同比正增长。
在归母净利润方面,有5家企业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其中汇川技术、中控技术、伟创电气和英威腾的表现尤为突出。另外,有5家企业的归母净利润出现了增速下滑,其中合康新能的下降最为显著,下降958.43%。
近日,2024年中国自动化上市企业一季度报也陆续出炉。相比于2023年,这些企业的业绩又有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下:
10家中国自动化上市厂商2024年Q1主要财务信息
(信息来源:MIR 睿工业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2024年一季度报中,有7家企业营收实现同比正增长,3家企业负增长;归母净利润方面,6家企业实现同比正增长,4家企业出现下滑;1家企业呈现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大部分在2023年报表现平稳的企业,2024年一季度发挥依旧稳定。
企业表现分析:
整体来看,自动化市场仍面临挑战,2023年工业自动化市场整体增长乏力,新兴领域锂电和光伏行业均出现收缩、外需走弱,自动化市场复苏的时间和速度存在不确定性。尽管中国自动化企业在2023年显示出正增长的营收表现,但这并未完全抵消行业内的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2024年一季度,中国自动化市场进入去库存后期,但是供应商新增订单需求依然疲弱,除头部以外的上市企业能否在后三个季度迎来好转仍是未知数。
在全球范围内,自动化行业的竞争和市场需求的波动同样影响着外资企业。例如,日本的电子电气设备制造商欧姆龙,也面临着类似的逆境。2024年2月底,日本电子电气设备制造商欧姆龙宣布在2024年裁员2000人,其中日本国内1000人,海外1000人。据《日经新闻》报道,这是欧姆龙 90 年历史上的第二次大规模裁员,超过了 2002 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1460 人裁员。
据了解,欧姆龙在最新的2023年财政预测(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中将综合净利润预期同比削减了 98%,降至 997.6 万美元。业绩预测下调反映出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显而易见,欧姆龙对待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减少人员开支。
尽管有其深厚的行业背景和技术积累,欧姆龙仍不得不在2024年初宣布大规模的裁员计划。这一现象反映出即使是市场领导者也需在全球经济的压力下进行调整,以应对持续的市场收缩和成本压力。
05
2024全年预测
回暖主要看哪几个方面?
在全球经济爆发加剧的当下,中国面临的外需不足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并巩固巩固经济基础,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内部刺激措施,近期出台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会逐步落实。截至2024年4月25日,多地多部门出台政策支持“更新换新”;其中,自然资源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装备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提出,形成一批找矿装备替换清单,引导勘查单位逐步进行装备替换;与此同时,北京、天津、山东、内蒙古、福建等多地相继出台当地的实施方案或推进相关工作落地。
此外,政策还涵盖了增强国家战略资源保障和提高全民生活质量等多方面内容。
2024年,科技安全,国防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节能减碳,设备换新,环境保护,基础保障,一带一路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这些重点领域的发展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面临的外部压力,也将为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024年后三个季度自动化整体市场能否回暖,还要看以下关键领域。
(来源:《2024年第一季度自动化整体市场解读报告》,更多内容关注MIR DATABANK)
END
总的来说,面对自动化市场增速的放缓、国产化替代的加速及产业转移,自动化领域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这一阶段既是挑战,更蕴含深厚的机遇,要求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拥抱技术变革,并灵活应对全球市场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这一转型期,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将不仅仅依靠追求技术的高速增长,而是更加注重持续性、稳定性和生态的构建,为未来的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