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长三角”对接“东三省”,中国制造结构升级

http://www.gkong.com 2003-12-24 09:09 《中华工控网》原创

“长三角”对接“东三省”,中国制造结构升级


中国机床商业网

近一两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正加快结构升级步伐,并明显有向重型化转型的趋势。而新中国成立后斥巨资打造的第一个制造业基地东三省也涌起了深层调整。
  记者最近在江南和东北采访,强烈感受到长三角和东三省制造业的巨大差异,“长三角制造”与“东北重化工”在产业链上能否最终实现对接,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制造”的未来。
  两个制造业基地间的三大变数
  在“长三角制造”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大型成套设备、数控机床和工业基础原材料,正昼夜不停地从境外运往长江三角洲。投资数十亿元乃至上百亿元的钢铁、工程机械、化工等重化工项目开始现身长三角。由此,我国制造业格局面临三大变数:
  一是“长三角制造”转型不成功,长期陷于加工制造的初级层面,以价格低廉的劳动力换取微薄的加工费,成为国际制造业分工中的“加工车间”;
  二是“长三角制造”付出巨量投资,在装备工业和基础原材料工业领域另起炉灶,新建一整套现代制造业体系,而东北老工业基地面对“长三角”新兴重化工业的竞争,进一步趋向沉沦;
  三是东三省重工业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市场化改造,承接国际重化工产业转移,加快实现现代化,重新成为我国现代制造业的支撑力量,最终与珠三角、长三角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
  长三角与东三省能否成功实现对接?“长三角制造”能否激活“东北重化工”?将决定我国现代制造业新格局的形成。
  谁来强壮长三角的“软肋”
  统计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目前创造了全国25%的工业增加值。同时,长三角已经是国际资本在我国的最大栖息地。其基础主要依托国外装备和技术。专家认为,这是“长三角制造”的一根“软肋”。
  无锡第一棉纺厂是全国棉纺企业的一艘旗舰,是国际名牌服装生产厂的首选供货商之一。支撑无锡一棉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这家企业拥有清一色的世界一流的进口无梭织机。
  无锡纺织工业的状况是“长三角制造”的一个缩影。记者在江苏吴江市调查发现,吴江经济开发区目前已经形成年产500万台彩色液晶显示器、300万台扫描仪、300万台笔记本电脑、1500万部手机、100万台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的生产能力,但400多家生产企业中的93%是外资和台资企业。吴江经济开发区副主任吴仲健不无忧虑地说:“尽管产业已成规模,但我们现在的产业并没有根基。”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外来工业一旦出现成本增高、盈利下降的情况,就会马上成批、成建制迁移到能够继续带来高额利润的地区。
  谁来强壮长三角的“软肋”?是国际市场、国外资本还是东三省,这是一个令经济界人士十分关注的问题。
  振兴“中国制造”需要区域对接
  不论是长三角、珠三角,还是国际产业资本,从来都没有忽视东北重工业的巨大存在和潜能。因体制不适而沉睡多年的东北重化工业巨额资产,始终吸引着国内外产业界的目光。
  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在国内外引起的巨大反响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刚刚从国外招商归来的辽宁省外经贸厅厅长陈晓琨告诉记者,他所接触的美国、日本以及台湾企业界、中介组织等方面人士,对辽宁的石油化工、动力设备、造船、机床等重大装备制造业及政府相关政策,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兴趣”。记者走进鞍山市经济委员会主任吕金秋的办公室时,一批为收购鞍山一家国有企业而来的浙江客人正准备离开。吕金秋介绍,洽谈并购国企的南方投资商令他应接不暇。
  “东北集中了数量众多的巨人企业,非一般民资和外资所能消化得了。”辽宁省一位政府工作人员认为,振兴东北没有国际资本巨头和长三角巨额民资的参与肯定不行。
  当前,东北国企出现的两个重大变化也对国内外投资者显现出巨大吸引力。据吕金秋介绍,国企职工大部分与企业解除了传统劳动关系,市场化用工机制已经形成;各大商业银行正在积极运作核销国有企业呆坏账。冗员、债务,这两大长期困扰东北国有企业的沉重包袱开始被卸掉。
  面向全球市场、已经形成产业集群的“长三角制造”为东北重化工业提供的巨大市场需求开始显现。今年以来,江苏企业购买大连机床的总量成倍上升,无锡市已经成为大连机床厂最大的销售地。
  业内人士指出,东北制造业必须抓住这一商机,通过国有、民资、外资的相互融合,重塑东北重型制造业竞争力,实现与“长三角制造”的对接。这也是强化“中国制造”的最佳选择。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