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2006: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丙戌新政

http://www.gkong.com 2007-01-11 16:15 来源:中华工控网

   “2006年有两个主题在我国经济建设中体现的很明显:科学发展观和自主创新,”李冶说,“今年两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与以往规划最大的不同,是关于发展的指导思想上。本次规划第一次提出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发展,并作为长期的指导思想,这将对我国今后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另外,今年党和政府特别强调自主创新,把自主创新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意义重大。现在各行各业都在研究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如何实现自主创新。”
   装备制造业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都需要装备制造业提供基础支撑。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装备制造业体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制造业规模目前已跃居世界第5位。但是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上大而不强,素质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国际竞争力不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进入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新阶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战略任务,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对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006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6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8号文件),从国家层面提出鼓励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举措。《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目标、原则、任务和政策,是指导我国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文件。标志着具有宏观政策背景、代表国家意志的振兴装备制造业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李冶:在“十一五”规划里,针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专门有一章规定的非常清楚。在中长期科技规划中,装备制造业的地位也很突出,把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作为整个产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党中央和国务院为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先是联合发了关于加快自主创新的意见,然后国务院又发了6号文件。紧接着,国务院又发了8号文。这两个文件的发出,体现了政府的意志。
   2006年6月19日,国务院在西安召开了振兴装备制造业工作会议,对上阶段特别是十五期间,重大技术装备方面所做出的工作经验和成绩,进行了总结和表彰,同时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在会上,曾培炎副总理几次强调,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国家对装备制造业的重视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现在装备工业发展比较快,但是离国民经济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现在国产装备的市场满足度不到70%,中国经济建设所用的各种设备,30%以上都是从国外进口。其中重大技术装备的国产设备国内市场满足度不足50%,大量依靠进口。尽管我们是工业大国,但是基础还比较薄弱。虽然我们整个装备制造业的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第五位,但是关键的、核心的技术还受制于人,还得大量长期地依靠进口。而且事实证明,关键的设备买不来,也买不起。在振兴装备制造业工作会议上,有的领导同志就讲了,如果没有我们电力装备的自主创新,就没有中国电力工业的今天。2005年,中国的年装机容量突破了7000万kW,靠的就是国内设备。如果没有国内自主创新的装备体系来支撑,我们买不起也买不来一年7000万kW的发电设备。
政策要全方位地推进
   国家发改委为推进装备工业发展,围绕着国家“十一五”规划以及国务院6号文件和国务院8号文件,确定了16个重大领域,并积极开展工作。“每一个领域都要制订支持国产化的实施细则和规划,都要有一批自主创新的企业,对每一项政策都要细化推进,”李冶讲,“在这一系列政策中,有几条比较突出。”
   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
   国务院6号文件明确规定“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鼓励和保护自主创新。建立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协调机制。对企业采购国产高新技术设备提供政策支持。通过政府采购,支持形成技术标准。
   李冶:为什么我们重大技术装备的进口量这么大,一方面有我们的制造企业在技术、质量、服务等方面满足不了用户要求的原因,另一方面也确实是因为政府的投资行为,所以大家都不是很珍惜。我们连续统计,现在每年我们的机械装备进口表现是:越是国家投资的、越是垄断行业,进口量就越大,进口比例就越高。比如说军工行业,这几年我们军工行业改造比例比较大,80%以上完全是国家投资。我们就发现,军工行业大量进口高档机床、数控机床,甚至是刚在今年汉诺威博览会上出样本,我们企业在技术改造中就拿着这样本做设计,因国内没有这产品,所以只能进口。一方面我们花了大量的外汇,另一方面也不安全,特别是专用设备,买了这些设备,国外就知道中国干什么了。购买核心设备危及到国防和产业安全,必须由我们自己提供装备,靠自主创新拥有核心技术。
   象美国这样一个完全市场经济的国家,也是规定一个工程有多少比例必须买美国货,而且对美国货,是有严格定义的,不是说在美国生产的就是美国货。我们从事装备制造业的领导和专家多次呼吁,能不能把国家投资工程的采购行为纳入政府采购范围,也应该鼓励买中国货。现在,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重大技术装备采购纳入了政府采购,这是国家明确的要求,这个很重要。
   国产设备采购首台(套)制度
   作为强化政策支持中的重要一项,国务院8号文件提出“鼓励订购和使用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国务院6号文件也规定“对国内企业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高新技术装备和产品,政府实施首购政策。”
   李冶:国家特别强调国产设备采购首台(套)制度,其地位非常突出。目前发改委正在研究制订一个支持设备国产化的规定,这一规定主要将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国产设备,支持采购首台(套)国产设备和自主创新产品,二是严格控制设备进口,确系需要进口的,要有利于国内相关制造企业自主创新或者消化吸收再创新。国家将出台具体措施解决装备国产化的关键——国产设备的首台(套)问题。在规定中,我们还将建立供需双方信息沟通的渠道。比如我们将公开国家需要设备的消息,定期或不定期发布国产设备需求指南,以及国产设备供应指南。
   曾培炎副总理在西安会议上也指出,装备产品用户应当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为己任,支持制造企业组织生产和自主创新,为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机会。要加强宣传推介,让使用者更好的了解国产装备、更多地使用国产装备。
   禁止重复引进的技术装备目录
   国务院6号文件明确要“制定鼓励自主创新、限制盲目重复引进的政策”。同时,国务院8号文件规定要“加强设备进口管理”。为此,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制订限制和禁止引进重大技术装备和重大产品的技术目录问题。
   李冶:现在有的设备我们不能做,适当进口一些也是有必要的,对国内技术也是一种促进。但确实有一些设备国内能够生产,有的用户单位还要进口,且进口量还比较大,那么这就面临重复进口的局面。国家明确要定期发布禁止重复引进的技术和设备的目录,要作为一种行政法规、作为一个产业政策来实行。这方面我们不是始作俑者,比如韩国就有一个首套截止法,就买一套进口设备,下一套就自己消化吸收开发。而我们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引进,所以这项政策对解决重复进口问题将起很大的作用。
   稳定的装备技术政策
   国务院8号文件明确强调要“制定重点领域装备技术政策”。根据国民经济重点领域中长期发展的需要,制定科学合理、先进适用和相对稳定的装备技术政策,为装备制造业制定中长期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发展规划奠定基础。装备技术政策由发改委组织使用和制造部门及研究设计专家编制,经咨询论证并按程序审定后,作为国家审批和核准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的依据。
   李冶:在国务院的8号文件中,明确了对国家重点建设的领域,要制定一个长期稳定、先进,同时又适合国情的技术装备政策,这个很重要。这个技术装备政策是国家层面的,由国家来审批,是国家级的技术装备政策,否则就是各自为政。我们现在就很担心,随着过去我们认为是垄断性行业的体制改革,大家开始分开,比如说电力行业,那么这些技术标准、技术政策都无法统一,现在都市场化了,用户要什么,就得做什么,前几年就出现了这种状况,比如发电设备领域。
   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
   国务院6号文件规定要“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国务院8号文件明确要“调整进口税收优惠政策”。
   李冶:过去在税收政策方面,对国内企业也不是很公平,内资和外资企业税负不一,外资企业可以免税,内资企业就不行。WTO有一个很重要的规则就是国民待遇,外国公司到中国都强调国民待遇,实际上外资在中国享受的是超国民待遇,而中资企业享受的是负国民待遇,这些问题将来都要解决。
   还有整套设备进口不交税,而关键部件和关键材料进口需交纳两税的问题。今年的国务院8号文件明确规定:对列入国家发展重点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条件成熟时,由财政部会同发改委等部门制定专项进口税收政策,对国内生产企业为开发、制造这些装备而进口的部分关键配套部件和原材料,免征进口关税或实行先征后返,进口环节增值税实行先征后返。同时,取消相应整机和成套设备的进口免税政策。对国产装备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仍需进口的,作为过渡措施,经财政部会同发改委等有关部门严格审核,以逐步降低优惠幅度、缩小免税范围的方式,在一定期限内继续给予进口优惠政策。
   过去这个问题也处理过,但是属于一事一办,很麻烦,没有形成制度。现在起码从国家层面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但对为实现国产化而进口的材料和零部件要免税,而且对国内已经实现国产化的整机进口要征税。
   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资金支持
   国务院6号文件提出“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国务院8号文件明确“加大对重大技术装备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
   李冶:在鼓励消化吸收这方面,国家也给予了许多支持。通过调整政府投资结构和重点,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支持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采取积极政策措施,多渠道增加投入,支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开展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另外,对一些重点装备制造企业给予贴息,对一些中央企业给予资本金的注入,特别是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开发银行要加大对重点装备制造企业的支持力度,为企业的改革、改制、改造等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同时,为配套8号文件和加强领导,国家批准成立了重大装备办公室并与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合署办公,这表明政府力图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规范装备制造业排头兵企业的外资并购行为
   国务院8号文件规定“对在重大技术装备制造领域具有关键作用的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要在保证国家控制能力和主导权的基础上,支持其进行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重组。大型重点骨干装备制造企业控股权向外资转让时应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
   李冶:我们采取的是对外开放的政策,那么外国公司自然就要进入中国市场,跨国公司过去在中国是销售设备,后来开始采取技术转让、合作制造等形式,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的合资经营。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尤其是这几年,跨国公司的战略发生了很重大的变化,开始转向到企业并购。从投资的角度讲,这是合情合理的,但是这里确实带来比较严重的问题:这外资并购是专门捡好的吃,并购的是我国行业排头兵企业,就是中国最好的、最有竞争力的、最能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其他企业不要。而我们行业排头兵企业大都是国有老企业,这几年外资在中国买了很多好企业。
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方方面面的重视,也引起了高层领导的重视。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一些核心企业被并购,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经济安全,形成了一种垄断,最大的问题是抑制了我们自主创新的能力,企业都没有了,创新的载体都没有了,何谈创新!从利益出发,外国公司是不可能希望我们搞自主创新的。现在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在制订一个关于外资并购装备制造业排头兵企业的管理办法。对外合资合作是肯定的,但是不能简单地一买了之。我们特别提出来,在重要领域,国有经济要占有一定比例,起码这一点是很清楚的。
   自主是核心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了自主创新的方式:集成创新、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总的指导思想是要在改革开放中的自主创新。李冶认为自主是关键,是核心。三种创新方式也是因果关系,原始创新是基础,没有原始创新能力,其它创新就谈不上。集成创新是目的,所谓集成创新就是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引进消化再创新是手段、渠道之一,不是所有的技术都要引进,比如航天技术是引进不来的。李冶讲,“大量的实践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现代化是买不来的,核心技术也是买不来的。”
   李冶:对一些重大装备领域,国家正在积极地抓,行业也在积极开展工作。我们在配合政府有关部门通过认证、标准等工作来规范市场,现在几个自主创新的成功案例,每一个都是市场在起作用,否则的话,也实现不了自主创新。现在我们也在积极地呼吁金融部门给予我们大企业以支持。另外,我们也通过行业积极扶持、培育一大批民营企业加快发展,从体制机制上,民营企业有发展的动力,我们还鼓励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结合。现在大量的民营企业成长起来,也面临着下一步的发展问题,怎么发展?这方面行业上要给予一定的指导。
   过去,我们有很庞大的研发机构,机械部有很多研究所,现在都下放了,但是行业发展确实需要这些技术平台,所以我们积极鼓励这些研究院所投入到自主创新的主战场上去,来承担大量国家级的重大课题和重大产业化的项目,我们也鼓励高校积极投入到自主创新中来。我相信,只要政府的政策、导向都能到位,凭着现在我们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一定的时间内,我们的市场还是能够保障的。在这种环境下,我们一定能够建立起自主创新的平台。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