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沈阳制造装备中国 加速建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

http://www.gkong.com 2007-11-06 11:34 来源:沈阳日报

    初冬明媚的阳光,照在沈西工业走廊与营口港出海口紧密相连的地域上,铲车、吊车、钢构厂房的红、黄、黑色,正构筑着现代工业联结海洋的新生图。
   驱车工业走廊沈西大道,映入眼帘的是刚刚与中石油、中石化联合的沈鼓集团,这个世界第四大压缩机制造商,正向建设世界规模的中国最大通用机械生产基地全速前进。
   沈鼓对面不远处是沈阳机床集团,它正着力建设国内规模最大的数控机床生产基地。
   还有成功进入德国幕墙顶级市场,年销售额顺利突破百亿元大关的沈阳民企远大集团;以及三一重工、特变电工沈变、江淮汽车、机车车辆……
   十分钟的车程,一个个中国装备制造顶级企业的名字,依次出现眼前。
   当然,这里还有美国普洛斯物流,这个全球最大的物流配送商和服务商,将把其欧美园区内近30家世界级企业同步引进沈阳。世界顶级物流的顺势切入,似乎为我们解读出这样一条重要信息:今日沈阳,不仅找回了曾经的王者风范,更将在世界的瞩目中,角力世界顶级制造。
  
   “双示范区”破解世界性难题
   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是个世界性的难题。
   德国鲁尔、美国“锈带”、英国的道克兰等老工业区用了10至30余年方才解开的发展“死结”。
   作为沈阳老工业区的铁西,在经历了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的异常“落寞”后,仅仅用了五年时间,就探索出了一条中国式的改革之路。
   对此,沈阳市委常委、铁西区委书记李继安说:“铁西区按沈阳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不断加快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建设,全面开发沈西工业走廊,努力打造中国装备制造的世界级品牌,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沈阳老工业基地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变化令人刮目。今年,仅仅铁西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就达467亿元,是2002年的3.64倍,年均增长29.5%,人均GDP比2002年翻了两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05亿元;直接利用外资7亿美元。
   沈阳跳出了工业看工业,用世界的眼光,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实现了一次裂变。
   沈阳老工业基地的巨变,得到了国家各方的充分肯定。今年6月9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振兴东北办授予沈阳市“铁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称号时,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主任张国宝如是评价:“铁西的变迁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成果的一个缩影。”
   “双示范区”由此成为一个触点,瞬间引爆了沈阳老工业基地用新机制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厚积薄发的发展势能。
   盾构机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16项重大装备之一,一直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沈阳装备制造业企业“龙头”之一的北方重工,从2003年开始涉足盾构机研制,并在进入之初,就率先站在了世界的高度发展盾构机技术。2006年6月,北方重工与北京城建集团签约,很快为广深港隧道生产出目前国内最大的直径11.97米盾构机。
   两个月前,北方重工更以绝对控股方式,成功并购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技术的德国维尔特控股公司法国NFM公司,拥有了世界知名公司盾构机的品牌核心技术,与掌握世界最先进盾构机技术的法国NFM公司进行紧密的合作,一举实现跨国经营。北方重工,成了国内第一家能够生产全部三种盾构机的企业。
   与此相辉映,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指标更超越了杭州、宁波等沿海发达城市的开发区,在全国54个国家级开发区的综合排名从2002年第16名一跃晋升到第10名,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比预定目标提前2年进入全国“第一集团”。
  
   工业老区爆发产业集聚效应
   回首过往,曾经的铁西“工人度假村”,国有企业负债率高达90%,负债总额达260亿元。直到2002年,默默前行的沈阳装备制造业,才猛然发现春天的阳光原来如此明媚。
   那一年,沈阳市委、市政府在总结了老工业基地十几年来的发展经验与教训,作出了整合区域优势,实施铁西区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的决定。
   按照“搬迁、并轨、改造、升级、就业”等10字方针,以实施“东搬西建”起步,老工业区一举破解了“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历史难题。五年间,铁西共搬迁企业239户,获得土地收益140多亿元,用以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支持企业发展。 [page_break]
   跳出单纯发展工业这个狭窄的圈子,开辟出的广阔空间,决策者的发展智慧,顿时带活了老工业区改造的满盘棋。沈阳制造,重新找回了自信,竞夺国内装备制造业“头羊”的领地,曾经辉煌无比的老工业,再次爆发出产业集聚的核爆效应。
   2006年,沈阳城市决策者大手笔勾勒出城市四大发展空间,“西重”,更加明确了发展装备制造的主旋律。
   2007年8月,铁西与细河经济区重组,新铁西形成了铁西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学工业园区、冶金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五区联动发展的大格局,规划面积扩大到484平方公里。
   如今,新生的沈西,敞开胸怀,与区内搬迁新生的国企、异军突起的民企、竞相进入的外企,跳动着同样进军世界的发展脉搏。
   沈西工业走廊核心开发的38.1平方公里装备制造业聚集区,获得辽宁省“五点一线”政策支持,其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初具。随着特变电工沈变集团世界电压等级最高、生产能力最大的“输变电产业园”等大项目的开工建设,那里已成功吸引483户中外企业投入建厂,其中,建设用地超过70万平方米的大型企业有8户,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3户。
   脱胎换骨的五年发展,使沈西工业走廊规模以上企业由232家,变成如今的650家。而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连续五年年均增长40%以上的数据,则向世界宣布:此时的沈阳企业早已实力倍增。
   而围绕“大发展,快发展”的主题,沈阳装备制造企业已从“单打独斗”变为“集团作战”,重量级的装备制造企业成群涌现,形成了上下游协作有序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其中,沈阳市重点培育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更迅速成长为全市第一个“百亿元产业集群”。
   着力打造中国最大煤炭装备工业园的沈阳三一重装公司总经理吴佳梁,自信地宣告:“从零到第一,三一重装用了不到4年就走完了传统企业要十几年才能走完的路。”作为沈西工业走廊上一家异军突起的新兴民营企业,三一重装秉承着同样的性格,与新老企业一起,“加速度”奔向世界级。
  
   嵌入世界工业坐标的中国“铁西”
   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陈政高在沈西调研时指出:“铁西区必须以世界的眼光,以更大的胸怀和气魄,培育造就世界级的企业、企业家和世界级产品。”
   为了让沈阳企业摆脱为人“打工”的初级发展阶段,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大企业、新型企业集团。沈阳采取了发展空间支持、政策扶持、环境保障和规划引导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全力将沈阳机床集团等20家重点装备制造业企业培植成具有很强自主创新能力、国际市场份额高、产品配套能力和工程成套能力、技术输出能力和资本输出能力强的世界级企业。今年,机床集团、北方重工集团、远大集团等三户企业,将率先实现了产值超百亿元的目标。
   而沈西工业走廊的冶金工业园内,两个与国际接轨的大平台也已初具雏形。“预计在未来3—5年内,我们将打造一个产值500亿元的再生资源园和一个钛合金工业园。”冶金工业园主任孟宏,十分审慎地谈起了冶金园酝酿良久的未来发展规划。
   再生资源园平台建成后,园内再生产业无论是规模还是达产后产值,均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而另一个平台:钛合金工业园,则主要生产为航空等领域的高精尖技术做配套的产品。预计五年内产值将达到103亿元,产量近9.3万吨/年,有望成为世界第一的“钛生产王国”。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董峰告诉记者:“世界级的企业,要在世界装备制造业市场上,拥有众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外市场份额大的世界级知名品牌产品。”
   建设重大型数控机床、大型盾构机、百万吨乙烯压缩机、百万伏输变电设备、百万千瓦超临界火电机组主辅机、百万千瓦核一级泵阀、超大型重矿机械装备、煤矿井下综采成套设备等10大类100个知名品牌,全面提升沈阳制造的“内在修为”,助其在世界装备制造的大舞台上占据重要一席。
   在数控机床、输变电、大型工程机械、冶金矿山、石化设备等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技术装备和重大产品领域的77个主要产品中,沈阳铁西有44个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居同行业首位,18种产品列国际前10位。
   成功将变压器、电抗器等产品打进世界输变电设备顶级市场——美国市场,并很快得到多方认可的特变电工沈变集团,总经理叶军自信地告诉:“从世界500强企业手里争得市场份额,我们靠的是什么?说到底还是世界级产品。什么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还是世界级产品。”
   也正是凭着这样的信念,沈变多年分包生产德国西门子中标产品的附属地位,一举在国内西电东送重点工程——贵广二回输电工程中标后得以扭转。沈变,终于以项目主导者的身份,达成了与德国西门子的历史性合作。成为国际舞台上,和德国西门子、ABB等世界顶级跨国“巨无霸”公司竞争的“实力派”。
   2007年,沈阳机床上海挂牌转让股份,曾经吸引大摩、高盛、美国TPG新桥,以及三一重工、大族激光等无数国内外企业巨头关注。最终选择美国加纳基金,沈阳机床成功实现强强联手,实施对国内外企业并购,步入国际化高速路的预期。 [page_break]

   当越来越多的沈阳制造光耀世界,嵌入世界顶级竞技舞台。世界投向沈阳的目光,也不再有一丝一毫的迟疑。
   短短五年间,沈阳西部已聚集外资企业786家,合同利用外资总额32亿美元,引进国内民间资本1200亿元,实现出口供货值77.6亿元。目前,加上普洛斯、艾默生、三菱重工等新引进的企业,在铁西区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发展到30个,还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实现在铁西投资建厂。
  
   从“制造”到“创造”的跨越
   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不是看能生产什么,而是看能否自主开发、研究和生产所需要的装备。
   作为曾经创造了新中国200多项第一的“共和国装备部”,沈阳那份自主创新的“骄傲”,一直汩汩地流淌在每一名产业职工的血液里。
   通过自主研发、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沈阳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实现开发新产品2688项,高新技术产值达420亿元。
   成功建设欧洲第一高楼——俄罗斯联邦大厦、美国地标性建筑水景大厦等幕墙工程,在世界各地尚有数百个项目的沈阳远大集团,其玻璃幕墙连续四年产销量占世界第一,并将在未来三至五年间,建设成节能门窗等6大领域的世界第一品牌。
   沈阳远大拥有了中国自主技术的超强能力,仅在抚钢的二次烟除尘系统工程中,就实现了国内环保第一例脱硫工程,除尘指标要超过欧洲标准5倍。这是远大人用8年时间,投入近亿元进行环保设备研发,进而领先世界的结果。
   “GE要收购沈鼓,是因为他们觉得沈鼓这几年进步很快,产品跟他们没有太大区别,用户完全能接受。”虽然GE的收购案早已成为“过客”,但是沈鼓集团董事长、总经理苏永强一语道破的,却是铁西众多企业迅速崛起的“天机”。
   五年来,沈阳老工业企业投入技改、研发的资金逐年递增,五年累计达18.8亿元。新增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国家级工程中心3个。
   截至目前,沈西主要工业产品已经发展到90大类1000多个系列近万个品种,给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的重要依托力量。国家确定的16项重大技术装备里面至少14项与沈阳密切相关,而且都是沈阳的强项。
   公元2007年岁末,站在下一个五年发展的起点前,沈阳早已信心十足:经过五年努力,在沈西工业走廊形成装备制造业9大主导产业、20个产值过百亿元企业、100个世界级产品、20个基础产业集群,将沈西工业走廊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这是沈阳装备制造业“王者归来”的气魄。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