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http://www.gkong.com 2007-11-22 10:06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在11月17日举办的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论坛上,来自政府、企业、能源领域的相关人士对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在我国今年前三季度高耗能产业增速不减的形势下,如何破解能源高需求、高消耗的问题,已成当务之急。

  开发新能源迎接后石油时代的到来

  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表示,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石油的需求量年均增长将超过8%。在国际油价上涨,上下游产品生产成本普涨的形势下,我们必须采取一些应对措施。

  首先,鼓励加快对有价值油田的勘探和开发工作,做好防范特殊情况的准备;鼓励企业走出去,成为多元投资主体,将我国外汇储备优势转化为资源储备优势。

  其次,节约资源、能源。2006年我国GDP占世界比重为5.5%,但能源消耗量占世界10%。万元GDP我国消耗的能源量是日本的6倍;人均GDP消耗能源量是美国的7倍,印度的两倍。同时,我国单位生产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5%。因此,务必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此外,要保证能源安全,开辟新航道,保证能源输入。开发生物质能、核能、潮汐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弥补我国石油、煤炭的消耗,迎接后石油时代的到来。

  总量、结构、技术三方面推进节能减排

  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宏观司司长郭克莎认为,从经济发展规律角度出发,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史同期相比较,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这一时期是能源资源消耗增长的爬坡阶段,能源资源需求总量和消耗强度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较高走势。在此阶段大幅度降低能耗,其困难可想而知。

  目前看来,我国能耗高是由三方面因素造成的。经济总量增长过快。我国近年GDP增速过快,而速度增加造成能耗增加是不容置疑的。经济结构性问题突出。在经济增长中,工业所占的比重大,而重工业又在工业中占有很大比重,在重工业中高耗能的比重很大,经济增长主要靠工业中可贸易产品来拉动,因此,高耗能产业维持高位是必然的。技术进步尚未完成。技术进步需要一个过程,要促进企业技术进步需要一系列的客观条件,需要从法规政策方面加以引导和扶持。

  节能减排已经纳入“十一五”规划当中,中央明确表示,节能减排的任务很艰巨,但要努力完成。我们要完成任务,必须使经济增长速度适度下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并且要依靠税收以及法律法规等手段,淘汰落后产能,进行技术升级,共同推动节能减排。

  继续调整政策限制高耗能产品出口

  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司司长周喜安指出,今年上半年我国煤炭净进口首次大于煤炭出口,从宏观经济导向来看,这种发展趋势是符合我国能源发展战略需要的。进口煤炭是缓解国内交通压力和运输成本增高的有效手段,同时进口煤炭资源对于国内节能减排也会起到良好作用。但是,由于国际海运成本的增加,进口煤的优势也在渐趋衰弱。因此,面临资源“瓶颈”,我们必须从自身寻找突破口。

  从目前的情况看,要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抑制“两高一资”过快增长。受国际分工、产业转移等影响,我国近年来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产品盲目发展,特别是高耗能产品的出口速度过快,实际上是在变相出口能源资源。因此,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压缩“两高一资”的过快增长,通过征收资源税,降低或者取消高耗能产品出口退税等手段,抑制出口增长。

  其次,加快核电以及清洁能源发展。我国核电起步并不晚,但是前进步伐很慢。今后一个时期,核电要保持相对较快的发展速度,要在短期内提升规模,不仅要在沿海发展,更需要从沿海到中部地区辐射,减缓中部地区对煤炭的需求。

  实现节能目标关键在产业结构调整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司长辛国斌表示,在能源消费和需求急速扩张的严峻形势下,要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必须多途径全方位进行,重点是要抓住产业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这个关键点,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作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技术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依靠市场的力量。通过发挥市场配置作用,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通过市场引导产业结构、消费模式向节能型方向发展。因此,要深化价格改革,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推动发电外部成本内部化;要继续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坚决取消地方自行制定的对高耗能企业用电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售电侧峰谷分时电价,引导全社会合理用电;还要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市场化改革,形成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价格机制,特别是电煤价格要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有效抑制不合理消费。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