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我国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的国际科技合作

http://www.gkong.com 2007-12-17 15:52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12日,科技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并启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这是我国政府为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加快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发展而制定的又一个重要规划,对于调整国家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节能降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大的意义。科技部副部长尚勇、曹健林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司长许勤等有关负责人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计划”秉承“合作互利共赢、保护知识产权、先进技术共享、集成优势资源、开展技术创新”的原则,旨在推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的深入开展,解决我国能源利用中存在的关键和迫切问题,增强我国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源技术发展能力,带动国际社会共同参与到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的发展中来,共享可再生能源创新成果。
   “计划”包括五个优先领域和六项重点内容。优先领域是太阳能发电与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生物质燃料与生物质发电、风力发电、氢能及燃料电池、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等。重点内容有开展基础研究,建立产业化示范,面向规模应用,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国际交流和对话,培养高层次人才等。通过加强这些优先领域、重点内容的国际科技合作,我们期望能够引进国际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开发的先进技术,实现能源技术和自主创新,推动我国能源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与建设,实现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合作的多元化,建立一批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应用产业化示范工程,从而有利于我国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
   “计划”项目将按照上述的优先领域和重点内容进行筛选和审批。要求项目前期基础条件较好,与外方合作伙伴有良好合作基础,与外方合作伙伴签订有项目合作协议或意向书,外方合作伙伴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或较高的科研水平,且在合作中能投入一定的资金、专有技术、先进仪器设备、国际优秀人才或信息资料等资源。
   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我国将在资源、技术、资金和政策等方面同国际社会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扎扎实实、稳步推进;政府不仅将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还加大投入,发挥在国际合作过程的主导作用;在同国际社会的全方位合作中,突出重点并体现优先原则,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尤其是关键的核心技术;根据我国区域广阔、资源分布不均、市场机制尚不成熟的具体国情,政府将在宏观上加以引导,通过规模发展来降低成本,使新能源开发形成一种有序的状态。
   为了保障“计划”的顺利开展,科技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还将协调有关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和重要科研机构,成立“计划”国际科技合作指导委员会,启动国际合作机制。同时,在全球范围内聘请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领域的高层次专家,成立“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对“计划”的优先领域、重点任务和合作方式提出咨询建议,供指导委员会决策。另外,将安排专项资金启动“计划”,吸引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资金,并重视把国际大型能源企业以及其他企业的资本投入到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中,共同推动“计划”实施。

[page_break]

科学技术部新闻发布会实录


时间:2007年11月12日   
地点:科学技术部201会议室

尚勇:尊敬的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今天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在这里一起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国家关于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前一段时间发改委代表国家发布了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国家应对气侯变化的国家方案,科技部也发布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科技行动方案来配合国家方案的实施。国内外媒体做了充分的报道,受到了世界的关注。这一系列的重大动作,都表明了中国政府坚定的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这方面的决心,也体现了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的具体行动。    
   今天出席发布会的有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先生;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许勤先生。现在我们首先请曹健林副部长来介绍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的有关情况。

曹健林: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好!今天由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制定的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在这里正式发布了。这是继科技部去年发布中医药国际科技规划纲要2006—2020年之后,我国为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加快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产业发展成果,而制定的又一个全局性规划,对于调整国家能源结构,保证能源安全,促进节能降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炭经济,实现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当今社会主要依赖于传统矿物能源,全球总能耗的74%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但是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人类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能源开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各国纷纷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未来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到2005年9月全球已有35个发达国家和10个发展中国家制定了本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传统能源的重要补充,并且引导未来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世界各国都清楚地认识到能源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已经成为各国增加能源供给,促进节能降耗,保证能源安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炭经济,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    
   京都议定书的正式生效和清洁发展机制的提出,为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促进这一领域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随着人们对联合国气侯公约的广泛理解和接受,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将会得到更多国际合作组织的认同予支持。目前中国能源主要面临如下问题:    
   首先是供给矛盾突出,结构不尽合理。第二是能源利用率比较低,一次能源消费以煤为主,而且浪费严重。节能减排的技术目前应用推广的还不够,化石能源大量消费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在未来的几年,我国对能源需求的增长可能会远远超过目前我们的预测,为了满足能源的需求,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我国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战略的研究和部署不够,不利于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的整体发展;第二是技术还比较落后,一些核心技术还没有完全掌握;第三是开发成本高昂,限制了我国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的发展;第四是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复研发,也存在着重复建设,加重了发展的负担。    
   从能源供应安全和清洁利用出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是未来最为理想的替代能源,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替代的工作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的利用必须依靠国际社会共同协作完成。要实现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大大加强我国的国际合作,聚合国际资源,开发环境友好的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我们也知道WTO的规则为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的合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全世界相关领域的研发与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国际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的发展,我国已经出台的一系列的政策与法规,公布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编制完成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等等,为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为国际合作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近年来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国际合作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美国等国家和中国科技部进行了广泛的合作,我们相信在现有良好的基础上,通过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的贯彻实施,让具有较强实力和较高科技水平的外方合作伙伴加入到项目中,必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科技创新能力,为加快产业的发展,满足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能源的需求,并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感谢大家参加我们新闻发布会,谢谢!

尚勇:现在请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许勤司长介绍促进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

许勤:谢谢尚部长。大家上午好!因为张晓强副主任出访,今天我受他的委托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按照要求先介绍一些情况。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对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共同推出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这是两部委共同推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国际产业合作发展促进全球共同应对能源短缺的重要举措。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是当今世界正在快速发展的新兴高技术产业。近年来,国际能源供给日趋紧张,制定鼓励发展的配套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我国也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的发展,在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第一是政策环境不断完善,国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并且制订了相关的政策,设立了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    
   第二是表现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据统计2006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达到了2亿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了20.5%,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8%。已经在我国能源供应体系当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第三是技术发展加速。兆瓦级的风能发电已经具有规模,应用于电能的建设,太阳能等技术已经出口到欧美等国家,部分生物质能源技术已经实现产业化,氢能的关键技术和产业化已经取得了新的进展。为了进一步加速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发展,国民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当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提出加快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发展,逐步提高优质清洁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当中占的比重,力争在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量达到能源消费量10%,到2020年达到15%。促进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产业新产品、新技术产业化,是科技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的重要内容。十五期间国家发改委组织实施了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化的专项,支持了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燃料电池等关键产业计划,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将与科技部一道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发展。    
   第一,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产业,推进两兆瓦以上的风能发电机组,新型太阳能生物质能源、地热、海洋热等技术装备计划。    
   第二,加强新能源技术产业化体系的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民品牌大型新能源企业,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建成若干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技术研究设施和实验条件。    
   围绕这些重点,国家发改委将按照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提出的要求,在资源、技术资金和政策等方面同国际社会进行全方面的合作,扎扎实实的稳步推进,继续加大投入,共同解决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进一步提高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各位来宾,各位记者朋友,新能源既是现实能源,也是未来能源,新能源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的课题,能源是有限的,但是技术创新是无限的,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努力开拓,不断创新,向新技术要新能源,向产业化要生产力,谢谢大家!
[page_break]

尚勇:下面请各位记者提问。

提问:我是人民日报的记者,我有两个问题向各位请教。第一就是我们列入计划的项目是怎么样产生的,是什么样的程序?第二就是发改委和科技部列入计划的项目具体是什么样的?第三就是启动计划安排专项资金,这个专项资金能有多少,谢谢。

曹健林:我来回答一下你的问题。这个项目是怎么产生的。首先是由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产生的,这个需求很明显,有一大堆现实能源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针对这些问题,科技部、发改委共同组织专家研讨,在这些问题中有哪些技术需要攻关,有哪些技术国际上比较成熟的我们需要合作,还有哪些是通过很好的组织国内相关力量做系统集成,另外最重要的还有哪些是我们已经实际具备这些能力,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进行大面积的推广,我们跟专家共同商量把这些针对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分类,组合起来列出项目,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谈到有什么样的优惠条件。优惠条件实际上是多方面的,因为能源问题联系到社会方方面面,它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问题,也有很多是与体制、机制相关,甚至还有很多是和历史、文化、人文的背景相关。因此这些优惠条件也可以说是涉及多方面的,如果它可以叫优惠条件就是会有国家支持,国家支持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资金和专项资金的支持。包括产业环境,比如说生产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可以减免相关的费用,在一些生产其他的要素比如说土地等等可以得到优惠,比如说在引进人才方面可以得到相应的优惠等等。当然应该说我们国家在优惠条件、优惠政策或者是一个比较好的产业环境还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有的地方还关注不够。但是大家已经关注到这一点,已经做多方面的努力,总之我们想提供一个尽量全面的一个优惠的支持。    
   最后你问额度有多大?这个额度根据我们所要解决任务的不同,额度范围拉得比较宽。比如说有一些前瞻性的研究还是探索性的可能是到百万量级,有一些关键技术攻关已经基本上路子摸清楚了,涉及到一些关键技术就是千万甚至到亿的量级,甚至到十亿的量级。

尚勇:我补充几句,两部委开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合作计划,主要就是促进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国际创新研究和产业化,鼓励我们国内相关的企业、研究机构和大学,和国际上一些著名的企业研究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在投入上面政府是通过计划的引导,更主要的主体仍然是企业。我们研究开发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但是最后的目的是要产业化。刚才曹部长介绍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要集成资源,比如说科技部从973、863到支撑计划,都有大量的资金是投入在清洁能源和环境领域,其中很大一块是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领域。另外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这方面,每年也有几亿元的资金投入,更大块是发改委在产业化上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我们两部委联合发布这个计划,也就是通过集成我们国家的资源和社会的资源,集成国内和国际的资源,通过这个计划促进国外机构、企业除了和我们合作之外,有一些先进的技术也鼓励他们转让,所以将来合作过程当中内容将很丰富。

提问:我是中新社的记者,这个国际合作计划是不是也适用于大陆和港澳台地区间的合作,如果不适用的话是不是还会有一个计划出台,也就是说对大陆和港澳台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合作领域有没有具体的设想?谢谢。

尚勇: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个计划当然适应于我们港澳台地区。目前内地与香港、澳门签订科技合作协议里面,都包括了清洁能源的内容。所以在这一方面,特别是香港、澳门对此非常重视。但对台的交流,现在还只能限于在民间的交流,我们也鼓励两岸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方面的合作。但是因为台湾当局的种种原因,我们科技部和台湾当局有关部门还没有办法开展对话。我们鼓励港澳台通过各种渠道,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在这方面开展合作,我们也是给予支持的。所以这个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是包括面很广的一个计划,谢谢。

提问:你好,我是光明日报的记者,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现在我们国家在新能源和再生能源方面开展国际合作的现状?

尚勇:我来介绍一下。目前我们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方面,和世界上很多国家建立了这方面的合作关系,比较典型的比如我们和美国这方面的合作,已经取得了很多好的成果,与欧洲国家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比如与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都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方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例如我们关于太阳能的合作,氢能和燃料电池等方面的合作。另外在可再生能源范围应用很广范围的建筑业,我们国家2005年的数据,光是太阳能加热器这方面,就是在房屋应用的太阳能板达到了2600多万平方米,我们和德国政府签订了关于建筑节能和新能源应用的有关协议。大家也看到了我们科技部后面的这个楼就是节能楼,是与美国合作。节能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采用了太阳能技术。比如说中国和意大利合作在清华大学建立的一个节能环保楼,那上面采用了各种太阳能,包括生态环境这方面很多种先进的技术。我们和一些国家,包括在清洁发展机制方面也有很重要的合作。特别是风能发电方面,我们和北欧进行了一些实质性合作,在生物质领域也和一些国家进行了合作,特别是可燃冰里面,和德国、加拿大等等国家。应该说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方面,我们已和几十个国家建立了研发、技术转让和示范等各种形式的合作。所以这个计划的出台,有很扎实的国际合作的基础。

许勤:我觉得光明日报的同志提的问题非常好,我个人理解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合作,应该是国际范围的,是各国共同的利益所在。从目前来看,尚部长刚才介绍实际上是多边和双边的计划相当多,可能时间的关系尚部长没有过多的展开。从目前来看,和欧洲的合作应该是大量的,同时中国参加了很多新的合作计划。比如说科技部现在牵头参加的核聚变的合作,也应该是未来人类能源重要的方向。目前国家发改委支持建设的在安徽合肥建的号称小太阳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可再生能源方面也有很多的合作,比如中德高技术论坛,和德国生物质能的合作这种计划确实很多很多。我认为这一次国际合作计划推出更多是考虑到全球的共同利益,更多调动全球资源来为中国的能源发展,也是为全球的能源发展能够做出新的贡献。所以目前有很好的基础,但是未来的国际合作空间,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大。能源问题和未来的环境问题,它是和环境紧紧扣在一起,应该说是未来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所以国际合作的计划推出的时机我认为非常好,也是非常有利。应该说下一步我们两部委应该共同努力,把这个计划落实到实处,真正出实效,真正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提问:我是经济日报的记者,我问一下许勤司长,就是在实施这个计划过程当中,如何维护我们国家的产业安全,尤其是支持民族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核心技术?

许勤:谢谢你的问题。这次十七大确定我们继续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总体方针,我想这个国际合作计划也是符合十七大的总体要求。在新能源产业和再生能源产业国际合作当中,我们第一点应该是互利共赢。因为它符合全球所有国家的共同利益;第二是我们从目前来看,我们自身的一些领域开发的水平和产业化的水平,确实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国际合作当中,我们要更多的来调动好国际资源,能够使得我们在相当多的领域能够弥补这个差距;第三是我们目前的基础,无论是工业基础还是科技水平,应该说为我们下一步进一步研究新的能源技术,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当然作为一个国家来讲,我们一定是在计划当中和具体执行当中,鼓励企业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对于核心技术的掌握能力和水平。我是认为只有在发展当中产业才能取得安全,在合作当中才能取得共赢。所以有一些事情我想不能对立的看,可能要辩证的、全面的来看。我个人的观点还是在国际合作当中,我们以互利共赢作为基本原则,在发展当中取得我们的竞争优势,谢谢。
[page_break]

尚勇:我补充一句,这个计划本身也是我们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来提高在能源领域我们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具体的举措。我认为扩大开放,拓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空间,是我们的方式手段,主要的目的还是要提高我们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方面自主创新的能力。通过开放,通过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先进的知识和先进的经验,最后要形成我们自己的创新能力,也要提高我们相关企业在这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在整个合作过程中,我们本着这个原则来实现像许司长所说的互利共赢。    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把知识产权问题在政策里面作为重要的问题,我们尊重和保护国外相关知识产权,同时我们也鼓励我们的企业来创造更多的自主的知识产权。

提问:我是科技日报社记者,我想问一下可再生能源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成本较高,所以在降低成本和推动规模化应用方面,我们计划做哪些安排的考虑?另外还有一个计划提出要建立国际化的检测中心,这样的检测中心和现在的计划有什么关系?

曹健林:我来回答。这是两个很重要的问题。能源问题牵扯到千家万户,是我们民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成本问题应该说是能源问题的核心之一。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如果说它现在还没有大量的取代化石能源的话,我的理解最关键也是成本问题。为了解决成本问题,科技部和发改委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可以说成本问题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攻关技术的核心。比如说太阳能方面,我们现在攻关的核心就是降低太阳能光伏材料的成本,如果可以多说几句的话,就是由于近几年来的大量应用,目前最广泛的光伏材料高纯度晶硅,它的价格从几年前大约30美元一公斤涨到近300美元一公斤,为了攻克这个难关,为了在这方面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科技部会同若干个地方政府组织一批技术在集中攻关,力争在近期内解决核心材料的成本问题。在风能方面,像刚才许勤司长也谈到了,目前我们国产化的程度,在两兆瓦以下已经是90%,再高容量已经达到70%,风能成本已经在大幅度的下降,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下降,要把相关的材料加工以及相应的工程技术,要尽力国产化,同时加工要高效能化,我们也在加强国际合作。在其他能源方面,生物质能源方面,我们也在探索一些新的方法,比如说大量的使用秸秆材料来转化成生物质柴油或者是生物质酒精燃料乙醇,而不是用已经成熟的淀粉材料,因为淀粉在我们国家对于中国一个人均可耕地面积世界上很少的一个国家,我们尽量基于传统的利用淀粉的生物质能源的技术转向利用秸秆等纤维素材料,这方面我们做的很大的努力,全世界也都在攻克这些难关。我们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经过广泛的国际合作,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成本会进一步的下降。当然很难具体的预计量化给出大家哪年能量化指标,但是科学家有预测,我们相信会很快的下降,而且接近现在化石能源的水平。    
   第二关于检测的问题,我觉得这个也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现在工作的一个核心。因为能源问题前面讲到涉及到方方面面,它相关的安全,提高成本,很大程度上是要建立标准,取得各种可靠性的依据。如果这些东西建立了之后,我们可以更方便的推广,更方便的培养生产,这些方面我们也在积极的推进建立各种检测中心。而检测中心检测技术和设立各种标准方面,我们特别希望国际合作,借鉴发达国家的已有的经验,同时依据我们中国的国情迅速把我们检测标准,包括我们相应技术装备以及技术平台都搭建起来,完善起来。谢谢!

尚勇:我补充一点,关于成本问题,曹部长提出了现在降低成本是一个核心问题,特别是可再生能源,要把它开发和应用的一个重点放在广大农村,特别是在农村因地制宜发展各种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特别是生物质能以及沼气。现在的问题是要使广大农民生活改善,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农民能用得起的低成本的、方便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这是我们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一点。在这个方面,我们不但要考虑它的性能,还要把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的应用作为我们创新的目标。积极发展农村各种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将是我们研究开发的主要目标,也是国际合作方面的一个主要目标。

提问:部长你好,我是中央电视台记者,我想问一下合作重点有五个优先的方面,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就是这五个优先方面以前没有特别强调或者是特别明确,如果国际上想和我们合作,在门槛上或者是有一些限制。刚才讲到互惠互利,国际上如果同我们进行科技合作,有什么互惠互利的举措,能否简单说一下?

尚勇:首先这五个方面在国际合作方面都有比较雄厚的基础,把这五个方面作为重点,首先是我们国家的需求,同时我们也是通过国际合作来进一步增强我们的优势。所以我刚才说到,出台这个计划是建立一个平台,要吸引更多的国外的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来参与各方面的合作。    
   第二个问题实现互利共赢,中国实施这个计划,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吸引力。关键是我们有着巨大的市场。同时国际上还看重另外一个优势,我们有丰富的研究开发资源和相对于他们的成本较低的人力资源。我认为这样巨大的市场资源和人力资源这是吸引各国来参与这个合作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的合作是优势互补。现在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但是在很多技术方面,大家都还是在整个研发和创新过程中,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也有我们的优势,所以各国家只能携起手来,才能优势互补,优势集成,来实现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技术这方面共同的发展。我认为现在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对这个计划,各国的反映现在是很积极的,谢谢。    
   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以后我们还可以继续来讨论,也欢迎大家就这个问题来跟踪报道,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