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我国宏观调控的八大流派述评

http://www.gkong.com 2007-12-17 16:49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成熟,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在不断丰富。近几年来,如何选择适当的宏观调控模式和手段,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学界研究、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现将其中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流派及其观点综述如下。

  1、“货币供应量”流派

  该派认为,宏观经济调控应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心手段,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主要因为:(1)通过货币供应量可以切实控制社会资金的有效需求,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2)货币供应量与产出、物价之间仍然具有很大的相关性,而且可以通过利率、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对其加以调节;(3)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一方面可以使利率工具从政策手段中解脱出来,实现其单目标(市场化)演变和运作,另一方面央行通过改变外汇储备等手段调控货币投放,既可增加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手段,又可充分发挥汇率政策效果,使其与人民币汇率机制调整相结合。

  需要指出的是,“货币供应量派”并不否认利率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认为利率仍然是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不能忽视利率对经济的影响,应及时利用利率手段来对经济进行调控,但目前的利率决定机制尚未市场化,利率作为调控中心手段的条件尚不具备。

  2、“利率”流派该派认为,宏观调控应以利率作为中心手段,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其主要理由包括:(1)西方宏观调控的实践证明,利率作为价格杠杆是宏观调控的最好工具。利率是调节实际产出的最重要手段,因为所有金融资源走向的基本参照物是利率。(2)利率是宏观调控中最好的微调工具,与准备金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利率调控更容易把握调控的力度。(3)利率调控更有利于摒弃地方政府对宏观调控的影响。(4)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利于与国际接轨,调整国际收支,防范国际套利活动。

  3、“汇率”流派

  该派认为,汇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及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具体要求。主要表现在:(1)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来看,国际收支的动态平衡已成为核心目标。而汇率是惟一与国际收支直接相关、能够迅速反映国际收支变化情况及趋势的政策变量;(2)汇率作为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货币供应量、利率等相比,更符合货币政策实施的要求,能够为中央银行提供合理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3)以汇率为中介目标,符合我国经济由外向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向的发展战略。

  4、“点刹式”流派

  该派主张运用频繁微调(点刹)方式控制经济增长的加速度,延长繁荣时间。有专家指出,为了不使近期经济发展的主流发生逆转,实现长期均衡增长,可供选择的宏观调控政策思路应当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宏观调控大局,继续采用频繁点刹的温和调控方式,对局部领域的过快趋势进行有针对性的紧缩,使那些短缺和正常扩张的领域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继续以结构性调控思路解决近期比较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充分发挥生产要素的增长潜能,促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趋势。我们将这种宏观调控模式称为“点刹式”模式。

  5、“高位控制”流派

  该派认为,从2003年到2006年我国连续4年保持了经济高位运行,经济增长率在10%以上。原因在于我国政府改变了过去那种对经济过热采取持续高强度紧缩的做法,创造了一个新的宏观调控模式——高位控制模式。它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经济出现过热迹象时,及时采取中等力度的紧缩措施,制止经济增长率继续攀升,使之转为下降。该阶段的特点是:(1)提高了宏观调控的提前量,不是在经济已经严重过热,而是在出现过热迹象时就采取行动,也就是预调,从而抢占了宏观调控先机。(2)紧缩力度适中,既不是高强度的,那会导致经济大滑坡;也不是微调,那会因为力度过小而无法制止过热。第二阶段是以微调为主,逐步降低紧缩力度,而不是继续保持紧缩力度不变,这既可以防止经济出现大滑坡,又可以防止过热反弹。

  第三阶段是在经济增长率从下降转为上升后,以微调为主,逐步加大紧缩力度,防止经济过快增长,将它稳定在潜在增长率附近。正是因为我国政府采取了上述调控措施,才出现了经济一直保持在高位运行的良好局面。

  该流派认为,与西方国家的微调模式相比,高位控制模式既吸收了它的提前调控和微调的优点,又避免了由于调控力度过小而贻误调控时机的弱点。从实践效果来看,我国近几年的经济波动幅度小于西方国家就证明了它的优越性。当然,高位控制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调控力度也需要平滑化。

  6、“钉住失业率”流派

  所谓“钉住失业率”,是指把增加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该派学者对这一目标的强调主要体现在:(1)就业问题不仅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主要矛盾之一。(2)就业是经济增长的目标所在。(3)以就业为核心,有利于我国在国际上发挥劳动力丰富、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4)增加就业具有重要社会意义,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和谐社会。(5)就业反映了现阶段宏观经济所需要的最全面的信息,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社会福利水平等,这些信息是其他目标很难体现的。

  7、“钉住通货膨胀率”流派所谓“钉住通货膨胀率”,是指把稳定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该派学者所持理由是:(1)稳定货币是发展经济的前提;(2)把稳定物价放在首位,有助于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求大于供的局面,包括抑制需求和增加供给两个方面;(3)国内价格总水平稳定有利于其他重要宏观经济变量(如实际GDP、失业率、经常账户等)保持平衡;(4)在我国,物价指数统计数据相对比较准确;(5)物价指数是与失业率相关联的,控制了物价,也就控制了失业率。

  8、“行政干预”流派

  该派认为,我国基本国情决定了运用较多行政手段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宏观调控的基本特点。其主要支持性证据包括:(1)我国近年来出现的经济过热,主要表现为投资过热,而且是部分行业、部分地区的局部性投资过热。经济存在的问题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问题,货币政策作用空间不大。相对而言,行政手段更加灵活,更有针对性。(2)货币政策等经济调控手段,在我国体制转轨时期,缺乏完善的市场传导机制,使得经济手段更易出现传导不畅甚至被扭曲的现象。(3)行政手段具有强制性、垂直性、权威性和速效性,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成熟的情况下,其作用非但不能轻易弱化,在许多时候还有必要凸显。如当前投资热主要是地方政府行政行为所致,只有通过强化中央政府行政手段来治理才能速效。(4)市场调控和行政调控对于不同投资主体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由中央政府运用行政手段进行调控,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保护民间投资的健康发展。需要说明的是,“行政干预派”并未否认经济手段的作用,而是认为在当前条件下,行政手段更有效。

  总之,无论是国外宏观调控理论,还是国内宏观调控理论都处于发展过程中,远未成熟,因而观点纷呈,异同互见,流派林立。这说明,正确认识和掌握宏观经济运行规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尽管如此,宏观调控理论总的发展思想和轮廓已日渐清晰,主要表现为:(1)调控目标比较一致,大都认为应该将实际经济增长率控制在潜在增长率水平。但由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很难准确测算,因而以通货膨胀率为衡量标准;(2)宏观调控的启动时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要尽可能提高启动的提前量,不能等到经济过热或过冷已经很明显时才动手;(3)宏观调控的力度。大多数人认为应以微调为主,但如果经济过热或过冷程度比较大,则需要采取中等调控力度,或加快微调频率,使多次微调迅速积累成“重调”;(4)主要调控工具和中介目标。在这方面分歧比较大,有的主张以利率为主要调控工具,有的主张以货币供应量或信贷为主要调控工具等等,不一而足。这需要在今后继续深入探索和比较其利弊。

  (来源:京报网 北京日报王立勇)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