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科技创新助力武钢迎来最好时期

http://www.gkong.com 2008-08-27 16:15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对于中国钢铁业而言,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武钢)的发展一直以来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五十年前,武钢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新中国钢铁业一个新时代的开启,现如今,它的发展壮大,又预示着钢铁业一个新纪元的即将来临。 
  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经过五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武钢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07年年底,武钢累计产钢1.94亿吨,累计实现利税1014亿元,其中上缴国家692.92亿元,是国家对武钢投资64.2亿元的10.86倍。近三年来,是武钢发展史上最好最快的时期。据统计,该公司三年来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727.83亿元,实现利润214.21亿元,上缴税费225.40亿元,钢产量和销售收入、利润、利税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经过多年的发展,武钢正在悄然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武钢不仅突破了国外对我国重要尖端钢铁产品的封锁,同时也为中国钢铁业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做出了重要实践。 

制定中长期技术创新战略 


  近年来,武钢坚持自主创新,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紧紧围绕建设冷轧硅钢片、汽车板和高性能结构钢三个基地的战略目标,制定技术创新战略与规划、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技术创新体制与机制、强化创新人才培养与激励,并取得了突出成效。 
  武钢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创新成就奖、全国质量管理奖、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用户满意先进单位、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此外,“武钢牌”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而企业信息化建设则进入全国500强,综合排名第15位、冶金行业第一位。好的收获自当是要有更高的企业期望,“系统研究,重点突破,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正是武钢的指导方针。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武钢组织100多名技术专家,研究制定了《武钢中长期技术创新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了未来15年技术创新基本思路:在引进、消化、吸收和实现二次创新跨越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全面提升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水平,培育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和超前研究开发,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若干在世界钢铁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重大专有技术和原创技术,确立世界一流技术水平的地位。2010年中期目标:以集成创新推动原始创新,加快三个基地建设,以关键工艺和重点产品为主线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钢铁企业,跻身世界500强提供科技支撑。2020年长期目标:拥有若干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原始创新成果,重大技术装备的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与若干在世界钢铁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重大专有技术和独创技术,为把武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集团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根据中长期技术创新规划纲要,武钢制定了“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从新产品开发、技术经济指标、工艺技术、质量改进、节能环保等方面确定了公司未来科技发展的各项目标和具体推进措施,并且每年以“武钢年度科技进步计划”滚动实施。 
  为了保证中长期技术创新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武钢成立了由公司和部门主要领导组成的技术创新委员会作为集团技术创新的决策组织;成立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行业专家、公司内部专家组成的技术专家委员会和管理咨询委员会,作为公司技术创新决策的参谋和咨询组织,实现了集团科技发展战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信息化的归口管理。

构建特色科技创新体系 


  为了加强创新战略的实施,武钢提出要以建设创新型武钢为目标,构建具有武钢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是明确武钢技术创新三大主体,即以武钢研究院(技术中心)为原始创新主体,建立产销研和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研发体系,重点在新产品开发、工艺技术开发方面的原始创新。以武钢工程技术集团公司为集成创新载体,围绕工程项目的生产、研发、设计和装备开展四位一体工程的集成创新,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以武钢股份公司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代表,以生产现场为重点、以稳定提高和精益运营为特征,开展产品质量保证、工艺技术优化、设备功能完善等方面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二是完善内部技术创新的三大运行体系建设,即建立以研究院为核心力量的研发体系,建立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为主体的持续改进体系,建立以技术改造、基本建设和设备系统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固化与提升体系。 
  三是加强对外合作,建设武钢产学研相结合的战略体系。第一,加强与国内外上游资源企业的战略合作,联合矿山研究院(校)针对鄂西高磷赤铁矿等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开展合作,该项目被纳入国家科技部重大支撑项目。第二,加强与机电、汽车、桥梁、船舶、能源与交通等下游战略客户开展应用性联合开发与战略合作。据了解,在武钢挂牌运作的武汉市钢铁高新技术开发中心,包含了武钢、东风汽车、武桥、武船等成员单位,旨在强化钢铁产业链,振兴中部制造业。第三,以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建研究机构等为依托,加强与钢铁研究总院、北京科技大学等战略合作单位的合作研究与资源共享。 
  四是加强制度建设,保障技术创新工作的有序推进。  [page_break]

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武钢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2006年武钢技术开发费用投入14.3亿元,较2005年增加6000多万元。2007年增至22亿元,2008年投入预算更是接近30亿元。武钢还投资2亿多元建设武钢科技大厦系统工程,投资4亿多元建设中试工厂。通过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武钢技术创新工作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
  按照重点突破、全面推进自主创新的思路,武钢每年确定影响全局的15~20项重大科技专项,明确目标与激励,实行项目负责制,由公司总经理与项目负责人签订责任状开展实施。2007年度开展的19项重大科技专项取得了显著成效,共总结形成30项技术创新点,申报专利16项、技术诀窍5项。这些创新点在帘线钢冶炼、硅钢生产、汽车板生产等方面应用,使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已成为武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武钢围绕三大基地战略目标,新产品开发取得新的突破。自2005年以来,武钢在硅钢片、汽车板和高性能结构钢等战略产品的自主创新方面,累计开发85个系列301个品种,新试新推产品开发量连续三年超过150万吨的规模,2007年达到215万吨。双高产品的比例保持在80%以上。目前,武钢约有200个品种处于工业性试制中,取向硅钢、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及30个专用钢种为国内独家生产。2008年上半年完成新产品试制将达到150万吨。 
  近三年来,武钢总经理邓崎琳提出并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依托重点工程项目,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实现自主创新成果的固化提升。武钢先后完成了2、3、4、5号硅钢环行炉的自主集成创新,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的关键技术与装备的封锁;实现了干熄焦、冷轧全氢罩式炉、8号高炉、1580热连轧、新二炼钢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的自主集成创新,并实现了部分成套技术对外输出,使公司在自主集成创新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产化率达到90%的二硅钢竣工投产,使武钢冷轧硅钢片的生产能力由年产40万吨扩大到142万吨,产品结构从最初的8个品种32个规格,扩大到36个品种150个规格,武钢硅钢品种、技术与规模继续保持国内冶金行业首位。长期以来,武钢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从2006年“打一场质量翻身仗”到2007年开展“质量管理年”,逐步建立了产品质量、设备功能和用户服务持续改进机制。经过不懈努力,武钢产品实物质量、市场价值、市场美誉度、用户满意度得到迅速提高。实物质量国际先进水平以上比例达到70%以上;产品万元损失率由每吨13元下降到2元,用户满意度达到92%以上。硅钢和船板用钢两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41个产品获得冶金行业“金杯奖”、11个产品获得湖北省名牌。建筑结构用钢通过欧洲CE认证和日本JIS认证,无取向硅钢产品获得RoHS认证,船用钢材获得八国船级社认证。
  经过历时五年的自主开发,武钢先后完成了整体产销资讯系统一、二期系统的开发与优化,实现了从销售、生产、技术质量、出货、财务、设备、物流、客户关系、人力资源、能源电力、决策支持、信息门户等系统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信息化,实现了从客户个性化需求到内部制造过程的快速响应和无缝连接,从管理信息化到过程自动化的有效衔接,通过新建、改扩建工程与产销系统的“三同步”(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上线)建设,保证了所有新上工程项目的信息化。2006年底作为惟一一家特大型企业,武钢通过了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信息安全试点”验收,标志着该公司具备了大型企业信息化成套技术的输出能力。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