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集中度进程艰难 钢铁产业优化遭遇阶段性难题

http://www.gkong.com 2008-09-04 16:17 来源:中国工业报

   编者按: 在今年两会期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鞍钢集团总经理张晓刚与武钢、包钢、首钢、太钢四家钢铁企业负责人在集体接受采访时一致宣称:中国钢铁业已到不得不重组之时,从2008年起到2010年,中国钢铁业将迎来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重组浪潮。 
  然而,鞍钢集团和本钢集团合并的鞍本集团揭牌已经整整三年,但却未取得任何后续进展。业内人士指出,中国钢铁业跨省市、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具有实质意义的强强联合重组较少,并购重组力度仍待加强。类似的国内行业整合事件并不少,这表明简单的“1+1=2”模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任何问题。 
  尽管近期国内钢企联合重组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钢铁行业集中度低的问题远没有解决。根据中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规划,2010年前10家钢铁生产企业产量要占到全国产量的50%以上,而目前这个数字只有36.79%。同时,目前钢企重组多为地方性的企业联合,而跨省市、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具有实质意义的强强联合重组案例较少。 
  高度分散的产业结构无法在谈判中形成“一致对外”的整体议价能力,进口铁矿石的规模优势难以转化为议价优势,这一点在2008年的谈判中再次得到印证。本文的作者试图从产业政策、产业发展周期、产业运行状况等角度,分析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即产业组织结构优化)所面临的基本产业环境与发展趋势。

 
  A、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政策导向 
  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不是钢铁产业自身的事情,它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经济环境及政策息息相关,与中国各钢铁区域市场的整合、钢铁工业粗钢生产规模密切相关,与钢铁产业科技进步、规模经济、市场机制完善等因素紧密相连。 
  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大 
  2007年以来,国家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推出的重点措施有:一是不断完善调整政策,狠抓措施落实,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钢铁产业政策。二是公布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及装备,由各地提出本地区落后企业和装备名单,提出淘汰落后的时间表,并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组织实施。三是加大运用经济手段的力度,淘汰落后。继续扩大差别电价、差别水价等措施。四是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实行执法、信贷、供给等综合治理。五是加大监督力度,加强舆论监督。 
  另外,国家关于淘汰和关停落后产能的补偿措施和配套机制正在不断完善,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已经联合拟定了政策框架。中央层面,对欠发达地区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影响收入较大的,将采取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给予支持。国家发改委还要求省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根据自身财政状况,采取一些具体措施,为职工安置、企业转产提供支持政策。如山西省为关停和淘汰钢铁落后产能,划出的专项资金为..3亿元。 
  节能减排及环境保护的倒逼 
  在“十一五”规划中,国家已经把节约资源、减少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直接涉及到节能减排的完成情况。2007年11月,国务院批转了《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将节能减排指标纳入到各级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当中,办法主要包含了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两项内容。随着国家将淘汰落后产能作为对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指标并不断量化的推进,政策执行力将有根本性的提高。 
  坚持国内市场需求为主 
  2007年4月30日,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出公告,决定从今年5月20日起,对部分型号的钢材产品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2007年5月21日,财政部新闻办公室发布公告称,自2007年6月1日起,我国将对80多种钢铁产品进一步加征5%~10%的出口关税。另外,将2006年已经征收出口关税的钢坯、钢锭、生铁等钢铁初级产品的税率由10%提高至15%。 
  相关统计表明,2007年中国粗钢产量的增量基本为出口增量所消化。然而,中国出口的大部分钢材尚属于低端产品,限制这部分钢材的出口,可以使国内落后产能直接面对新增粗钢产能释放所带来的市场压力。同时,这既有助于淘汰落后产能,又有助于优势钢铁企业通过产能扩张压制产能落后企业的发展,使这些企业被兼并重组或退出,从而优化中国钢铁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中国钢铁产业的竞争力。而且限制低端产品出口,使中国钢铁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动力及压力剧增,同时可以间接性地减少铁矿石的进口量。 
  B、集中度进程艰难 产业结构调整面临阶段性问题 
  中国钢铁产业的联合重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但仍然和行业发展目标存在一定的距离。提高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艰难性表明,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所面临的产业环境中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系统性问题,这些系统性问题既有体制性问题,也有产业发展当中所不可逾越的阶段性问题。 
  产业发展存在阶段性特点 
  当中国钢铁产业的规模、市场总量处于高速扩张时,产业集中度有着降低的可能性。而处于成熟稳健发展期的产业,产业集中度有不断提高的趋势。目前,中国正处于重化工时期,钢材积蓄总量、人均消费量距离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从现在和将来的需求发展看,中国钢材消费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保持较高消费水平。加之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和农村差别较大,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每年的钢材消费总量将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正是基于这个基本前提,从2001年起,中国钢铁产业规模处于快速扩张时期。伴随着中国钢铁产业规模的扩大,钢铁产业(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代表)年度利润总额在全国各行业排名中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同时,钢铁产业的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连续多年一直保持在5%的水平,即钢铁产业的利润空间一直处于较为理想的状态,表明中国钢铁产业正处于高速扩张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中国钢铁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和钢铁产业较高的盈利水平为大多数中小型钢铁企业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生存空间,企业间的合并、兼并缺少动力与压力。而且,在产业快速扩张阶段,企业间的竞争更体现为“快鱼吃慢鱼”,近几年沙钢、济钢、莱钢、日照钢铁等钢铁企业的发展历程都证明了这一点。同时,由于产业处于扩张时期,也使每一个处于中上游水平的钢铁企业,都有通过快速发展成为产业领导者的可能性。因此,在产业扩张时期,产业集中度必然存在着下降的可能性。 
  退出机制尚需要不断完善 
  完善的市场体系,首先需要有明确的产业进入及退出机制。由于成功的企业在市场中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失败的企业在市场中将被淘汰,所以市场才能够通过企业之间的竞争,并在各种企业不断的生存、发展和消亡之间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但中国钢铁产业一直存在着退出壁垒较高的问题,这也使钢铁产业难以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 
  目前,我国钢铁产业退出壁垒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地方保护主义;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和银行呆账、滞账处置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困难,使一些处于竞争劣势的钢铁企业无法顺利退出;国内资本市场不健全,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企业及其生产要素难以通过市场手段实行兼并、破产、转移;企业职工安置造成企业退出障碍。 

[page_break]

  淘汰落后产能的复杂性 
  2006年6月,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钢铁工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明确规定,“十一五”期间全国要淘汰1亿吨落后炼铁产能。实际上,受市场需求旺盛及出口拉动,淘汰落后产能面临着诸多困难。 
  在淘汰落后的具体执行过程中,一些企业难免会采取种种手段来避免被关停淘汰,如将属于关停淘汰类的设备稍加改造,通过扩大生产设备规模来逃避淘汰。这其中,主要原因是一些需关停淘汰的企业通常是本地区经济的支柱企业和民营企业。关掉这些企业,会涉及到地方财政收入、职工的安置等诸多问题,而且民营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还涉及到集资、贷款偿还或贷款收回等问题。 
  C、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从布局优化到产业优化 
  为实现钢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国家各种调控措施将会逐步到位,并且会得到从上至下的贯彻,从而使中国钢铁产业提升集中度指标所要求的产业环境得以不断优化。 
  钢铁业未来发展的三大任务:一是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联合重组,大力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建立新的竞争优势;二是提升整个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产品技术、冶金工艺、装备技术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转变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走低能耗、少污染、低排放、高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三大任务的核心是全面提升中国钢铁产业的竞争力,实现中国由产钢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 
  产业良性发展将成共识 
  在2008年全国人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所有制结构,继续推动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这表明,国家将从产权优化与整合的角度、运用经济及行政的手段来优化重点产业的组织结构、提升重点产业的竞争力。 
  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央政府将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引导企业的经济行为,弥补市场的缺陷,健全市场机制和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发挥各级政府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出资人的作用,通过产权整合的方式推进大型企业集团的建设与发展。另外,各级政府将通过法律性的手段对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社会效益低下的企业进行关、停、并、转,进而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促使生产要素逐步向优势企业集聚,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008年,政府部门在加大淘汰落后工作力度、完善退出机制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而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的逐步落实也将不断增大落后产能淘汰的压力。 
  地方政府也将发挥“推手”作用 
  对中国钢铁产业来说,进行跨地区的兼并重组依然属于新生事物。由于国内大中型钢厂基本都是国有控股的企业,其相对单一的产权结构对市场压力和成本压力的敏感性较差,缺乏形成联合重组的内在动力。 
  由于重组的模式单一,在跨地区企业重组方面缺少有效的利益平衡机制,重组企业与被兼并地区在税收分配、人员分流、企业债务转让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利益上的“博弈”。因此,国家仍然需要对钢铁产业进行统一规划,给予必要的支持与照顾,使优势企业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大型企业集团。 
  经济因素将影响企业重组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限制出口以及成本上升等经济因素,也将提升中国优势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欲望。 
  2008年,国家进一步控制钢材出口的态度已非常明确,对于出口量的限制必将给国内部分钢铁企业带来经营以及销售方面的压力。再加上原材料成本以及企业金融成本的逐年提高,一些规模不大且自身融资难度较大的中小型钢铁企业将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这些都将为钢铁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特别是一些优势钢铁企业进行横向并购提供一定的条件。 
  从布局优化到产业优化 
  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基本上是按国内资源和靠近铁矿原料产地的原则布局,造成钢铁布局分散。而且,相当数量钢铁产能远离市场,大量的钢材需要经过长距离的运输销往客户,造成企业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影响到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强调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统筹考虑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来划分国土空间。这对于钢铁工业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按照我国目前的条件,根据已有、在建、规划和设想,未来我国将形成以下沿海钢铁生产基地:宁波、日照、曹妃甸、鲅鱼圈、防城港、湛江、京唐港、黄骅港、青岛、宁德、连云港等,届时我国将形成2亿吨左右能力的沿海钢铁布局。 
  2008年,靠近沿海地区新建或正在筹建的有鞍钢鲅鱼圈、首钢曹妃甸、宝钢湛江、武钢防城港等项目。这不仅会使中国钢铁工业的产业布局日趋合理,而且会使优势钢铁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结构发生质的飞跃,从而在控制粗钢总量的前提下,实现中国钢铁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