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顶天•立地•为人——武汉大学科研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http://www.gkong.com 2008-11-27 17:23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日前,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生科院朱英国教授最高科技奖——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奖金100万元。从2001年至今,在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的七人中,有三人出自武汉大学,分别是两院院士李德仁教授、艾滋病防治专家桂希恩教授和杂交水稻专家朱英国院士。

   遥感技术关系到国防安全和国土安全,水稻生产关系到粮食安全,艾滋病防治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都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共同构成天、地、人战略格局。改革开放30年来,武汉大学一直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将研究领域和国家未来战略需求结合起来,为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参与未来国际竞争贡献力量。

      遥感——三足鼎立       

  遥感技术作为地球空间技术的重要部分,广泛用于军事、民用、国土资源保护和环境监测等方面。谁掌握和领先遥感技术,谁就可能在未来的国防安全和国土安全方面取得先机。     

  “学科前沿、国家目标、中国特色,这是我们开展科学研究应该把握的三个方面。”早在1982年赴德留学期间,李德仁就首创国际测量学界公认的“李德仁方法”。1985年,他的博士论文被国际著名大地测量学家格拉法韧特等认为“解决了测量学上一个百年来的难题”,把航测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20世纪90年代,李德仁主持完成了多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课题,研发了GPS空中三角测量系统和基于3S集成的移动测量系统,引发航空遥感新的技术革命,提升了我国卫星遥感应用水平,并为数字中国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了李德仁院士团队,中国测绘科学的国际领先地位得以继续保持与美、德并驾齐驱,牢牢占据世界前三名。     

  地理信息系统(GIS)一度是进口软件占据主角,这种局面不改变,国家的信息安全难以保障。“中国人要用自己的软件来分析自己的地理信息数据。”李德仁多年来一直有个心愿———打破国外软件一统天下的局面。1992年,李德仁带领10余位GIS先行者开始了“吉奥之星”软件的艰苦攻关。“吉奥之星”在国内市场脱颖而出,标志着我国拥有自己的大型GIS基础软件来管理国家级、省级和大城市的空间数据库,服务国民经济建设。        

  李德仁院士所在团队的另一位院士张祖勋1992年开发出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全数字自动化测图系统”软件——VirtuoZO,并作为产品推出,后来迅速占领国际市场,并在世界摄影测量界掀起了一场数字化革命。张祖勋院士带领课题组历时14年潜心研究开发出的“全数字化自动测图系统”,使我国测量技术和产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将在国土资源调查、灾害监测、海洋资源、应急管理和国防安全等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008年,测绘遥感技术在抗震救灾、搜寻失事直升飞机、服务奥运等国家重大事件和工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5月31日,李德仁院士所在的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的遥感相机成功获取唐家山堰塞湖地区的精细三维地形资料,为解除堰塞湖危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6月4日,李德仁团队专家马洪超等通过航拍,协助成都军方圈出米—171失事运输直升机高度怀疑区。6月20日,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专致感谢信,称武大“对于准确判断失事地域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10年来,李德仁院士带领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九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李德仁获得三项。    

      红莲——三分天下        

  杂交水稻领域,曾经是日本培育的“包台型”和袁隆平院士培育的“野败型”交相辉映,国内则是“野败型”一统江湖。如今,“野败型”一统江湖的格局正在逐渐被打破。一个叫“红莲型”的杂交水稻异军突起,并迅速在全国十几个省市推广,还把稻种播种到了东南亚国家的稻田里。        

  红莲型杂交水稻的主人叫朱英国,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他倾心杂交水稻新品种培育和科研的一线40余载,把为国家粮食安全出力,为农业增效,为农民增收服务视为己任。        

  粮食,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对一个 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粮食安全尤为重要。十七届三中全会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首位。温家宝总理多次视察农村,都要强调“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朱英国1959年考上武汉大学生物系,那一年开始,自然灾害连续三年在中国肆虐。人们吃树皮、草根乃至活活而死的景象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植物发育生物学方向,这是他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始。他经常说:“粮食短缺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难题,我是农民的儿子,我要为农民吃饭问题出力。”        

  如何为农民吃饭问题出力?朱英国选择了源头创新——培育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他始终坚信,“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       

  从1972年起,朱英国教授朱英国一直从水稻育种材料源头创新入手,为培育出新型不育系和杂交水稻新品种不断探索。他每年夏在湖北,冬在海南,南北转战育种,30多年来过着候鸟般的日子。       

  上世纪70年代,他和课题组育成国际上公认的水稻新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红莲型雄性不育细胞质。由这些不育系配组的杂交稻产量已突破800公斤,米质已达到国标二级以上。这是朱英国奉献的第一颗“绿色珍珠”。       

  1987年,朱英国成功培育出红莲型的“姊妹篇”——马尾粘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简称“马协A”,在全国推广面积已超过2000万亩。这是朱英国奉献的又一颗“绿色珍珠”,并于2002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马协型和红莲型杂交水稻打破了传统杂交水稻单一细胞质来源,实现了中国杂交水稻由单一细胞质来源向多样化的跨越,有效防止了单一细胞质来源可能带来我国粮食安全的潜在风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红莲型杂交稻的高产、高效、优质(“两高一优”)的独特优势,使它在推广种植中占据了领先态势,并呈加速推广趋势,越来越显示其后发优势。红莲型杂交稻已经累计推广3000多万亩。2007年,湖北省把红莲型杂交水稻作为主推产品。杂交水稻从“包台型”和“野败型”交相辉映步入到“包台型”、“野败型”和“红莲型”三分天下的局面。  

      艾防——三惊世界       

  桂希恩,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传染病科主任,中国最早的艾滋病临床医生。1999年,桂希恩发现河南省上蔡县艾滋病村文楼村,震惊了世界。2001年,他将五个艾滋病人接到武汉救治,并把他们安置在自己家里,和自己家人同吃同住,再一次震惊了世界。2004年6月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登门看望桂希恩,再一次聚焦人们的注意力。       

  1985年,人类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到2007年,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320万,死亡人数200万。中国2007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艾滋病人数为84万。艾滋病迄今为止仍被视为人类最可怕的疾病。         

  温家宝总理说:“对防治艾滋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不然,这个疾病会拖累国家的发展,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社会问题。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找出一条防治艾滋病的路子。”       

  遏制住艾滋病蔓延的势头,降低艾滋病的死亡率,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国家大事。      

  从发现艾滋病村文楼村至今近10年的时间,桂希恩一直坚持艾滋病防治的研究,不段向一个个新的领域深入。他率先使用了3药混合疗法治疗艾滋病孕妇,以及特别为儿童而设儿童药方。他和艾滋病防治专家何大一教授联手实施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项目地区艾滋病母婴传播率由阻断前的38.2%下降到5%以下。        

  “一个教授努力了5年,将惠及整个民族500年。”桂希恩以他在艾滋病防治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和卓越贡献感动了中国,温家宝总理登门看望他时赞扬他“你是一个好医生”。  

  (珞珈新闻网   作者:王怀民)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