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中国企业家的犹豫

http://www.gkong.com 2008-12-09 16:51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一个个优秀本土企业被同行业里强势的跨国公司收购后,为数不少的本土企业将变成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一个棋子,企业家则成为跨国公司的职业经理人

  “你感觉会不会出现外资左右某个行业的情况?该怎么看待这样的局面?”2006年底,光明乳业董事长王佳芬一脸严肃地问我。

  我知道这是最近深深困扰着她的一个大问题,也是深深困扰着梁稳根、南存辉及一大批企业家的问题。去年一年,从年头凯雷-徐工案到年底的施耐德-德力西案,经济界学术界一直在争论外资并购对中国企业、中国经济乃至国家安全的影响。对企业而言,问题更单纯但更艰难:要不要和主动上门条件诱人的外资合作?你不干他找你的国内同行合作怎么办?这是后WTO时期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诱惑与挑战之一。

  那天我给王佳芬的回答是:可能会出现第三次外资合作高峰,但现在还很难对这个趋势做出价值判断。如果非要做价值判断,那要看这一轮海外投资,是在激发本土企业家精神,还是压抑本土企业家精神。

  金融和资本制度,是影响企业家精神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前些年一些著名企业家“换东家”“换股东”,就是为了获得更大更好的资本支持。强大的企业家群体背后,一定站着同样强大的金融家、资本家群体,一定有理解企业价值的金融和资本体系。具体而言,不管外资内资,本土企业家们还有没有将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的空间、信心与动力?

  进入后WTO时期,中国企业界面临第三次外资潮。第一轮是改革开放初期制造业领域的合资潮,主角是以500大为代表的跨国产业资本,以汽车行业为代表;第二轮是新经济领域的风险投资潮,主角是以IDG等为代表的风险投资,从1999年起,成就了新浪、网易、盛大、分众等一批IT及互联网公司;第三轮是股权收购潮,主角是华尔街的大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也包括卷土重来的国际产业资本,从2005年起活跃于宏观调控下资金链紧张的国内企业界,对象是各个产业的领先公司。

  应该说,跨国产业资本在中国搞合资企业20多年,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经理人。未来跨国产业资本直接收购中国本土优势公司,需要的还是能够执行全球战略的经理人,而不是有独立意志的企业家。一个个优秀本土企业被同行业里强势的跨国公司收购后,虽然说“本土品牌可能保持”,“团队可以继续经营”,但是,应该承认,本土企业绝对是变成了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一个棋子,企业家绝对变成了跨国公司的职业经理人。收购后的蜜月期一旦过去,双方在战略和理念上一旦发生冲突和碰撞,或者是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本土品牌和企业家的命运就完全落在了跨国公司董事会的手中,王志东、何伯权、周鸿礻韦就是前车之鉴。

  股权资本最大的不同,是“对赌”。它需要绑定并激发现有的企业家团队,因为它没有团队,也没有产业理想,它进入的惟一目的是获利退出。由于资金和经验的缺乏,中国一大批领先企业都碰到了“大企业天花板”、“100亿瓶颈”,难以在领先的情况下继续快速扩大企业乃至行业市场的规模。股权投资者恰好适应了企业家的这一成长需求。在一些人看来,相比产业资本,PE似乎更像是在激发本土企业家精神。当然,过度激发也会有后遗症,这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争夺本土企业的比赛,其实不应该在国外产业资本和股权资本之间展开,更应该在本土金融资本和国际资本之间展开。遗憾的是,在这场争夺战中鲜见中国资本的身影,满耳听到只是一片呼吁国家加强政策管制的声音。中国已不缺资本,缺的是能够理解企业价值的资本家,缺的是一整套能够认可和促进企业价值的金融和资本体系。

  这个时候,我们才痛感中国需要自己的金融家、投资家。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