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应对产业的需求“淡季”

http://www.gkong.com 2008-12-09 17:17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从外表上看,新能源是个风光无限的行业,从无锡尚德的施正荣到江西赛维LDK的彭小峰,过去两三年间,太阳能光伏行业就连续成就了几位中国首富。然而,就在光伏行业掘金者热情涌动的最高点,突然爆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和石油价格下跌给这个看起来“钱”景无限的行业浇了一盆冷水。短短两个月里,江西赛维LDK的市值已经缩水了近2/3,即便如此,LDK仍是中国光伏概念股中股价表现最好的公司。在美国证券市场上,LDK与另一家光伏行业的领军企业无锡尚德一起,是中国光伏概念股中股价还维持在两位数的两家公司之一。

  股价的巨幅波动反映了投资者对于太阳光伏收益预期的巨大转变,这正是新能源企业在风光无限背后的危机之所在:由于市场需求非常紧密地和全球经济形势、石油价格等不断波动的因素联系在了一起,因此,这一行业的企业对市场需求的管理便显得格外关键。除此之外,产能过剩的隐患、融资环境的恶化和市场可能出现的萎缩都是LDK和其他光伏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

  石油撬动的需求杠杆

  以石油为主的化石能源是当下世界工业体系的血液。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石油的消费需求还在不断上升。但石油的总储存量已在不断减少,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众多石油生产国均已过了原油产出巅峰期。对于化石能源枯竭的担忧让人类开始寻找可再生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就是可再生能源的主流选择之一。据欧盟联合研究中心(JRC)预测,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占到3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的供应中达到10%以上;204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占5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20%以上;到21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到80%以上,太阳能发电占到60%以上。

  从产业链来看,太阳能光伏产业主要包括多晶体硅原材料制造、硅锭/硅片生产、太阳电池制造、组件封装和光伏系统应用等,只有为数不多的多晶硅生产商处在这条产业链的顶端,享受着份额最大的利润蛋糕。而这其中,2007年6月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江西赛维LDK硅片产能已经超过1000兆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多晶硅片供应商,并成为全球第一家进入“吉瓦俱乐部”的光伏企业。按照LDK方面的预计,2008年其销售收入预计将达17.5亿美元,2009年将达28亿至30亿美元。

  尽管前景美好,但是从现阶段看,新能源的技术应用由于初期运营成本高、风险大,所以单位发电成本仍然明显高于传统的化石能源,短期内依靠技术创新无法让新能源的发电成本大幅下降。以距离经济可用区域比较近的风力发电为例,目前国内原煤均价大约为625元/吨,对应煤电度电成本0.32元,而风电度电成本目前是0.40元。如果通过零部件瓶颈消除引起的设备造价回落等技术改造,风电在3到5年后可能具备成本竞争力,而如果煤价上涨超过三成,那么风电即刻便可以不需要政策扶持而直接参与市场竞争。

  于是,对于新能源的需求就很大程度被石油价格的起落决定。而国际油价自2008年初以来一路上涨,并于7月12日创出147.27美元/桶的历史高位,但后期受美国经济放缓等多种因素影响,国际油价随之一路下挫,现在已经跌到了70美元/桶附近。这不禁让人们联想起了在上个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曾经刺激过一轮包括太阳能和风能在内的新能源热潮,但随后这轮热潮就因为石油价格的下降而消退。新能源金融公司的利伯瑞奇认为,低于50美元/桶的石油价格肯定将削弱清洁能源发展的势头。

  国际油价的大幅下挫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恶化,让海外市场依存度高达98%的国内光伏行业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形势,即使是“拥硅为王”的LDK也不例外。全球金融风暴对国内光伏企业最直接的影响莫过于汇率剧烈波动所带来的损失。而全球金融风暴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欧洲光伏市场也许会因此出现萎缩,并危及国内光伏企业的发展。LDK总裁佟兴雪认为,金融危机暂时还没有摧毁欧美政府推动太阳能利用的信心,对可再生能源的政府补贴政策还在发挥作用,“但是到明年,市场会不会受到冲击,国内企业能不能拿回足够的订单还很难说。”对于身处产业链上游的LDK而言,一旦来自下游的需求出现下降,其新建的产能也就可能失去了用武之地,开工率势必将随之下降。

  LDK的另一个麻烦在于,在面临行业景气度下降风险的同时,多晶硅行业的竞争对手却在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中国有近50家公司正在建设、扩建和筹建以西门子改良法为技术路线的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超过10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计划在2007-2011年期间建成投产。随着四川新光、无锡中彩、江苏大全等多晶硅基地的陆续投产,多晶硅市场也面临饱和的风险。

  产业低谷期的发展机遇

  相对于已经出现降低开工率甚至经关门停工现象的下游厂商,LDK还没有到最艰难的时刻,但它已经开始着手应对——安全、稳定和平衡已经取代了速度,成为其追求的首要目标。

  对行业淡季的应对首先从融资和现金流管理开始。在资本市场自顾不暇的情况下,现金为王是企业生存下去的不二法门,而LDK恰好拥有一笔充足的现金足以让它在一定时间内“手中有粮,心中不慌”。2008年8月19日,在金融风暴爆发的前夕,LDK在美国成功增发480万美国存托股份,融资2亿美元。这次募资是LDK早已作出的计划,现在看来时机恰到好处。按照原先的设定,LDK将使用发行净收益的60%用于多晶硅工厂的建设,30%用于扩大多晶硅片产能,10%用于一般性企业活动。

  而在财务管理方面,LDK一改之前以现金为主的结算方式,推动采购部门进行票据结算,延长账期,并且对现有存货加速周转,通过与供应商协商,LDK在降低价格、降低预付款比例、延长付款期限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另一方面,LDK试图通过长单来锁定下游客户,并通过收取对方的预付款来补充现金流。

  充满暴利的现货价格虽然是多晶硅阶段性供需格局的充分体现,但考虑到未来多晶硅供需平衡后的市场,长单销售才是多晶硅厂商富有远见的选择。对于LDK未来的发展而言,在以核心技术保证质量成本的同时,以下游环节的支撑保证市场则更为关键。同时,长单销售将大大降低下游厂商的综合采购成本,使得终端价格具备较大的弹性。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德国在2009年强制购电价下降幅度达9%,整个产业链仍然有充分的降价空间,可以保证终端光伏发电的高投资回报率,并刺激光伏产业需求保持增长。目前,赛维LDK订单已排至2018年,订单总量超过了13吉瓦,成为世界在手订单最多的多晶硅片供应商。在LDK的客户名单中,甚至包括道达尔这样的传统石化巨头。

  更重要的是,多晶硅市场价格回归理性,实际上有利于光伏产品的普及和光伏市场的扩容,在国际市场可能出现萎缩的情况下,国内市场的启动才是LDK等光伏企业未来发展的希望。因此,产业遭遇“淡季”所带来的多晶硅价格下跌实际上也包含着产业发展的机遇,因为从光伏行业未来发展来看,多晶硅价格从畸高到逐渐回归理性,有利于光伏发电的普及,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一件好事。

  施正荣曾预测,2012年,世界光伏发电的成本将很有可能下降到1元/度,这已经接近了火电的成本,从而使得光伏发电真正具备竞争力。而只有包括多晶硅在内的光伏产业的各个环节都做到了足够大的规模,光伏发电的成本才可能降下来。据美国太阳能工业协会(SEIA)估计,工业生产能力每翻一番,太阳光伏板成本可以下降18%。在过去20年内,太阳光伏板成本以每年平均6%的速度下降。从这个意义上说,经过这个产业淡季的洗礼,LDK未来面对的可能不再是一个充满高额利润的新兴市场,但却是一个需求更庞大、更有保障的成熟市场。

  此外,LDK还在此次全球经济危机中发现了新的机遇。佟兴雪预计,不出半年,在失业和世界经济衰退的压力下,国际光伏行业的优秀人才和先进装备就会流入中国。“到那时,对现有光伏企业最直接的威胁不是有没有订单的问题,而是落后的生产工艺影响到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这些企业将彻底失去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格。“瑞雪兆丰年”,是LDK对此次危机未来影响的展望,对于中国众多的新能源企业来说,尽管未来新能源行业的前景毋庸置疑,但只有安然度过“冬天”的企业才能够分享未来的这场盛宴。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