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新兴市场:是发动机,不是多米诺骨牌

http://www.gkong.com 2008-12-30 17:02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 为2009年即将出现的严峻形势做好准备固然重要,但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亚洲,很有可能较快摆脱危机的影响而强劲反弹 ]

  无论你对全球经济前景的看法是悲观,还是非常悲观,都需要格外明确这样一个重要事实:在很大程度上,当前的危机是西方的金融危机。的确,其影响及冲击将波及全球。但是很多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东亚和部分中东经济体,还有巴西——极有可能早于西方强劲反弹。

  美英等经济体由于存在严重的经济结构性问题,2009年将处于衰退之中,2010年将陷于停滞状态,或者在政策刺激下略有起色。相形之下,大多数——不是全部——新兴经济体所面临的挑战从性质上说更多地属于周期性经济下滑。明年亚洲经济形势严峻,估计会有一些经济体陷入衰退,但2010年亚洲极有可能迎来复苏之年。因此,明后年东西方经济前景差异显著:西方深受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困扰,而东方面临的是周期性经济下滑。

  然而,并非人人都认同这一观点。无疑,对西方的悲观情绪还在上升,这种悲观并非没有理由。但同时,大力度经济刺激举措的效力不容忽视,况且还有更多大手笔刺激方案正在酝酿之中。我们的研究团队认为,人们对西方经济前景的悲观是正常的;但人们对新兴经济体的悲观似乎太多了一点。简单地说,市场似乎认为,随着危机蔓延,新兴经济体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倒下。毫无疑问,脆弱的欧洲新兴经济体会倒下;此外,还有个别新兴经济体由于经常账户大额逆差,金融行业脆弱,或者银行业过度扩张,即将倒在危机冲击之下。而对新兴世界的大多数经济体来说,形势有很大的不同——它们是发动机,不是多米诺骨牌。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金融危机,我们也正在经历一场经济危机。这两种危机紧密相关,但又是不同的。从多个方面说,在多个经济体联手大力救市之下,我们或许刚刚走过了金融危机最艰难的时刻。但即便采取了这些行动,全球银行体系和金融业仍然是脆弱的,仍需进一步紧密协作改善金融业状况,尤其是在经济下滑的影响尚未完全显现出来的时候。在本文中我们将着重谈谈金融危机的最新态势、全球和亚洲经济前景以及相关政策反应。

  金融危机

  首先,鉴于这段时间以来国际金融与经济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有必要反思这些事件怎样改变了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判断。我们的研究团队尽管修改了部分宏观经济和市场预期,但对全球经济大的基本判断并未改变。今年上半年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人声称金融危机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候。我们认为,这只是开端的结束,而不是结束的开端,并预计金融市场尤其是西方金融市场还将继续恶化。我们并不为判断准确而沾沾自喜,我们的谨慎判断是建立在大量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之上的。

  尤其是,自去年年末以来我们就对位于危机漩涡中的美国以及英国的经济前景感到非常悲观,现在还是非常悲观。正因如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预期,这两个经济体会放松货币政策。

  我们对新兴经济体的基本判断也没有改变。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新兴经济体的基本判断是:新兴经济体并未与西方脱钩,但具备了更好的绝缘性,因而能够更好地抵挡西方经济衰退带来的冲击。比方说,在2008年的大多数时间里,我们对亚洲经济增长的判断比市场更为谨慎——但说实话, 或许我们的谨慎还不够。

  一个问题在于,对于新兴经济体的前景,人们的悲观是不是多了点?这些年来,不时出现一些唱衰的声音,让我想起停摆的时钟,无论什么时候,总是重复同样的内容。一些现在对新兴市场悲观的人,在5年之前,也就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壮观的一轮经济繁荣尚未开始时,就开始悲观了。

  我们对明年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前景持谨慎判断。下行风险真实存在。从更大的意义上说,正如我们曾经强调过的,市场并未充分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也未充分认识到印度、印尼、巴西等经济体的巨大潜力。并且,非常关键的一点是,不应该低估中国和印度等经济体出现潜在波动的可能性——经济周期仍然会起作用,尽管新兴经济体整个趋势是向上的,但在向上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波动起伏。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即便我们看到亚、非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放慢,但长期的增长趋势仍然积极向好。

  当然,作出这种判断,重要的是要更清楚地认识到不同新兴经济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本次危机中,这种差异是存在的,但不是很大。欧洲新兴经济体显得最为脆弱,相比之下,东亚和中东的金融业处于较好的状态,拉美和非洲介于二者之间。非洲在经济上行时经济表现并不突出,经济下滑时也不会受到太大冲击,尽管与世界其余角落一样,资金紧张的状况将会加剧。

  雷曼兄弟倒闭或许是此次金融危机中最重大的事件。当时给人的感觉是雷曼大到无法相救。但这一事件留给我们的教训是,雷曼与全球众多金融机构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的破产带来了破坏性后果,不仅对信心,而且对全球金融领域造成了大面积的冲击。政策反应可谓非常得当,包括注资、各央行联手扩大金融机构抵押品范围、积极担负起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职责等。除此之外,还有全球范围内很多经济体扩大财政支出、减息等经济刺激举措。

  伴随而来的还有建立新的全球金融体系的呼声,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集中精力早日走出危机比仓促修改长远规划更为实际。当然,我们可以开始这方面的工作,事实上也已经开始了。比如,去年国际金融研究所(IIF)提出以私人资本驱动金融市场,以实现市场的最佳行为规范。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伴随我们60余载,接替它的新体系须有同样长久的生命力。要建立新的金融体系,相关全球性政策性论坛需要考虑到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所发挥的日益强大的作用和影响力。实际上,任何举措都需要体现出私人资本、新兴经济体,以及发达经济体的诉求。而且,金融体系中仍有很多方面是完好的,应予以保留,需要修理的是有问题的部分。不幸的是,错误接二连三,不仅包括对风险的错误定价,还有长期受到争议的金融体系目前的“发起—分销”(originate-to-distribute)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金融企业降低了对贷款人信用的鉴别和监督。即便是对证券化产品,仍有很多银行未能充分披露风险,一些银行仍有巨量的次贷和相关衍生品敞口。曾经过度的杠杆化使得银行现时面临严峻的去杠杆化压力,这是很多经济体面对的最大风险。新的国际金融体系还必须充分兼顾流动性管理明显不足的现状,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此外,还要注意避免运用顺周期的政策,因为这类政策会带来大范围的压力,包括央行决策、金融业激励机制、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以及按市价入账的国际会计准则等,并且,所有这些都出现在要求金融业加大透明度的环境下。尽管现在应该着手解决所有这些问题,但不要仓促出台新的规则同样非常重要。当前努力的重点应放在加强全球决策协调与沟通上,以避免金融业进一步恶化,确保将经济下行幅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经济危机

  美国面临深度衰退,英国面临深度衰退,西欧和日本经济急剧下滑,可能会陷入衰退,这些经济体的GDP总值占全球的一半,尽管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份额不断扩大。此外,新兴经济体内部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差别也很大。

  中国经济动向吸引全球关注。目前中国经济已经减速,但幅度尚难预测。近期,财力雄厚的中国决策层宣布了未来两年预计总金额将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计划,虽然资金来源和投资领域尚未最终敲定,但预计到2010年底前,预算内投资支出将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并且,央行两个月内三度降息,人民币汇率在连续对美元升值后,陷入了停顿,去年末推出的信贷限额措施施行近一年后淡出。货币政策很有可能继续放松,财政政策也会更为积极,特别是在今年年中因能源和食品价格高企而居高不下的通胀压力消除之后。所有这些举措清晰地表明,决策层将消除或减弱所有可能造成中国经济放慢的因素,力保中国经济增长。

  在中国和其他亚洲经济体,已经可以看出全球经济减速的第一轮效应:出口增长减速,股市一蹶不振,信心受到很大冲击,大部分亚洲货币表现出剧烈波动,反映出小规模经济体的货币受到全球金融动荡的冲击。

  在金融危机步入目前的新阶段之前,亚洲经济增长已经开始放缓,放缓的趋势从二季度和部分经济体已公布的三季度经济数据中明显可见,与我们此前的预期一致,说明亚洲经济正在失去上行动力,但仍然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问题在于,当前肆虐的金融危机将怎样改变世界?很难给出定量分析,但很可能我们会看到更多更加羸弱的经济数据。目前预测数据为时尚早,但近期很多央行采取的行动显示了他们力挽狂澜的决心。比如,韩国自8月以来连续降息125个基点,中国台湾地区也采取了减息举措,甚至印尼也停止了加息。

  从工业活动数据看,中国7、8、9、10四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4.7%、12.8%、11.4%和8.2%,第三季度越南工业产出增长10.6%,泰国增长4.7%,而日本和新加坡工业产出出现了下滑趋势,其中,日本工业产出下降1.4%,新加坡工业产出下降10.8%。G3(美国、日本、欧元区)经济体8月份石油以外进口仍然呈现增长势头,而在2001年经济低迷时,此类出口为负增长。因此,随着西方经济体衰退加深,形势还会更加严峻。

  为2009年即将出现的严峻形势做好准备固然重要,但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亚洲,很有可能较快摆脱危机的影响强劲反弹,反弹的时间可能在明年下半年,或者在2010年底之前。

  这种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亚洲经济基本面强劲,而且决策层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政策。亚洲银行业普遍资本充足,杠杆化程度低。尽管近期韩国、中国香港等个别市场出现了短期的流动性压力,但总的来说,亚洲金融业对次贷和相关资产的涉入程度不深。大多数亚洲经济体的国际收支状况因出口滑坡而受到影响,但2008年仍有望保持经常账户顺差,或者出现极小规模逆差。同时,近几个月来国际油价和食品价格回落,并且预计商品价格还将进一步回落,减轻了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压力。此外,有4.5万亿美元官方外汇储备作后盾,亚洲经济体如能联手协作的话,具有强大的实力应对外部震荡。在这一方面,当前所见到的东盟+3(中国、日本和韩国)多边外汇互换安排协商令人欣喜。

  同样令人欣喜的还有亚洲经济体决策层主动应对危机的姿态和举措。9月中旬以来,几乎所有亚洲经济体的政策重心均由防通胀转向关注经济增长,采取多次减息,或暂停加息的举措,并且暗示还将有更多次减息。各国政府,从日本到澳大利亚均提出以10亿美元计的财政刺激方案。尽管投向领域和规模不同,加总起来,刺激方案总规模已达1万亿美元。由于大多数亚洲经济体财力相对坚实,政府债务规模相对位于较低水平,因此,预计将有更多经济刺激计划出台。这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前景将验证我们的观点:亚洲并未绝缘于全球金融风暴,但它的应对能力大大提高。(作者为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全球研究部主管,)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