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2009年我们挺起钢铁的脊梁

http://www.gkong.com 2009-01-05 10:48 来源:中国钢铁网

   2008年已过。这一年我们经历了新中国以来的空前辉煌,也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来大自然的空前磨难,并正在经历着百年来国际最大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进而对我国经济的巨大冲击。钢铁业形势骤变,并因之引发了人们对其发展模式、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及对外贸易等方面的反思。

  2008年钢铁业成绩有目共睹。实物产量创出新高、品种质量继续改善、结构调整有新进展、技术和管理创新有新突破以及对外贸易成绩明显。钢铁产量首次触及5亿吨,是世界上为数不多钢产量增长的国家之一。当前全球钢铁业低迷,有人会认为5亿吨不值得骄傲。但要知道5亿吨比当今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钢产量总和还多出2000万吨,当下中国又有哪些产业象钢铁这样足有威力!当然,5亿吨粗钢既背负着期望也充满着争议。不过,多年来人们对中国钢铁的认识或存误区,面对形势的骤变或有新误区。新年伊始,我们不妨用真诚来剖析一些误区以鞭策和激励我们的钢铁业。

  第一个可能的误区就是,宏观决策上把中国巨大的钢铁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与中国经济的粗放型增长划上等号。

  多年来许多人提起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时,总是说中国消费了世界35%的钢材、60%多的水泥等,把巨大的钢产量同中国经济的粗放型发展划上等号。事实上,巨大的钢产量正是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高速发展在钢铁上的缩影;有人指责钢铁生产消耗了大量能源和资源,但今天却没有人能不以能源和资源为代价炼出我们必需的钢铁产品。

  面对近三年来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粗钢净出口国,一些人不是把它放在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来冷静分析其必然性。而且是把钢铁的出口也当作经济粗放型发展的反面典型,致使政策层面也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出口政策一再收紧,对不少产品仅仅把出口退税一取到底还不够,还一再加征出口关税。这种作法连很多国外朋友都不理解中国人为什么如此痛恨钢铁出口,不明白中国出口的钢铁对中国造成的负面影响到底大到了什么程度。我们自己高喊中国钢铁粗放发展,产能严重过剩、污染严重等等,外国同行闻之色变。去年四季度以来,面对国际钢铁市场的不景气,每个国际钢铁会议谈到2009年国际钢材市场发展态势时,都把中国钢铁产品不泛滥于全世界作为市场恢复的一个前提条件。同时针对中国钢铁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例在大幅度上升,实际上是国际上对中国钢铁出口过激的防御性反应。现实情况是虽然2006年、2007年和2008年中国钢铁出口连续三年世界第一,但这几年国际钢材市场却非常强劲。是强烈的国际需求拉动了中国钢材出口。国际上对中国钢铁的过分担心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自己放进去了太多的“三聚氰胺”。还有面对中国近两年来钢铁出口的增长与矿石进口的猛烈增长,一些人还认真地计算出中国不出口这么多钢材从而减少的钢铁生产正好抵销矿石进口的增加,中国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中地位会提高等等。很明显这是计划经济的思维。如果事情如此简单的话,世界上就不存在市场。在2008年我们对钢铁出口所采取的限制措施不能说不严厉,但净出口却出人意料地仍然将高达4500万吨。再看看2009年的国际市场,政府就是现在想尽一切办法鼓励钢铁出口,我们又能出得去多少呢!?

  第二个可能的误区是,我们可能过分强调和看重产业集中度,从而把众多问题归因为产业集中度低。经济学原理和市场运行的现实结果告诉我们,除非是行业垄断,不然市场化相对较高的行业在其高速发展期都会因巨大利益的诱惑而吸引大批进入者,行业集中度不升反降。发达国家钢铁业的发展历史都无一例外地证明了这一点。从2003年以来,虽然钢铁行业吨钢利润在下降,但全行业整体利润却连续走高。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一定时期内集中度问题恰恰反映了一个行业的景气状况。以此推论,如果真有一天中国前10家大的钢铁业集中度到了70%左右,钢铁业可能就成了一个成熟但没有活力的行业了。

  很多人把中国铁矿石谈判问题归结为钢铁业集中度低所致。事实上,中国钢铁的集中度低并不一定意味着对外谈判中地位和力量的缺失,关键是要协调好中国钢铁企业一致对外时的利益均衡问题。而目前的问题是,中国大型钢铁企业用自己的天然优势和其代言人对中国决策层的信息沟通优势几乎垄断了钢铁业的话语权,大型钢铁企业俨然成为中国钢铁惟一的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先进民生的代表。这种信息的明显不对称,使大量中小企业与产品档次低、环境污染严重、社会责任缺乏等基本划上了等号,成为媒体和社会讨伐的对象,甚至无形中放大了一些民营钢铁企业发家时的原罪。而在铁矿石供求炙手可热之时,三大矿石巨头有几个把民营企业放在眼中!当不少大企业在高价倒卖铁矿石给中小企业时又何不感谢集中度低所提供的市场套利机会。因此,铁矿石谈判问题最主要还是利益均衡问题。只要大的钢铁企业把众多中小企业当作自己的亲兄弟组成了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加上相关协调部门的“组织手段”,我们不用担心铁矿石谈判中会产生多少“叛徒”和“汉奸”。

  中国市场的多层次和多元化需求决定了企业形态的多元化,中国广大的地域面积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决定了钢铁企业分布的广泛性。当今,高度发达的美国还有不少于70家钢铁企业,那么中国钢铁企业数量现在和将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数以百计的。我们目前提出来要淘汰那些能耗高、污染重、生产不经济的落后产能,方向是非常正确的,事实上不少新增的先进产能正在替代落后产能,但并不必然意味着民营钢铁企业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对政府来讲,目前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还是把好市场准入关口,管好环保、管好产品标准、管好相关民生,对现有的钢铁企业不论大小、不论国有还是民营都进行从严监督,杜绝内部成本外部化,创造一个企业公平竞争的体制、法制和市场环境。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创新实际上是企业自己的事情,企业非常清楚该如何去做。目前市场上出现了普通热轧板卷价格还不如螺纹钢的“反常”现象,有人指责这是国家和钢铁协会前期过分倡导 “提高板管比”的结果所致,这实在是太冤枉他们了。这种所谓的反常现象纯粹是企业适应市场的自然结果,这个结果虽然并不完全是我们期望看到的,但却符合市场发展的内存逻辑,也是钢铁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必由之路。

  第三个可能的误区是,把眼前的困难过分夸大。2008年四季度以来钢铁市场环境发生的突然变化确实令人惊异,短时间内对钢铁业造成的伤害前所未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大型钢铁企业因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大形成高额亏损,一些企业的亏损甚至在2009年也不一定能全部扭转,而不少中小企业因各种原因却逃此一劫。这种情况下大企业压力陡增,一些大企业或许认为钢铁业从此沉沦,甚至对自己此前坚持的发展方向都产生了怀疑;而一些小企业则暗自庆幸,个别小企业面对大企业的困境或有幸灾乐祸。

  这次金融危机引发的中国经济突然失速对钢铁业的影响固然重大而且极具冲击力和感染性,我们当然要高度重视。不过,适度的惊恐比盲目的悲观更重要,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中国的基本国情告诉我们,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目前钢铁业所面临的问题是系统性风险所致并不是由于以中国大型钢铁企业为代表的中国铁业致命的问题所致。

  在目前的暴风骤雨中,大型企业虽然损失惨重但有以下几个因素将使使他们很快会再鼓雄风。一是虽然损失惨重,但由于原材料价格的更大幅度下降使他们正常生产的现金流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二是中国市场对钢铁的需求虽然在去年10、11月份出现了突然休克后在强劲恢复,原因是中国市场建设性特征明显,32万个以上的在建项目及其近30万亿的投资规模产生的需求惯性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这也是近来国内钢材市场能得以较好恢复,甚至比国际其它市场表现要好的重要原因。何况积极的财政政策对钢铁业的利好随后会得以体现。三是国家振兴钢铁业的措施实际上是针对大型钢铁企业而来。这次市场的骤然生变会使他们反思其生产、经营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快速调整企业生产组织体系和产品市场定位。由于他们技术储备雄厚、资金筹措能力强,又与国家存在着同位关系,积极财政政策最大的受益者仍然会是他们,甚至已经开始利用国家提供的振兴钢铁政策加大资源掌控力度、推进技术进步、加速产品结构调整以及展开并购重组,不仅分享适时市场利益还将最终享有规模效益并为未来新的发展打下基础。

  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虽然逃此一劫,但要意识到发展环境和空间相对在退化。主要表现,一是基于对今后一段时间内钢铁产能过剩的现实考虑和国家对钢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导向,中小钢铁企业的发展空间在收缩,融资难度相对在加大,加上对经济形势的预期变化企业自身投资冲动消失,企业发展的步伐要明显趋缓。二是大企业高价原料库存消化很快会结束,在新的一年里其规模优势和长期协议原料的低价格优势还会体现出来,而中小企业在突然性的市场变动中获取的短暂成本优势会随着钢铁市场的恢复而削弱;另外,中小企业前期社会责任的短板需要弥补并且必须弥补,原来一些外部化了的成本会还原到企业内部。三是中小企业目前所生产的产品市场进入的门槛普遍较低,只要认为市场空间大,大企业想干就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快速切入。因此,后期螺纹钢、线材以及一些型材等目前认为市场前景相对较好的长材产品也不会好到绝对的地步。

  总之,在钢铁业的发展上我们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做到低消耗和清洁生产等等。实际上也正向这个方向努力。科学的最基本涵义是实事求是,中国目前存在的所有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甚至是人类发展历史上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发展中的问题,中国钢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我们只能在发展中并以发展的手段加以解决。

  福兮祸所依。过去3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原因之一是国际化带来的巨大福利,但从而使经济增长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突然失速正是中国经济增长结构缺陷性矛盾长期积累后由外部因素突然引爆的结果,作为整个经济增长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钢铁业随之出现一些问题自然可以理解。

  祸兮福所附。过去30年来中国改革取得的每个重大成就都是在一种极端的环境下被迫所为的结果,这种中国改革的方法取向也决定了在国际金融危机极端严重这一环境下中国在经济结构调整上的决心、力度和速度。这个过程自然是痛苦的,中国钢铁业置身其中,自然也会有一个痛苦的蜕变。

  我们相信,中国钢铁业能挺起其钢铁的脊梁,坚定信心,在应对挑战中实现的不仅是蜕变而是嬗变,因为,这也许正是中国钢铁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历史机遇!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