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钢铁业“硬着陆”后重整之路

http://www.gkong.com 2009-01-12 16:03 来源:《中欧商业评论》

   编者语:钢铁业出现“三角债”,表面是产能过剩,实质上是下游产业衰退,需求难以为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巴曙松认为,2009年下半年钢铁业将走出低谷,迎来恢复性增长

   中国钢铁工业正在面对本轮经济周期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2008年,中国钢铁业的灾难性逆转成为乔治·索罗斯关于经济危机论述的最新注脚。索罗斯强调市场繁荣和危机爆发是不对称的:逐渐爬坡,进入繁荣阶段;危机则在短时间内爆发,迅速造成经济大幅下滑。索罗斯认为,这些危机的共同点是:渐进式加速,在最高潮灾难性逆转。

  从2001年起,中国钢铁业连续高速增长,年均增幅超过20%(图1)。2008年6月末是盛宴的最高潮: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比2007年同期上涨45.85%,粗钢、生铁、钢材日产量全部达到最高峰。

  几乎在一夜之间,市场从盛夏进入寒冬,价格狂泻让很多销售商至今心有余悸,钢价不是以每月(每吨)一两百元,而是以每天一两百元的速度下跌。

  到了2008年11月21日,国内钢材价格指数比上年年末下跌18.89%(图2),钢材价格指数以创立时的1994年4月价位为100,钢材价格回了原点。

  生产钢材所用的原油、铁矿石、焦炭、铁合金及电力、铁路运输价格都比1994年水平高了数倍—钢铁生产的比价关系被严重扭曲了。国际钢材市场走势虽有类似之处,但国际/国内市场钢材价格指数差趋于扩大,显示国内市场形势更为严峻。

  钢铁产业链危机

  来自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08年10月,全国71家大中型钢厂工业总产值1699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808亿元,利润总额为-58.35亿元;亏损企业达42家,亏损面近六成,亏损企业亏损总额达77.74亿元。

  钢铁行业上一次全行业大规模亏损是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2002年后,钢厂效益高速增长,即便在大幅探底的2006年1月,全行业利润总额仍有15亿元,未出现亏损。巨额亏损背后,表面是产能过剩,更深层的原因是下游产业衰退,需求难以为继。

  从建筑、汽车、机械到家电、船舶,占据中国钢铁产品市场超过八成的内需正在下滑(下页图3)。

  从2007年开始,房地产业、汽车制造业对钢铁的需求就开始下降,到2008年下半年,内外需紧缩在同一时间发生,2009年的行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建筑业占了国内钢铁需求的半壁江山,其中城镇居民住宅占建筑业耗钢量34%,由于2008年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急剧降温,带动建筑业的钢材需求开始大幅下降。地产龙头万科在11月3日宣布新项目停工,意味着建筑业对钢材的需求短期内难以回升。

  汽车行业的惨淡也是有目共睹。汽车业耗钢量仅占国内钢铁需求的3.62%,却是附加值高的板材、特钢和钢管的重要市场。汽车行业在2008年3月产销量到达顶峰后一路下滑至今,2008年下半年开始,汽车厂开始大规模的限产减员。

  机械行业占国内钢铁需求16%。来自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机械工业呈现增速回落,工程机械产品的销售在三季度开始放缓,不少企业奥运会后仍然保持很高的生产水平,导致库存大幅上升、现金流紧绷。四季度多数工程机械企业的重点以消化库存、回收应收账款为主。

  家电产品耗钢占国内钢铁需求近8%。由于房地产行业不景气,与住房相关的家电产品产销量增速也在持续回落。

  船舶业的订单消失得更快。2008年1~9月,全球船舶累计新签订单量同比下滑27.3%,9月新签订单量同比下滑66.1%。

  “这一劫是逃不过去的。住宅和汽车对钢铁的需求停滞,钢材市场的需求就会崩溃。”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对2009年的钢铁市场继续持悲观态度。

  面对下游产业衰退—某外资投行甚至用“坠毁”来描述灾情,为何大家都成了“事后诸葛亮”?2008年初发生了什么,蒙蔽了企业和专家的眼光?钢铁市场价格大幅异动的内因何在?真实需求真的一夜之间消失了吗?

  被遮蔽的市场信息

  2008年12月,在上海举行的钢铁行业年会上,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思明指出,在2008年的牛市中,钢厂和经销商大量囤积,是造成下半年的非理性暴跌的主要原因。这一分析得到诸多同行的认可。

  2008年以来,在原材料价格暴涨、钢价暴涨的背景下,囤积是整个钢铁产业链从矿山、钢厂、经销商到最终用户的一致选择。

  在2008年上半年,大小钢厂成了“煤老板”,只要开工就能赚钱。癫狂的涨势极大地刺激上下游企业的囤积欲望:钢厂囤积铁矿石,下游囤钢材,市场需求由此越炒越高。2008年7月以来,国内港口铁矿石库存维持在7000万吨的水平。

  钢铁业还演绎了被投机资本“始乱终弃”的故事。开始是热热闹闹的“共赢”、狂炒;当存货囤积到高价无以为继,投机性需求骤然消失,泡沫释放、价格暴跌,企业受到重创,仅前述压港的7000万吨铁矿石就给国内钢铁业带来浮亏约300亿元。

  银河证券分析师孙勇认为:钢材价格前期上涨不是由真实需求拉动的。因为预期走高,经销商囤积存货,加上铁矿石成本上升,钢价在短期内被拉高,造成需求增长的假象。下游行业发展放缓、需求减少的信号由于钢价虚高,没有及时传递到钢厂。

  市场信号被忽视了。奥运期间生产国内40%以上粗钢的华北地区经历了一次停产限产。如果市场需求没有减少,那么钢价理应上涨,实际却是钢价大幅下跌,说明市场需求远没有想象中的那般旺盛。

  中钢协的统计显示,2008年1~10月,71家大中型钢厂累计存货达到4746.36亿元,同比增长50.33%;其中,产成品库存达到1268亿元,同比增长45.3%。10月价格异动的注解是,10月钢材成品存货937万吨、环比增加16万吨。

  供求关系扭曲,钢厂库存过多,生产线停工顺理成章。价格暴跌,源于做多动力消失后“过度需求”转变为“过度不需求”。寒风中唯一的好消息是,市场的“假死”状态并不能持久,价格早晚因供求恢复均衡而正常化。

  “企业消化库存预计到2009年6月告一段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巴曙松认为2009年下半年钢铁业将走出低谷,迎来恢复性增长。

  在价格狂飙时期,只有少数企业感到了不安。2008年8月初,南钢觉得不妙,跨过经销商对最终用户市场做了一次调研,发现真实需求有急剧下降之势,于是减产、压缩库存。到了10月,南钢保住了盈利,成为钢厂过冬的样板。多数同行对最终用户需求急跌懵懵懂懂,情报分析、决策支持系统成了摆设。

  南钢在8月初调研后发现形势恶化,然后加快出库,对不同的原料实施停采、减采、缓采,减少占用,10月更对大额亏损产品实施减产、停产,11月份总产量前所未有地下降了40%,如此每月减少损失数千万元。稳住阵脚之后,到12月产能已恢复到八成。

  钢铁企业自救之路

  钢铁工业及下游的“灾后重建”刚刚开始。

  自救措施当前停留在业务层面。由于钢铁业投资项目庞大、建设周期长,产品结构、生产工艺、战略调整任重而道远(图4)。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3~5年后的格局调整“远水不解近渴”,2009年成为生死存亡的关键。

  钢铁业的自救措施包括任何市场主体都会采取的降价、限产、清库等,但这些措施足以应付危机吗?

  降价、限产、清库 2008年10月以宝钢为首的25家钢厂集体降价,一些钢厂为缓解资金压力甚至大幅压价 “割肉”清仓。当降价还不足以消化库存,减产、压库就成了当然之选。宝钢在2008年9月起借高炉维修实行“秘密减产”,近2个月实际减产超过20%,并在12月借“以销定产”名义正式加入限产大军;10月,首钢、河北钢铁、山东钢铁和安阳钢铁宣布减产20%(下页图5)。

  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思明表示:“减产、限产将有效改善国内钢材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有利于钢材市场价格的稳定。由于钢价的下跌,倒逼上游产品降价,钢铁产品的售价和成本将形成新的平衡体系,钢铁产品必将回归合理盈利空间。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钢材市场恢复到正常状态预计还需要一年半至两年的时间。广东省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冯炳文认为:“由于产量过剩造成的国内钢铁高库存现象仍需要3~5个月时间来消化,而产能结构性过剩的压力则是需要更长时间来解决的问题。”

  调整产品结构 事实上,市场需求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供给的不平衡,中国钢铁产量以20%速度增长的同时,在全球中高端合金钢市场的比重一直在下滑,也无法获得中高端产品(如合金钢)定价权(图6)。

  在全球钢厂全面减产的同时,德国蒂森·克虏伯在2008年10月却开始大炼钢铁。蒂森·克虏伯在德国埃森投资了钛金属炼造厂,墨西哥分公司也在扩大产能,增加高附加值不锈钢产品比例。早在1960年代的钢铁危机中,其领导人就意识到,要放弃追求钢材生产的最大规模,取而代之追求高质量。

  追求“健康比价(铁矿石∶钢材∶下游消费品)”是中国钢铁业的长远目标。走出权宜之计,调整产能结构、提升管理水平,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是王道。

  一个产业的救赎

  中央政府为刺激经济实施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让钢铁业看到一线生机,迅速萎缩的市场需求或许能有所回暖。

  4万亿元投资几乎直奔钢铁业而来。MYSTEEL研究中心分析师徐向春判断,4万亿元中至少有2万亿元是投向保障性住房、交通、机场等基础设施,将直接、间接拉动钢材需求1亿吨左右。其中5000万吨钢材需求将在2009年一、二季度兑现,这剂“强心针”预计将抵消2009年、2010年房地产、汽车、机械、造船等下游行业需求下滑的影响。

  12月1日起,国家取消67个税号的钢材出口关税,也提高了中国钢材的国际竞争力。钢铁业的共识是,当前中央刺激经济的举措集中于基建、重大工程,对钢铁构成了强劲购买力,这有利于市场消除恐慌心理、恢复信心,钢价也有望加快回稳。

  考虑到2008年四季度中央政府有1000亿元追加投资,以及灾后重建产生的钢材需求,国内钢铁需求正在慢慢好转。近期从大幅降息到国家储备钢材的传闻,加上人民币贬值动态,利好消息不断。

  但对面临严冬的钢铁行业来讲,整个行业的救赎仍然有许多事情要做。

  争夺定价权 今天中国钢铁业的悲喜剧与铁矿石的价格涨跌密切相关。尽管拥有全球最大的钢铁产能,作为全球最大铁矿石买家,中国钢铁厂在与三大矿业巨头谈判中仍然处于下风。

  如果中方不能在钢产量和铁矿石进口量之间找到平衡,即使当前铁矿石价格进入低谷,中国钢厂早晚还是砧板上的鱼肉,届时成本压力又将被钢厂转嫁到下游。如果争取不到铁矿石定价权,钢铁产业链的“健康比价”仍无从谈起。

  产能和产业重组 残酷的竞争将使一些弱势企业被迫选择退出市场—被淘汰或者被整合。问题在于,地方政府和一些中小钢铁企业还在观望之中。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则表示,从国际钢铁企业并购重组和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应当积极支持和推进跨地区、跨省市、跨所有制的钢铁企业并购重组,鼓励和支持通过并购重组,建设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钢铁企业集团,这有利于实现我国钢铁工业由大向强的转变。

  宝钢董事长徐乐江稍早前对媒体表示,兼并重组是应对全球钢铁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可以使钢铁企业迅速成长,有利于提高钢铁企业对上下游产业的议价能力,并可以发挥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提高企业竞争力。中国钢铁产业必须加快兼并重组、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来应对全球经济的波动和衰退。

  中国钢铁企业将引领世界钢铁业的新一轮重组浪潮。由于外资钢铁企业不仅拥有技术、资金、管理等优势,还具有丰富的市场经营和资本运作经验,外资将是中国钢铁企业兼并重组进程中日趋突出的强势力量。

  MYSTEEL研究中心分析师徐向春认为,2008年10月是中国钢厂最困难的时期。到11月,由于燃料成本大幅下降,钢厂压力有所减轻。2009年一季度行业状况会有所好转。不过对于大中型钢厂而言,只有等到2009年4月1日、高价长协矿消化以后,钢厂效益才能进入正常状态。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