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曲折体改三十载 军工企业绘就军民结合蓝图

http://www.gkong.com 2009-01-13 11:45 来源:中国工业报

神七出舱

歼—10战斗机

2.7万吨散货船“长城号”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在珠峰

   国防科技工业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较早开始体制改革的行业之一,其改革过程相对于其他行业更加曲折。30年的体制改革之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经历了市场经济的洗礼,持续推进军民结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军工科研生产能力已有2/3转向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有10多万项军工技术转为民用。国防科技工业已能生产50余大类,约1万种民用产品。这其中,年销售过亿元的民用产品近200种,过10亿元的近20种。2008年1~6月份,军工企业民品产值同比增长30%,占全部产值的比例达到74%,创下历史纪录。

  军民结合的起步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邓小平同志对国防科技工业提出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十六字方针,从而拉开了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军民结台的序幕。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指令性的军工科研生产任务锐减,按照党中央对国防科技工业提出的十六字方针的要求,当时军工企业开始承接各类民品的生产。但从总体而言,这段时期军民结合尚处于“无序”状态。

  1986年7月,国务院、中央军委调整了军工管理体制,将原核工业部、航空工业部、航天工业部、兵器工业部改为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的总公司,为军工企业发展民品纳入国家的统筹规划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创造了条件,解决了国防科技工业在上层管理体制上长期存在的军民分离的弊端。此后,我国开始注重发挥军工技术的特长并结合市场的需求,军转民、军民结合的工作开始由无序向有序状态发展。这个时期前后,国防科技工业开发生产了大量的轻工和家用电器产品,如照相机、缝纫机、洗衣机、电冰箱、摩托车等。到1989年,核、航空、电子、兵器工业的民品产值占到了总产值的比重,由1982年的20%提高到了70%。

  军民结合的发展阶段

  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供大于求的局面开始出现。国防工业企业亏损日趋严重,且有继续下滑之势,一时还很难遏制。在此形势下,要求对国防工业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

  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对国防科技工业提出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大力协同、自主创新”的新十六字发展方针。要求国防科技工业打破军民分割、自成体系的格局,把国防科研生产植根于国家科技与经济发展之中,充分利用军民两种资源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1999年8月20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阐明在科技领域加强军民结合,要求“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加快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移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注意发挥高新技术在科技强军中的重要作用,军民团结协作,为国家安全提供科技支持。”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调整发展时期,各军工集团在确保完成军品任务的同时,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发展民品支柱产品、优势产品、拳头产品,走规模经济发展道路的思路。“九五”期间,国防工业共完成民品产值4200多亿元,年均增长11.9%;实现销售收入3300多亿元,年均增长4.7%。民品生产在国防军工经济运行中已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page_break]

  军民结合的融合式发展阶段

  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总书记赋予了“军民结合”向更深层次发展的新内核———“军民融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的新思想。按照十七大的部署,未来五年,我国将“调整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提高武器装备研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改革和调整的目标即是,“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这就为科学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基本原则和崭新思路。

  随着国防科工委(现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2007年3月发布实施《国防科工委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指导意见》,曾被视为禁区的国防科技工业开始正式向包括民企在内的非公企业敞开大门。2007年国防科工委又相继发布了《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实施暂行办法》与《中介机构参与军工企事业单位改制上市管理暂行规定》两个文件,引起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对促进军转民、民用企业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以及进一步增强军工企业发展活力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近几年来的改革,军工集团面貌和经济效益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十五”期间,各军工企事业单位民品收入年均增长达到了19.5%,体现军工特色的民用船舶、民用航天、民用飞机、民用核能产值年均增长30%,占军工民品的比重由20%提高到25%。大型液化石油天然气(LNG)船、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民用卫星及其应用、新支线飞机研制等重大军民结合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取得新突破,光伏能源、钢结构、光电信息等一批利用军工技术发展的军民结合优势产品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军民结合产业结构得到改善。经过“十五”发展,国防科技工业通过能力建设、改革脱困和结构调整,实现了手段全面更新、技术全面提升和队伍全面发展,为军民结合提供了更好的物质和能力基础;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也为军民结合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07年,民品收入超过了4000亿元,同比增长了23%;其中,具有军工特色的军民结合高技术产品销售收入比重提高到了26%;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民品近200种,过10亿元的近20种。

  通过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国防科技工业基本实现了由单一军品型向军民结合型、由主要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向为国家四个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转变,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支柱民品,初步建立了军民融合式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抓住机遇创造辉煌

  2008年,在十七大关于实行大部门体制的改革构想指导下,国家决定成立工业和信息化部,不再保留国防科工委和信息产业部,并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建制下设立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军民结合推进司。这样的调整对整个国家的工业经济管理及产业结构调整、科技集成创新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面对新形势,我国国防工业要抓住这一发展的机遇期,树立大局观念,增强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意识;逐步完善军民融合相关政策法规;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军民两用高新技术;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推动区域发展;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防工业体系,创造国防工业新的辉煌。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