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我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蓄势待发

http://www.gkong.com 2009-02-09 11:59 来源:中国工业报

  在前不久召开的2008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明确表示,今年我国将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按照会议精神,建立“两化”融合试验区将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平台。

  日前,工信部在上海举办了“部分省、市促进工业产品研发设计信息化经验交流会”,来自上海、内蒙古、江苏等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人,详细阐述了自身推进“两化”融合的现状、经验和未来发展思路。

  上海:第一个“两化”融合试点城市

  作为国内首个“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点城市,上海在“两化”融合的道路上已经先行了一步。

  “上海将尽快形成建设‘两化’融合试验区的工作方案,同时加快完善综合配套环境。”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刘健表示,要把工业产品研发设计信息化作为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抓手。其中,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信息化平台和宝钢钢铁连铸设备核心部件PLM信息支撑平台等,成为上海颇具示范效应的产业研发设计信息化案例。

  据介绍,在推进“两化”融合的过程中,上海注重发挥示范项目的带动作用、服务平台的支撑作用、相关产业的配套作用、政策环境的支持作用和专业人才的基础作用。

  为打造信息化服务平台,上海先后建立了国内首家向全社会开放的上海超级计算中心、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化汽车车身工程重点实验室以及企业信息化促进中心等。

  在配套产业发展方面,2008年,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经营收入预计达到3100亿元,工业设计研发、创意等产业已经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球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和扩展,对工业经济的影响还没有完全释放,需要工业企业依托信息化手段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竞争力。”刘健表示,尤其是在上海产业转型的关键阶段,全面推广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的应用,对于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支柱产业内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谈及未来上海市“两化”融合的发展思路,刘健提出了五点建议:

  一是加快完善综合配套环境,包括形成建设国家“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作方案、建立和完善全市组织推进机制、制定和完善配套的标准和规范等。

  二是加快发展面向制造业的新兴服务业态,如逐步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占全市服务业的比重,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交通、服装服饰等工业设计产业。

  三是加快推广信息技术在重点行业的应用,聚焦造船、航空航天等战略产业和电力设备、核电等装备产业。

  四是加快完善公共技术研发和应用平台,鼓励提供“外包”式的信息技术应用服务,鼓励信息技术企业加强与工业企业的供需配对。

  五是加快培育高素质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如大力引进海内外设计高端人才、依托产学研基地培育具有跨学科背景的工业设计人才等。

  内蒙古:首个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

  2008年10月21日,呼(呼和浩特)包(包头)鄂(鄂尔多斯)地区成为工信部批准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两化”融合创新试验区。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呼包鄂试验区将致力于加快地区大型龙头企业信息化步伐,推动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着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以及打造现代信息服务业等,希望用三年时间,通过“两化”融合试点工作,有效促进呼包鄂地区乃至全区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据了解,呼包鄂地区是内蒙古工业最集中、发展最快和实力最强的地区,这里不仅工业化水平较高,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强劲,而且自然资源富集、区位优势明显、科技与教育资源集中,不少企业的信息化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

  “我们已经制定‘两化’融合试验区的具体方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张佰成说,内蒙古在推进“两化”融合过程中将根据地区特点和企业需求各有侧重,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供服务平台。

  结合内蒙古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实践,张佰成认为,“两化”融合的未来发展思路应该涵盖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政府部门应该出台一些支持政策引导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包括资金、人才等诸多方面。例如,内蒙古已将上年度财政收入的2‰用于扶持“两化”融合工作,由此拉动地方投资7‰,这样,“两化”融合扶持资金合计占到上年度财政收入的9‰。

  第二,加强技术创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第三,鼓励和引导区内大型企业将既有的公共服务平台资源社会化。

  第四,在逐渐完善舆论宣传等环境建设的同时,面向特定行业和领域建立“两化”融合区域性展示中心,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

  江苏:“六个三”工程加速“两化”融合

  从2008年起,用三年左右时间,投入3亿元政府资金,带动30亿元社会投资,支持冶金、装备制造和纺织三个传统产业的30强企业开展工业和信息化融合试点,力争使信息化对这些企业效益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拉动每年实现30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值。这是江苏省在推进“两化”融合过程中大力实施的“六个三”工程。

  江苏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胡学同表示,江苏省制造业十分发达,其中机械、化工、纺织和冶金在工业中所占的比例接近70%,同时软件产业尤其是电子产品制造业发展迅速,从而为推动工业和信息化融合提供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空间。

  “然而,工业产品研发设计能力比较薄弱是制约‘两化’融合的主要瓶颈。”胡学同坦言,对此,江苏省将进一步加强工业产品研发设计国产化攻关项目,同时加强集成系统应用。其中,制造业是“两化”融合的重点,同时还要加快流程工业发展。

  与此同时,江苏省将不遗余力推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软件和集成电路发展为突破口,鼓励企业本地配套,加快向上下游延伸、向高端攀升,积极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优势产业集群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据统计,近五年,江苏省软件产业平均年增长速度超过50%,预计2008年,全省软件产业销售收入有望超过1200亿元。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