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危机中发掘希望

http://www.gkong.com 2009-02-16 17:33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百姓生活正在变化

   婚礼从简,片刻不离办公室,没奖金也不抱怨,但人们从严寒中已经看到了春意

   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在美国,尽管人们似乎照样下馆子、照样欢度节假日,但心理压力十分沉重,大额开支被迫削减,即使到外地度假也尽量开车就近安排,而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乘飞机环游世界。普通百姓目前的最大期盼,就是能够尽快走出经济衰退,以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韩国人也感受到了危机的影响。一位名叫卢泳和的韩国教师颇为无奈,因为她的“整个婚礼和新婚旅行都被金融危机搅乱了。” 卢泳和的丈夫一直在投资基金和股票,去年初还赚了些钱,但后来基金和股票一跌再跌,如今他们的婚礼只能一切从简。

   部分俄罗斯人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在莫斯科,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私车载客行业。40岁的瓦列里就是其中一员,他整天开着那辆俄罗斯国产“拉达”车在莫斯科城里拉私活儿。瓦列里曾在莫斯科一家大型建筑公司当了15年卡车司机,前几年每月能挣1000美元,但他和许多同事在最近一波裁员潮中被解雇了,仍留在公司上班的员工,月薪被砍掉了30%。占俄人口总数40%的中间阶层正在受到裁员的威胁,他们主要是私营企业雇佣的员工。同样受到失业威胁的还有英国金融领域的白领,据说伦敦金融城的高级职员以前在工间休息时往往要到泰晤士河边或是哪家有名的酒吧,抽根烟看看景、喝杯酒聊聊天,而现在却片刻不敢离开办公室,生怕回来后桌上出现一份解聘通知单。

   在法国一家雷诺汽车4S店工作的古伽虽然没有受到失业的威胁,但是对于未来他仍旧感到不安。“减少汽车修理费是不少家庭压缩开支的首要内容。现在来店里进行车辆日常保养的客户明显减少。以前修车时,客户对更换新零件非常痛快,但现在如果某个部件能修好,客户就不会花钱买新的。”营业额减少了,年终奖也就成了未知数。不过,古伽并没有过多抱怨,因为不发奖金总比被裁员好。

   经济危机让人们惶恐不安,但是新的一年毕竟来临了,人们也似乎感受到了即将到来的下一个春天的暖意。印度新德里的珠宝商卡纳在今年元旦时还感叹去年的生意非常糟糕,但新年过后很快他就看到了新的希望。印度政府1月2日推出了第二套经济刺激方案。1月5日,孟买证交所和印度国家股票交易收盘时指数均上扬,新年伊始,股市看涨,印度经济界认为,印度经济迎来了一个“开门红”。1月6日,卡纳的生意非常好,顾客都说政府的救市措施让他们对今年的担忧减少了许多,该买的东西还是要买。

  1月2日,瑞典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的工作人员开始了新年第一天的工作。令人兴奋的是,OMXS指数一路走高,最终涨幅超过4.5%,创下最近一段时间股市单日涨幅的新高。而此时美国、英国、法国等也陆续传来股市飘红的消息,2009年的股市真的迎来了一个良好开局。当天17点,斯德哥尔摩早已被一片夜色笼罩,直到这个时候,证券交易所紧张忙碌的气氛才变得轻松一些,甚至有些人在此时才想起对同事说一句迟到的“新年快乐”,而人们对这些祝福的回答也是惊人相同:“但愿如此”。澳大利亚的评论家卡桑德拉•维肯森或许也是一位更善于从危机中发现希望的人,他从澳大利亚国家统计局在2008年的统计年报中发现,过去的一年人们挣了不少钱,澳大利亚人比过去更加健康,更加富裕,社会也更加美好了。

   就业成为当务之急

   银行、企业和消费者捂紧钱包,企业倒闭出现“雪球效应”,但成功的奇迹依然存在

   流动资金减少,消费需求下降,订单数锐减,这些是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后,众多企业需要直面的难题。面对高昂的人力成本,裁员成为众多挣扎中的企业的自保之策。提前走人的不但有低收入阶层和临近退休人员,不少中、高级管理人员也不可避免地感受到了寒冬之冷。年底年初是公司分红的日子,但是这个年关里,保住饭碗比奢望一笔奖金更加现实。

   西班牙的中小企业也面临着裁员的压力。佩戈尼亚的父亲在一家规模不大的厨具公司工作,现在订单少了,企业不景气,公司已经辞退8名员工。按照65岁退休的规定,她父亲本还可以再工作几年,但是公司却让他提前终止工作。现在每月只能拿几百欧元,还不够最低退休金标准。

   经济回暖的不确定性,使银行、企业和消费者纷纷捂紧自己的钱包。大企业合并、中小企业倒闭很可能成为2009年“雪球效应”。然而最难以弥补的损失是信心缺失,这可能导致更大范围的经济倒退。英国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籁思认为,金融危机最大的恶果是打击了“信心”和“信任”,由于这两者的缺失,造成了一个难解的恶性循环。

   在这场被英国《泰晤士报》称为“失业雪崩”的灾难面前,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应对措施。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表示,他提出的7750亿美元救助计划的头号目标是“创造300万个就业机会”,其中包括新的税收政策、财政救助方案、生产可替代能源、基础建设和医疗科技现代化等。与美国相仿,英国致力于扩大公共事业投资,发展新兴产业,诸如高科技和环保产业等,创造近10万个工作岗位。除扩大基础建设投资增加就业机会以外,俄罗斯还专门为失业人群开办了就业服务中心等培训机构,从心理和技能方面辅导人们再就业。德国各大企业将把其旗下的70%的全职工人变成“钟点工”,也就是不减少员工的数量,只减少工作时间。

  综观各国经济救助政策,虽有一些是应急措施,也有更多的是目光长远的战略性措施,如扶植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加大对高科技、环保等阳光产业的投入,既有利于解决就业难题,帮助一部分企业率先步入增长,也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危机和裁员面前,更多的商家和个人选择的是立足自身,发现机会,创造奇迹。近日,美国网上零售巨头亚马逊公司宣布,2008年12月15日当日订单,比前一年圣诞购物旺季的单日订单纪录多出了90万件,是历史上的最佳表现。在英国,去年12月8日,网上销售商在最高峰时期每分钟接到的订单数达1000份,打破了去年早些时候每分钟700份的纪录。由于网上购物价格有时会很便宜,消费者更加青睐这种购物方式。同样火爆的还有网上理财咨询等网络服务公司。次贷危机爆发之后,专门整理断供房和把销售重点转移到二手房的公司在不少地区迅速发展,在危机中寻找商机,变被动为主动成为这些公司的成功之路,而在经济体系出问题的时候,创业活动通常比较活跃。在英国,不少失业白领重返学校充电,使教师职业成了“香饽饽”……

   全球各地的许多普通百姓,在期盼着经济学家的良好预言能够早日变为现实,经济能尽快走出衰退的同时,也在千方百计地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困境。

   最严峻的时刻已过去

   绚丽的新年焰火,全球主要股市的开门红,新兴经济体的强大潜力,预示着发展的新契机

   无论悲观或乐观,人们的共识都是2009年的关键在于能否恢复投资者的信心。信心的重塑需要在变局中发掘新的发展契机。

   这些天,英国和大部分国家一样,绚丽的焰火、热闹的游行给人们带来了新年的喜庆。然而,热闹之后,英国人又不得不面对严峻的现实:今年要过紧日子。英国《金融时报》近日调查显示:多数经济学家认为,2009年英国经济不会像政府估计的那般乐观,正面临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糟糕的局面。美国穆迪信用评级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臧迪表示,“2009年前6个月将会异常痛苦,而2010年则仅会是不舒服”。奥本海默公司分析师惠特尼说,预测未来很困难,可以肯定的是,2009年美国的金融行业将发生重大重组。

  但是,相对乐观的经济专家则认为经济衰退将持续到2009年上半年,转机将随后出现。高盛集团的经济学家预测,2009年第一和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将继续收缩,但幅度会逐渐减小,在此之后,随着一系列金融救助措施陆续到位,信贷的逐步宽松以及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经济刺激方案的陆续实施,美国经济有可能在下半年,也就是第三或者第四个季度的某个时候出现转折,开始复苏。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博士认为,2009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危机似乎可以见底,但经济复苏的过程会像是一个U字形而非V字形,信用市场与美国公司、普通家庭与地方政府将逐渐地重新恢复信心。由于最先经历低谷的行业是金融服务业,它也会领先于其他行业逐渐复苏。资本商品产业也将比较早地复苏,因为它能得益于目前在中国、美国及其他国家正在提出的基础设施项目。

   对于各国政府在2008年底推出的经济复苏计划,不少专家都给予了一定的期待。法国国立高等技术大学、巴黎九大的金融学教授德尼•杜博瓦认为,2009年法国刺激经济增长的重点应放在航空航天、国防高尖端科技领域和新能源开发;高品质的旅游服务业;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运用“凯恩斯理论”,给予穷人更多消费能力,并对劳动成本降低税收压力。“如果加大以上领域的投资,法国经济还是会有起色的。”

   日本经济评论家堺屋太一也从危机中看到了改变的希望,他说,今后日本经济有两个看似短处的长处:一是日元升值,对出口企业的确不利,但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更有利的是,进口的燃料原料和零部件降价。二是老龄化,“团块世代”于2009年全部进入60岁年龄段,由此将向社会提供大量经验丰富的劳动力,为企业营造有利的经营环境。东京大学教授伊藤元重说,日本经济必须扩大内需,同时在各个领域推进改革。在医疗、住宅、教育、养老和农业等民众感到不满的领域,如果推进改革,就会出现快速增长的产业。

  有分析认为,尽管各国的救市政策不尽相同,但这绝不仅仅是一时的脱困之举,而更多的包含着对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指引,而经济好转的动力可能正是源自这里。从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情况来看,尽管2009年经济增长速度将减缓,但是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巨大的市场将为世界经济复苏吹响号角。

   2009年新年伊始,全球主要股市都迎来了开门红,这无疑给人们沉甸甸的心情带来了希望。这些希望来自于各国领导人新年贺词中提振信心的语话,来自对世界各国应通力合作应对危机的认同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