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这次危机中蕴藏着巨大机遇

——逼迫•紧迫•动力

http://www.gkong.com 2009-03-16 17:19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社会发展和变革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矛盾所推动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正在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既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场大灾难,又是一次新的发展进步的机遇。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仍然在蔓延,给我国乃至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压力。面对形势的逼迫,我们要有紧迫感,同时,要辩证看待这场危机,既看到它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又看到其中所蕴藏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坚定信心,主动应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这样,我们就能够变压力为动力,变动力为智慧,使经济社会的发展上新台阶。

   从哲学的高度辩证看待形势的逼迫
   逼迫本质上是人的生存方式发展到十字路口所呈现的一种境遇,是原有生存方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生存环境而亟待改变和重新选择的危机状况。汉字“逼”与“迫”从“口”、“田”、“白”、“走”,仅从这里我们已经大致可以体认到“逼迫”的基本含义,即衣食无着、一穷二白、远走他乡等等。

   逼迫常常是一种遭遇,一种挑战,但也常常是一种机遇,一种发展进化的契机。生物进化就是自然逼迫的结果。一种食草动物,当其食草方式不再能适应环境时,便有几种可能,或固守原来的生存方式而苟延残喘,或彻底失去生活资料而消亡,或选择新的食物而进化为新的物种。生物的多样性就是这样逐步形成的。人类的诞生也是自然逼迫的产物。由于自然界的食物不能满足猿人的需要,于是猿人便逐步学会了制造工具并自己生产生活资料,从而升华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获得了无限广阔的生存空间。

   社会发展和变革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矛盾所推动的。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代替封建主义,是封建主义逼迫的结果;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要提出来,并逐步变成现实,是资本主义逼迫的结果。资本主义是维护资本利益的社会制度,这就决定了它发展到一定时候,必然会造成资本占有者与社会劳动者的矛盾,形成经济危机,逼迫着人民起来反对这种制度,或改良它,或推翻它。目前正在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本质上仍然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的表现。它逼迫人民再次思考替代资本主义的方案。于是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在西方便重新受到重视。而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且比较成功地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特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奥运会,2008年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年”,社会主义重新受到青睐。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正在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既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场大灾难,又是一次新的发展进步的机遇。正如新加坡学者郑永年所说:“这次金融危机期间及其后,如果美国发展成了社会主义,或者欧洲更加社会主义化,并不会使人感到惊讶。”

   今天提出科学发展观,也是生态环境恶化、社会发展不平衡等矛盾逼迫的产物。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给我们的逼迫也十分严重,但如果信心很足、应对及时、措施得当,就会变危机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上一个新台阶。

   在危机面前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面对危机的逼迫,有几种态度:一是漠视危机,缺乏紧迫感,甚至盲目乐观,僵化保守,自满自足;二是恐惧危机,以致丧失信心,情绪悲观,手足无措,无所作为;三是正视危机,既有紧迫感,又能够坚定信心,沉着应对,临深履薄,未雨绸缪。第一种观点是不对的。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看不到矛盾,迟早要失败。第二种观点也是不足取的。在危机面前,如果失去信心,乱了方寸,也必然招致恶果。我们应当持第三种态度,把逼迫变为紧迫,变为智慧,变为内在的强大动力。

   在危机面前,坚定信心是取得胜利的根本。而信心来源于智慧,来源于对主客观形势的科学分析和判断,来源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来源于对危机中机遇的充分利用。中国古代的诸葛亮面对敌人的百万雄兵,之所以能够信心十足,成竹在胸,成就“借东风”等千古美谈,被奉若神明,并非他真的有什么神机妙算,而是因为他能够科学运用自然规律,正确把握形势发展的走向。
   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我们首先要学会从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分析它,把握其发展演化的规律和趋势。尽管今天的金融危机与19世纪有很大不同,但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规律仍然是有效的。在马克思看来,经济危机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矛盾的爆发,是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以及两级分化发展演变的结果。马克思还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一个周而复始、愈益加深的过程。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不能解决这一矛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完成这一任务。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由于经济全球化还不太明显,所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主要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或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后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证明了马克思的理论。尽管1929年资本主义大危机之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借鉴社会主义的做法,形成了凯恩斯主义,主张对市场经济进行国家干预,这一理论被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纳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经济危机的爆发,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仍然存在。1997年的金融危机和这次金融危机,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球经济危机的表现。

   中国之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应对这场金融危机,主要是因为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把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使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与政府宏观调节这只“看得见的手”同时发挥作用。当然,由于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很高,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不能不受到影响。而且,中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在汪洋大海般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还很难发挥显著作用。

   这就告诉我们,在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的资本主义性质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但危机也不会长期持续下去,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经济又会重新复苏,从而平稳发展和繁荣起来,直到新的经济危机爆发。只有当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调节机制在世界经济体系内建立起来的时候,才能对全球经济进行合理的宏观控制,从而根治经济危机。当然,即使到那时,经济的发展也不可能完全平稳地进行,因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也会多少影响经济的平稳发展。
   这就告诉我们,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不能惊慌失措,而要坚定信心,冷静应对,理性把握其本质和规律,并学会利用其发展趋势,特别是要认真分析这次经济危机中蕴藏着的巨大机遇,抓住机遇,为新的又好又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抢抓机遇是应对危机并促进发展的关键

   危机之中既有“危险”,又有“机遇”。生物进化也好,社会演化也好,都要通过危机来实现。只有通过危机,生物才能实现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社会也才能实现弃旧图新、发展进步。抓住机遇,就能避免危险,获得生机;丧失机遇,就会步履维艰,甚至失去存在的根据。机遇犹如火花,常常纷繁复杂,甚至令人眼花缭乱,但又常常具有偶然性,稍纵即逝,可遇不可求。这就需要我们高度警觉,敏锐观察,仔细捕捉。

   要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最关键的是要抢抓机遇,利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放缓的机会,大力完善我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体制机制,在危机中充分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应当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特别是应当发挥我们党强大的政治组织优势,发挥我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发挥30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基本经验的作用,发挥我们不断增强的国际影响力的作用,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改革不适应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大幅度地改善民生,把积极拉动内需、推动经济稳定发展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在应对危机中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魅力。这样,就不仅能够增强我国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增强社会主义对世界人民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为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贡献力量。

   还应当充分利用世界经济放缓、生产要素价格走低、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的机会,加快物质资源、信息资源、人才资源等储备和整合,为下一步快速发展做好准备。
   同时,应当抓住文化产业发展的机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经济社会危机常常伴随着思想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因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十字路口,最容易引发人们的思考,也最能够催生新的思想文化。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后,引发了西方思想文化的繁荣,不仅出现了凯恩斯主义等众多思想流派,而且出现了美国的好莱坞、迪斯尼等文化产业。我们应当借鉴这些经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尤其应当在中国文化产业国际化、集约化、集团化等方面上新台阶。这不仅对于促进新一轮中国经济发展有益,对中华文化的复兴有益,而且对促进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将具有重大意义。

   我们已经比较好地应对了金融危机,下一步,我们应当有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效的措施,更加主动地解决面临的困难。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已经具备的先进思想、先进制度、经济实力、改革经验、国际影响、人民团结等优势,我们就一定能够共克时艰,取得应对经济危机的胜利,迎来新一轮的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作者为中共中央编译局副秘书长)

  
  延伸阅读
   “危”与“机”的辩证法
   危机提供了“机会之窗”

   中共广东省委书记 汪洋:国际金融危机对广东来说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科学发展模式之“机”。越是困难时候,越需要积极改革创新。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面对出口下滑的挑战正在经历痛苦的产业转型。国际金融危机也给中国推进改革提供了“机会之窗”。
   中国在发展,中国还将继续大发展

   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 郑必坚:危机面前,首先必须看到一个大趋势,即中国在国际上的分量在加重。尽管我们困难还很多,但中国在发展,中国还将继续大发展,这一条是我们获得战略机遇期的最重要基础。

   金融危机的发生不会逆转我们的前进方向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刘鹤:各个国家正在对经济进行干预,但这是紧急的举措,市场机制仍然会发挥作用。中国仍然处于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我们不认为金融危机的发生会逆转我们的前进方向。世界经济危机客观上为我们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加快改革,提供了比较强有力的倒逼机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次机遇。
   建立公开透明的逼迫机制

   原南京市委书记 罗志军:与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相比,南京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时,要通过建立公开透明的逼迫机制,把权力置于公众监督之下,促使以往的“全能政府”、“无限政府”向“责任政府”、“有限或有效政府”的转变,从而逐步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框架。逼迫机制,是监督政府应该做什么、如何做的良方;同时,逼迫机制,为南京建设服务型政府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
   拓展资源空间和市场空间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院长 乐正:压力之下,深圳的工业贸易尤其是加工贸易发展何去何从?深圳工业贸易发展的路向,可用八个字概括:就地转型,异地拓展。即把提升技术要素贡献率和品牌要素贡献率,拓展资源空间和市场空间作为加工贸易的新目标。同时,政府应该为工贸企业的这种转型和拓展提供配套政策支持。

   “倒逼”机制给中国带来新的机遇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迟福林:30年之后,中国改革的任务远未完成,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下一步如何攻坚克难是严峻考验。从外部看,不期而至的国际金融危机也给中国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极大压力。当前的内外压力也给中国继续推进改革提供了“倒逼”机制,这和30年前颇为相似,给中国带来新的机遇。

   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 李扬:战略机遇期事关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在国际金融危机来袭之时,中央果断提出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这不仅是鼓舞信心之举,更是精确把握了我国经济自身发展阶段和规律得出的结论。让大家心里有了底,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