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石油装备业“春寒料峭”

http://www.gkong.com 2009-05-11 16:40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

   在当前的经济危机形势下,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应积极修炼内功,优化产品结构调整,加强技术创新,蓄势待发,积极探索业务拓展之路。

   如果用“天光云影共徘徊”来形容2008年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的欣喜局面,也许最为贴切。据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去年前11个月我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制造行业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新产品产值和出口交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长幅度实现均在50%以上。让行业人士艳羡的中国石油装备制造分公司去年更是赚得盆满钵满,全年销售收入486亿元,同比增长41%,其直属的5家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1%。

   然而,人们还未来得及细品这份创下新高的果实,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让石油装备行业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春季蒙上了一层寒霜。

   国内市场“隐忧”    

   1月12日,在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举行的行业信用评级发布会上,秘书长赵志明不无担忧地说,尽管石油石化设备制造行业近期仍然呈高度发展态势,但隐忧已经显现。

   如果1月份只是“隐忧”的话,那么到了3月,这份“隐忧”将走向前台。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经济危机给石油装备制造业带来的冲击已经显现”。据悉,今年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都没有签订购买石油装备的订单。而在去年年末,也就是金融危机爆发不久,中石化就取消了与宝鸡石油机械有限公司签订的两台钻机订单。

   作为中石油集团的直属企业,宝鸡石油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钻采设备饮誉国内外,生产的钻机一台动辄上千万元甚至亿元,由此可见其损失不会很小。“像宝石机械这样的业内大公司都受到如此冲击,更别说其他的小鱼小虾了!”这位人士很感慨。

   其实,今年没有购入石油装备对两大公司来说是必然选择。据了解,作为国内石油装备的购买主力军,今年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油田企业中钻机呈现富余态势,有的闲置比例甚至达到60%左右。加之降本增效所带来的压力,使得石油装备的需求量只会减少。

   不过,一位内部人士分析,这种形势不会在国内持续太长时间,“我们对石油装备制造业在今年的业绩还是应该充满信心”。

   据该专家分析,目前我国经济仍是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部分,总体上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对能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依然强劲。在这种大背景下,三大石油公司油气板块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油气业务仍将处于箭头向上的趋势。

   这段分析暗合了三大石油公司2009年的工作计划。在中国石油集团2009年工作会上,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提出要一如既往地坚持把资源勘探放在首位,油气当量力争年均保持5%左右的增长,加快新项目的建设上产,特别是要抓住国际能源资源和资产价格回落的机遇,加大海外业务发展力度。

   低油价下,中国石化集团对上游也表示了同样的重视。集团公司总经理苏树林指出,油气板块是中国石化的中流砥柱,提出“打造上游长板”,“面对2009年的严峻形势,油气板块要变革思想,创新方法”,“努力增储上产,降本增效”。

   作为三大石油公司之一,中国海油在上游板块的投资力度也丝毫不逊色。中海油总公司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中海油计划投资67.7亿元,比去年增加19%,其中勘探开发和生产资本性投入占总资本开支比例的97%,而且今年预计实现原油净产量2.31亿桶油当量,比去年的1.96亿桶有所增加。

   这些“投资”和“增长”的背后都向我们暗示了国内石油装备制造的前景之光,更重要的是提振了市场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在参加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时,温家宝总理充满诗意的语句这样说道。信心并非凭空高喊的口号,而是掷地有声的“真金白银”,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成为我国表明坚实信心的撒手锏。4万亿元扩大内需的政策以及相继出台的各项振兴规划:汽车振兴规划、石化产业振兴规划以及船舶产业振兴规划等等,都将对我国的石油装备制造业产生积极影响。

  国际贸易低迷    

   其实,与国内市场相比,国际市场的低迷似乎更加显而易见。中国石油装备制造分公司党委书记张晗亮指出,世界范围油气勘探开发趋势的不确定性,使得勘探开发投资更加谨慎,作业量不足直接影响了石油装备市场的需求。

   2月份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期间,皇家荷兰壳牌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杰伦?范德维尔表示,由于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以及原油价格不断下跌,2008年全球大约有价值1000亿美元的石油和天然气钻井项目不是被推迟实施就是被取消。

   据悉,作为这场金融风暴的中心,美国在一周之内所用钻机总数就减少了60部。美国国内钻机总数在一年前曾达到了1773部,而现在只有1339部。经济低迷导致的油气能源需求下降,直接反映在设备的使用上。

   其实,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沙特石油行业许多上游开采项目就因为融资原因而延迟,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它们而言无疑更是雪上加霜。许多国家一些较小的石油公司也因缺乏流动性而陷入危机。此外,欧派克还不断警告,如果石油价格不能维持在合理水平,石油精炼和配送等重要下游能源项目的投资也将受到抑制。

   这些国际主要油气资源开发市场的萎缩,使得国内几家较大的石油装备制造公司业绩首当其冲。在业内当属“翘楚”的一家石油装备公司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公司的订单比往年减少了很多,尤其是国际贸易部分,具体数据不方便提供”。

   深有同感的还有中国石油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该公司市场运营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经济危机对公司的国际贸易领域影响颇大,公司正在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虽然重组整合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中国石油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均已实现国际出口,远销亚洲、非洲、欧美、大洋洲等近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该公司在国际市场实现年收入2.55亿美元,同比增长113%。其中,国际贸易占到公司贸易量的15%左右。
  
   练内功应对冷市场    

   如果说,国内勘探开发条件的日益复杂和国际石油装备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我国石油装备市场受到挑战本是种常态,那么,这场不可控的经济危机则加剧了这一挑战的难度系数。

[page_break]

   为此,我们应该做出哪些应对之策?中国石油装备制造分公司党委书记张晗亮认为,目前的危机正是缩小国内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和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的有利时机,是优化升级之“机”、结构调整之“机”,所以“要利用寒冬时机强身壮体,蓄势待发,增强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积极探索业务拓展之路”。

   虽然近年来,国内石油装备国产化程度达到90%以上,我国自主研制的12000米钻机、顶驱、成套测井装备、X80焊接钢管等产品在国际上也颇具市场和口碑。而且因为价格优势,石油装备产品远销中东、南非、欧美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也从最初的单机、零部件向成套、大型、批量装备转变,在国际石油装备市场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但是,与国际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相比,我国的产品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缺乏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整体的抗风险能力还有待提高。

   所以,在目前情况下,张晗亮认为,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应该优化产品结构调整,实行优胜劣汰,扶优扶强,按照形成一批规模大、质量优、信誉好、附加值高的名牌产品的要求调整产品结构,例如动力装备,要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加快产品升级、逐步替代进口为主要任务。

   当然,加强技术创新更是强化一个行业和产业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因素。“寒冬”下的“降本增效”任务让其显得尤为重要。专家认为,石油装备制造企业要抓住全球金融危机中蕴含的发展机遇,有重点地引进技术、合资合作和企业并购等多种方式,快速获得保障制造业务发展急需的高端关键技术,做好进一步的吸收、消化和再创新。

   此外,强化生产和营销管理,也是当前危机下促进装备制造业务协调发展的必行手段之一。我国石油装备制造行业一直存在“大而全”、“小而全”和“多而散”的痼疾,虽然近年来以中国石油为代表的企业对该领域进行了重组整合,但也只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做大做强是该行业至今为之思考的课题,强化管理显得更加重要。业内专家指出,石油装备制造企业应该坚持统一市场规划、统一市场开发、统一销售渠道和统一售后服务的原则,完成国际市场营销体系的统一,强化对国内外市场信息资源的整合,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系统,以此来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