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中国塑料行业在金融危机下之困境与挑战

http://www.gkong.com 2009-05-26 11:43 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国)有线公司

   市场整体回顾

  近年来,中国塑料工业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的塑料生产国与消费国,形成了以塑料加工为核心,包括塑料合成树脂、助剂、添加剂塑料加工机械与模具在内的一个整体。2007年,据统计中国塑料树脂总产量约为3082万吨,塑料制品总产量约为3373万吨,分别较2006年上涨约21.9%和20.4%。

  然而,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塑料工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挑战。市场需求不振,产品价格持续低位,库存积压严重以及由此导致的整个行业开工率的普遍下调,这些都显示着塑料行业由前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逐步进入了下行通道。

  回顾2008年中国塑料行业,上半年,由于原油价格急速上涨,并一度涨至147.27美元/桶的历史高位,塑料产品价格快速跟涨,市场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然而,至下半年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快速回落,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塑料行业需求陷入低迷,市场库存高企,产品价格也随之大幅下降。塑料行业与终端消费者离得较近,而且是资金密集型和贸易导向型行业,对经济环境的敏感度较高。作为塑料产业主要下游的汽车、电子等行业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深受影响,对塑料行业的整体需求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中国是全球主要的塑料制品出口国,海外市场对塑料制品需求量的明显萎缩也进一步打击了国内塑料行业。据统计,2008年,中国塑料树脂总产量3130万吨,塑料制品总产量3713万吨,分别较2007年上涨约1.5%和10.1%,增长率较2007年明显回落。

  2009年中国塑料产业展望

  进入2009年,全球经济前景仍旧不容乐观,中国塑料行业预计仍将处于困境之中。首先,塑料制品在电子、汽车、农业、建材、包装等领域被广泛使用,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向实体经济蔓延,市场需求前景让人担忧。另外,由于近年来国内塑料制品产能急剧扩张,部分产品产能已经过剩,在国内外需求不振的情况下,厂家降低开工、淘汰部分产能以及行业内的兼并整合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次,近年来原油市场波动十分剧烈,这无疑加大了塑料企业在成本和经营方面的风险。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整体呈现波动中上行的走势,WTI原油期货价格从2002年的20多美元/桶涨至2008年的140多美元/桶,而目前又深度下探至40美元/桶左右的水平,原油价格的大涨大跌使得塑料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大。另外,长期来看塑料行业对于高油价导致成本上升的担忧仍旧存在。

  另外,全球对于环保问题的普遍关注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所引发的生产成本的提高也是中国塑料企业不得不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政府政策扶持确保行业增长

  面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所导致的国内众多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重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和产业扶持政策来扩大内需,保证国内经济的增长。

  在产业扶持方面,2008年底中国政府出台了刺激经济的十大措施,涉及基础建设、生态环境、医疗卫生、灾后重建、自主创新等多个方面,实施这些工程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另外,近日国家还相继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涉及钢铁、汽车、船舶、纺织、装备制造、石化、轻工、有色金属、电子信息和物流这十个行业。

  在宏观调控方面,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对于塑料行业来说,这不仅能够改善企业的生存环境,更能够直接减轻企业税负,减轻企业成本压力,促进利润的提升。另外,2008年年底国家对3486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上调,其中,部分塑料制品的出口退税率将从5%提高到9%。此外,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数还将限制出口类目录中的部分塑料原料、塑料制品、木制品、纺织品等共计1730个十位商品编码剔除。这意味着,为塑料及塑料制品企业松绑,出口不再受限制。这一系列行业振兴消息的公布无疑给众多岌岌可危的塑料企业带来了一线曙光。

  行业自身转型势在必行

  在国家政策扶持的同时,中国塑料行业想要维持健康长远发展,自身的调整与转型也势在必行。

  首先,配合国家刺激内需政策,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经蔓延至实体经济,出口型企业海外订单受到严重影响,国内部分塑料加工企业被迫减产甚至停产。因此,适当在发展重心转移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内客户,是塑料加工企业应对海外需求不振的有效措施。

  其次,摈弃低水准的重复扩张模式,加快结构调整,以推动塑料产业的整体升级。不难发现,在整体经济环境低迷,塑料行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部分走高端路线、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还是取得了相对良好的业绩。因此,在当前形势下,不失时机的做好技术储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针对客户需求将低附加值的产品逐步向中高附加值方向转移。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