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从方案、制度和技术三方面推动两化融合

http://www.gkong.com 2009-06-02 14:42 来源:安世亚太公司

   《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立足于自主创新,将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和掌握作为重点,以应用为抓手,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可以说,它有利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为整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典型的工业软件,以前国家产业政策对这个领域关注得比较少,这次《规划》中涉及与工业软件相关的多个条款,其中有诸多亮点值得关注。

   《规划》特别强调了自主创新,同时强调“以用立业、以用兴业”,以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产业发展。而着力产业升级,也是《规划》里突出强调的。

   其实,真正推动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靠的是工业软件。通用软件对于工业的发展更多的是表现在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方面,而工业软件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是促进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工业能力的“软装备”。特别是对于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下国家提出的几个重点发展的行业,工业软件能够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起到真正的支撑作用。

   《规划》提出,国家将为企业拓展新兴市场和发展国内市场创造条件,支持企业“走出去”设立研发、生产基地,建立境外营销网络,拓展与国外政府、企业间的合作。当前发达国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重,传统强势的跨国企业后方空虚,而中国本土企业借中国内需之力,仍在高速增长。如不利用此时展开国际化攻势,我们很可能就错过了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品牌的最佳机遇期。

   《规划》如何落地,还需要政府制定相关具体的措施来保证。首先,需要政府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保持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的稳定性,同时加大实施力度。其次,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大力推动实施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最后,要进一步促进两化融合。围绕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等环节,提升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尤其要重点发展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建立共性技术支撑服务平台,为工业技术改造提供信息化支撑。同时,对工业软件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平台的开发、研发和咨询服务,政府应该给予相应的支持。

   《规划》的执行期是2009年-2011年,这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应对危机、保持增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转型、提升能力的战略机遇期,我们更应该抓住这个最佳机遇期。因此近期最需要解决的是,在落实《规划》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时,必须突出速度、质量和效益。

   如何实现两化融合?笔者认为,应该从方案、制度和技术三方面来考虑:

   首先,从方案的角度来看,应该把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关系梳理清楚,找到两化融合的方法学。从系统工程学的角度来看,信息化和工业化其实是两个维度的事情,比如我们画一个坐标轴,以工业化为X轴,那么信息化就是Y轴。要把XY两个维度的事情融合起来,一个办法就是通过XY平面来完成。要研究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方法学,那就要研究清楚X轴和Y轴构成的XY平面。我们可以利用精益研发方法学的思路解决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问题。

   其次,从制度方面来看,企业实现两化融合需要魄力。企业搞信息化离不开流程的梳理和优化,而和流程相关的事情通常是最难平衡的事情。实际上,对流程的梳理优化,并不是把企业原来的做法搬到计算机上就可以实现,需要大家共同参与,上下一心,合作协调。如果不能先把企业业务流程理顺、优化,就盲目进行信息化,即便取得一定效果,那也是很有限的。企业信息化对企业来说是伤筋动骨的大事,很多时候是要靠制度来约束,要让所有人都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形成新的观念、规范,并付诸行动。

   最后,从技术上看,实现两化融合,工业软件所扮演的角色极为重要。没有工业软件,就不可能在工业化的“硬”优势基础上形成信息化的“软”优势,也就没有两化融合。我们的工业软件已经做得很好,并不比国外差。而问题在于,企业在推动信息化的过程中,往往觉得方案越大越好,但是真正用“大而全”的方案往自己这辆马车上套的时候,才发现很难用,驾驭不了,而无法把信息化用到工程实践中来,就融合不了。所以,我认为企业一定要关注核心信息化平台,不要贪大求全,而要合理规划,分步实施,从易到难。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