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面向2020年的中国服务业发展战略

http://www.gkong.com 2009-06-09 17:21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报告摘要:

   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到202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服务业发展对于优化结构、提高效益、节能环保、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中国服务业发展中还存在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服务水平低,竞争力不强等突出问题。面向2020年,中国服务业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推进中国服务业的发展,需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服务领域改革,不断优化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届时,中国人均GDP将超过5000美元,城市化率将达到60%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0%,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中国的“十一五”规划针对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问题,提出要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线,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面向2020年,中国迫切需要加大力度,把服务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改善,为增加就业、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发挥了积极作用。概括起来中国服务业发展有如下特点。

  (一)服务业总量持续增长,增速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各国水平,但相对落后于国内工业增长速度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服务业随着整体经济的持续增长,取得了较大发展。服务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872.5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100053.5亿元,29年间增长了19.6倍,年均增长10.8%,① 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9.8%的增长速度(表1)。

  与此同时,服务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提高,从1978年的23.9%提高到2007年的40.1%,提高了16.2个百分点(表2)。

  (二)服务业内部结构趋于改善,新兴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特征明显的行业比重有所提高

  服务业内部增加值提高幅度最大的是行业分类中的“其他”服务业,从1978年的29.3%提高到2006年的40.8%,提高了11.5个百分点,而且90年代以来呈加速增长态势。其次是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分别提高了2.3和1.3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降低幅度最大,分别是9.5和6.4个百分点(表3)。

  从就业比重看,提高幅度最大的也是“其他”② 服务业,2002年比1978年提高23.58个百分点。社会服务业提高了2.33个百分点,金融保险业提高0.31个百分点。就业人员下降幅度最大的13.77个百分点是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其次是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下降4.72个百分点(表4③)。

  综合考察增加值和就业构成的变化可以看出,传统服务业行业下降比例明显,具有现代服务业特点的服务行业上升比例较大。这种变化趋势比较符合国际产业结构演化的规律。

  (三)服务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吸纳就业的效果显著

  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从1978年的12.2%提高到2007年的32.4%,提高了20.2个百分点,29年间新增就业2亿人,占全部新增就业的54.4%,是同期第二产业新增就业人数的1.5倍。以1994年为转折点,服务业就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后持续上升且一直高于第二产业。2007年达到32.4%,在扩大就业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图1)。

  二、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有利环境

  2007年中国人均GDP达到了2705美元④,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均GDP要超过5000美元。⑤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历史阶段,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尤为重要。这个时期人们的收入水平有了质的变化并且保持持续提高的趋势,这就为推动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升级奠定了强大的基础,消费结构的升级又推动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和升级,加快工业化发展步伐,进而又会进一步推动城镇化的加速发展。这些都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条件。

  (一)需求方面的有利因素

  1、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将为经济增长特别是服务业的增长创造庞大的需求。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将逐步从舒适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农村居民的消费将从侧重量的增加,转向注重质的提高和品种的增加。需求结构中消费类电子及通讯设备、轿车、住宅、教育等需求热点稳定形成,这些消费热点中的服务含量明显增加。同时文化、旅游、医疗保健等超出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产品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未来一个时期将成为带动服务业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

  2、社会分工深化,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增长。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改革的深化,一些“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将加速业务重组,分工过程进一步细化,大量的中间产品和加工过程独立出来,同时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外的服务活动外置,形成独立的服务行业,如各种商务服务、营销服务、技术服务等。这些中间需求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部分。农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将促进为农业生产提供科技、信息、销售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促使金融、证券、研发、咨询、市场营销、信息网络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

  3、城市化进程加快,将为服务业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今后十几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从目前的44.9%提高到60%左右,这意味着城市人口规模将由目前的5.93亿人增加到8.76亿人。⑥ 城市消费群体的迅速扩大,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迅速改变,将减少人们的自给性服务消费,增加社会性服务消费,促进商业、餐饮、医疗、社区服务、居民服务业等生活服务业的发展。城市经济进一步繁荣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带动金融保险、邮电运输、广告、法律、会计等生产服务和专业服务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及城市功能的完善,将带动房地产、物业管理、公共服务等行业的发展;随着城市化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发挥及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将带动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科技教育等提高生活质量的服务业发展。这些都将对服务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二)供给方面的有利因素

  1、社会共识形成。观念落后是制约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最近几年,投资高速增长、工业高速增长带动的工业化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吸纳就业能力低、大量消耗能源原材料、对生态和环境的严重破坏、投资和消费的失调、经济社会发展不平等,使社会各个方面对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有了共识,认识到产业结构严重失调、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这种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续。这种共识有利于统一思想,从体制和政策各个方面加大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力度。

  2、基础设施改善。服务业以无形产品为主,但需要有形产品为依托。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第三产业的投资保持持续增长,包括公路和铁路建设,港口、码头、机场建设,以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第三产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也从1991年的37%,上升至2006年的53.4%。这些投资有些直接转化为服务业的产出,有些为更多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将为今后促进服务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3、垄断逐渐打破。目前工业产品领域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存在进入管制和垄断问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服务业领域,其中不少行业服务价格高、服务质量低、服务品种少、服务质量差,抑制了消费扩大也制约了服务业自身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推进这些垄断行业的改革,包括放宽准入领域,降低准入条件,培育多元化的竞争主体等方面。消除垄断的行业主要是服务行业,包括电信、银行保险、证券、民航、铁路等。多年改革的经验表明,竞争能够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价格,从而促进服务业提高竞争力、扩大供给和加快发展。

  4、开放继续扩大。加入WTO后,中国服务业正在按照入世承诺逐步扩大开放。外资股比、服务地域、经营范围等保护性限制都将逐步取消。可以预计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服务领域吸收外资将保持持续增长,成为中国吸收外资新的增长点,这将提高服务业的竞争力和发展速度。

  三、中国面向2020年的服务业发展战略

  (一)服务业发展战略和目标

  为保持中国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增长,针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共十七大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这就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重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根据中国“十一五”规划⑦的要求,中国到2020年服务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发展重点是:

  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即达到43.3%;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4个百分点,即达到35.3%;服务贸易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长速度。

  到2020年,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服务业结构显著优化,就业容量显著增加,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总体发展水平基本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二)服务业增长速度测算

  1、根据中共十七大提出的目标要求应达到的GDP增长速度测算

  中共十七大提出了到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要求,鉴于2001—2007年人均GDP年均增长达到了9.5%,今后13年即从2008—2020年人均GDP年均增长只需要5.9%即可实现目标。届时人口按14.6亿人测算,2008年到2020年中国的GDP总量将达到45.9万亿元(2000年价格),GDP总量年均增长要求达到4.8%。据此,推算出2010年和2020年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124361.8万元和229453.6万元,以及2008—2010、2010—2020年的增长速度分别为7.5%和6.3%(表5)。

  根据1990年以来服务业就业增长趋势情况推算,2010年和2020年服务业就业比重将分别达到34.4%和40.3%(表6),这个比重显然偏低。综合考虑各种有利因素和国家战略目标要求,将2010年和2020年服务业就业比重调整到35.2%和44%(表7)。

  2、服务业增速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考虑因素

  我们认为,上述服务业发展目标的确定是积极的,经过努力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从以农业为主的社会阶段过渡到以工业为主的社会阶段,再进入到以服务业为主的社会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目前中国正处于以工业为主的发展阶段,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时期日益临近。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使服务业的速度快于工业和GDP的平均增长速度。

  第一,国际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以GDP作为衡量标准,到2020年,中国将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而目前国际上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重约为61%,⑧ 比中国目前40.1%的水平约高出20个百分点左右。从世界各国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的比较中可以发现,在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比重呈逐步缩小趋势,有的国家仅为1%至3%左右;第二产业比重一般达到50%左右就到了顶点开始下降;第三产业则相应地填补第一、二产业留下的空间。如果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与国际上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以后第一产业增速下降,第二产业平稳增长,服务业加速发展的规律能够基本吻合,那么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就有可能达到50%左右的水平。

  第二,体制改革效应的释放。在80年代改革的起步时期,服务业的年均增速达到13%,且在大多数年份高于GDP增速。90年代后,由于政府对服务业的管制较严,体制改革相对滞后,而工业因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提高得到迅速发展,因此服务业发展开始出现相对滞后的状况,年均增速均慢于GDP和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如果我们能在改革上取得预期的进展,整个服务业的增速可因此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第三,供给状况的改善。从供给上看,中国服务业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服务种类、品种的缺乏。在世界贸易组织划分的143个行业中,中国商业化的税务服务、民意测验服务、安全调查服务、信用查询与分析服务等行业,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服务品种和范围也比较狭窄。随着银行、保险、教育、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等服务领域限制的大幅度减少,这些利润率较高行业的开放必然会产生明显的资本积聚效应,在服务业中,不但会出现一些新的方式,而且原有的服务领域也会得到进一步扩充,服务业的供给能力将大大提高,服务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第四,由城市化带来的需求增长空间。目前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主要是由44.9%的城镇居民来支撑的,服务业增加值中73%的份额是由236个地级以上城市创造的,其中北京、上海两个城市占到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3%。按照中国的城市化战略,今后十几年,城镇化率每年将提高大约1个百分点,到2020达到60%左右,服务业的消费群体将持续扩大。另外,在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保健、休闲、法律顾问等一些新兴的服务产业将渗透到城市居民家庭和个人的生活之中,而新的消费热点又会带动一系列服务业的发展。

  第五,近10年以来大学扩招,初步具备了适合从事研发、营销、金融、商务服务等服务业领域的劳动力专业结构。1978年中国恢复高考后,当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人数40.2万人。自扩招以来,中国每年普通大学本专科招生人数从1999年的159.7万人增加到了2007年的565.9万人,在校生人数从413万人增加到1884.9万人。同时,高等学校本身也得到迅猛的发展,普通高等学校数从1999年的1071所,增加到2007年的1867所,大学教师也增长了1倍多。

  第六,统计数据因素。目前,中国服务业统计制度仍很不完善,遗漏现象十分突出,不仅软件服务、网络服务、律师服务、会计服务等新兴服务行业的统计还处于空白状态,一些属于OECD定义的地下和非正规服务被排斥在统计之外,而且传统服务业的统计范围也存在缺口。针对统计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为准确掌握经济发展情况,中国于1993年进行了第一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2004年进行了全国经济普查。199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普查前的27%提高到普查后的33.9%,提高了6.9个百分点。2004年GDP总量比普查前的数据多出2.3万亿元,其中第三产业普查后多出了2.1万亿,占全部漏统的93%。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也由普查前的31.9%相应地上升到普查后的40.7%,提高了8.8个百分点。因此,在预测中,有必要考虑服务业被低估的问题。

  五、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服务业的总体要求是:将发展服务业作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以人为本、普惠公平,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功能合理的公共服务体系和机制,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坚持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发挥比较优势,合理规划布局,构建充满活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服务业发展格局;坚持创新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全面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服务业发展水平。

  (一)大力优化服务业发展结构

  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的作用,优化行业结构,提升技术结构,改善组织结构,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培育服务业市场主体。鼓励服务业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业,积极扶持中小服务企业发展。

  (二)科学调整服务业发展布局

  大中城市要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发达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要依托工业化进程较快、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较高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升级换代,提高服务业质量。中西部地区要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承接东部地区转移产业,使服务业发展尽快上一个新台阶。引导交通、信息、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等辐射集聚效应较强的服务行业,依托城市群、中心城市,培育形成主体功能突出的国家和区域服务业中心。打破行政分割和地区封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区域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服务业资源整合。

  (三)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

  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搞好农民和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积极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四)着力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

  坚定不移地推进服务领域对外开放,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把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作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内容。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重点,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承接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财会核算、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加快培育一批具备国际资质的服务外包企业,形成一批外包产业基地。建立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平台,提供市场调研、法律咨询、信息、金融和管理等服务。扶持出口导向型服务企业发展,发展壮大国际运输,继续大力发展旅游、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贸易,扩大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

  (五)加快推进服务领域改革

  深化电信、铁路、民航等服务行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国有资产重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事业单位改革,继续推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配套服务改革,推动由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主要由社会提供服务转变。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服务企业,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凡是向外资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内资开放。

  (六)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对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以及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软件研发、产品技术研发及工业设计、信息技术研发、信息技术外包和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的服务企业,实行财税优惠。进一步推进服务价格体制改革,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逐步实现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基本同价。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在供地安排上给予倾斜。对一般性服务行业在注册资本、工商登记等方面降低门槛,对采用连锁经营的服务企业实行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和经营审批手续。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力度。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鼓励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对发展前景好、吸纳就业多以及运用新技术、新业态的中小服务企业开展业务。

  (七)不断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立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对暂不能实行标准化的服务行业,广泛推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范等制度。规范服务市场秩序,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监管制度,坚决查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保护自主创新。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和监督检查,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对合理合法的收费项目及标准按照规定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倡导职工利用休假进行健康有益的服务消费。加快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发展租赁服务,拓宽消费领域。鼓励有条件的城镇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放宽进入城镇就业和定居的条件,增加有效需求。发展人才服务。抓紧培训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一批熟悉国际规则的开放型人才,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型人才,扶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服务机构。

  (八)加强对服务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

  进一步明确中央、地方在提供公共服务、发展社会事业方面的责权范围,强化各级人民政府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扩大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社会满意水平,同时为各类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尽快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逐步将服务业重要指标纳入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考核体系。 

  注释:

  ①增加值按现价,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

  ②按照中国统计分类,表3中的行业6“其他”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法律服务、会计服务、广告业、建筑及工程服务、专业设计服务、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公共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表4中的行业11“其他”则包括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法律服务、会计服务、广告业、建筑及工程服务、专业设计服务等行业。除个别行业外,大部分具有现代服务业特征。

  ③由于现有统计资料中国家统计局对指标进行了调整,表3与表4行业分类不一致。

  ④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摘要》,2007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8934元人民币,按美元与人民币汇率1∶7计算,约合2705美元。

  ⑤根据中共十七大提出的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要求,到2020年按2007年可比价格计算的人均GDP为39902元人民币,如果不考虑人民币升值因素暂按1∶7汇率计算,相当于5700美元。

  ⑥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摘要》数据、2020年人口总规模预测以及城市化率计算得出。2007年末总人口132129万人,按城乡划分的人口数分别为59379万人和72750万人,城市化率44.9%。2020年人口总规模按14.6亿人、城市化率按60%计算,届时城市人口将达到8.76亿人。

  ⑦2006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专门提出了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内容。据此,2007年3月19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⑧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2000年,服务业占比分别为:低收入国家为43%,中等收入国家为61%。

  

  参考文献:

  ①李善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升级互动研究报告》,清华大学课题,2006年。

  ②江小涓:《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③马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辅导读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6年版。

  ④国家发展改革委:《我国服务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课题研究》,2005年12月。

  ⑤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

  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