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要呵护“中国制造”

http://www.gkong.com 2009-06-23 10:55 来源:中国工业报

   自4万亿元拉动内需政策实施以来,各种基建工程项目陆续启动。5月末,由于外企在逾50亿欧元的25台风力涡轮发电机订单竞争中失利,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发表评论称:“中国政府似乎有意将外国供应商排除在4万亿元财政刺激方案下的合同之外。”国家发改委6月1日迅速回应指出,目前招标较多的并不是“排外”,而恰恰是对国货的非法限制。随后,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委6月4日又联合发文,强调政府投资项目属于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产品。

  其实,加上地方的配套性资金和地方性投入,数百亿元的工程采购市场对于中外企业来说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中外资企业铆足劲儿要从中分得一杯羹也合乎情理。而对优先采购本国产品作出硬性规定亦是国际惯例,并非贸易保护。各国的政府采购法基本上都向着本国的产品,如《美国购买法》规定政府采购必须至少购买50%的国内原材料和产品。澳大利亚则以国家安全、保护环境为由,禁止或限制外国环境产品供应商进入本国政府采购市场。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十条则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及其相关配套政策也提出,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中,国产设备采购比例一般不得低于总价值的60%。

  但值得思考的是,我国政府采购法中的上述规定并未得到很好地落实,目前政府招标出现问题较多的恰恰也是对国货的非法限制。限制来自于何方?原因究竟是什么?对此,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应有清醒的认识。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由于人民币升值,在价格上国内产品并没占多少优势,而进口的一些设备符合我国给予鼓励进口目录的还可享受免税,一些地方政府因此在采购中专拣洋货买、拣贵的买,甚至公开拒绝国货。更有甚者,在价差不大的情况下,装备制造业的用户仍愿意使用国外的产品。

  比如,一些装备制造业的用户在招标的标书中明确写上“曾经有生产和使用业绩”,可事实上,我国部分装备制造业领域并无业绩可谈,这无疑给国内装备制造企业设立了一个门槛。

  笔者认为,在汽车、建工设备、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环保机械等13个大行业中总的增速呈下滑趋势,出口减少,外需不够,需用扩大国内需求来转移原来国际产能的情势下,破除政府采购对国货的非法限制,给中国制造以制度性保护,无疑是智举。问题在于,必须对症下药。倘是地方政府人为设立的樊篱,就应及时清除;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所谓的“生产和使用业绩”门槛也应撤消;职能部门应对一些非法的行规进行清理,对政府采购实施公开监督。同时,在鼓励中国制造业的原创和技术创新时,既要给予资金扶持,亦有必要组织较大范围的技术合作攻关,以便拥有更多领先国际水准的专利技术。

  对国内首台首创产品,政府当通过优先购进、优先使用的示范效应促进社会消费,否则即便国货再好,也难有市场竞争力。而笔者更关心的是,企业希望用进口的成套生产线,其关键在于质量的保证性、安全的可靠性以及拥有的制造技术和长期经验。这就要求从空白起步的中国制造必须以质量立身,至少先赢得国内用户的青睐。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