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特高压“国产”化艰辛路

http://www.gkong.com 2009-07-02 09:39

   “2008年3月10日为我国首个1000 kV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生产的第一台特高压电力变压器在局部放电试验中发生绝缘放电性故障,3月22日另一家公司的特高压电力变压器在试验中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当时压力非常大。为此,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国内最强的专家阵容,还邀请了瑞士、俄罗斯、日本、乌克兰等国家的专家协助进行事故分析,最终通过专家和制造商的不懈努力用2个多月的时间分析清楚了原因、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走向了成功。

  2008年从大年初一开始我们就一直在外面做试验,这一年中所有的假期我们团队一天都没有休息,我出差乘坐的航班有80多次,一年中的240多天都在外面出差。总的来说,国产特高压电力变压器的研发还是非常成功的,后来现场安装、交接试验、试运行以及商业运行也还比较顺利。”

  回想起2008年“奋战”的经历,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兼高压研究所所长李光范非常感慨,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变压器类评标小组组长,其全程参与了国产特高压变压器的研发、生产过程。

  而实际上,这只是特高压变压器在研发、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之一,变压器也只是特高压工程中应用的主要设备之一,从产品研发到成功运行要克服多少困难、相关人员为此要付出多少辛苦可想而知。  

  国产化经验总结

  据统计,在此次特高压工程中,国家电网公司共开展了321项特高压关键技术研究,在最高工作电压、电磁环境、过电压及绝缘配合、无功控制、防雷技术、变电站和线路设计、大电网运行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开发了全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技术;国内共有100多家电工装备企业参与了特高压设备的研制和供货,自主研制成功了代表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全套特高压交流设备,生产了世界上首套1?000 kV、3?000 MVA变压器和1?000 kV并联电抗器,以及特高压GIS和HGIS开关设备等,大幅度提升了我国电工制造企业的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了我国民族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2009年3月,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牵头展开了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设备国产化专项验收工作,当月底验收会议在湖北省荆门市召开。

  “2009年2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发文水利、环保、档案等部门对特高压工程进行验收,其中对特高压设备国产化的专项验收工作,委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进行。对设备国产化进行专项验收此次是开天辟地第一回,足以见国家对特高压工程和设备国产化的重视。”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重大装备办公室呼淑清处长告诉记者,“我们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对相关企业和荆门变电站的调研,在4月中旬完成了特高压设备国产化专项验收工作报告。此次验收主要是进行第一条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线路的总结,为后续特高压输电线路进一步推进设备国产化做好准备。”据了解,国家电网公司已经计划建设第二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即淮南—上海线,预计采用双回线路,包括4个变电站,计划2010年底或2011年初投入运行。

  据测算,按照套管、出线装置、操作机构等关键部件为进口,全球采购材料不算进口计算,此次特高压示范工程的设备国产化率为90%,可以说设备国产化取得很大成功。

  回首特高压设备成功国产化的过程,呼淑清认为有7点经验值得总结,即坚持自主创新是设备国产化成功的首要保证;依托工程的落实是国产化的首要条件;用户的统筹协调是设备自主研发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官、产、学、研、用的联合是取得重大装备突破的成功经验;求真务实的态度是不同设备通过不同方式顺利实现国产化的前提;国家投入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并行是设备研发进度和质量的保证;在国家领导下,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国家电网公司、制造企业相互达成合作,此次是以政府为主导,机械和电力行业合作,产学研相结合,推进设备国产化研制成功的范例。

  目前,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运行情况良好,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国内相关企业的装备水平、制造能力情况,但专家指出,要做出最终判断还为时过早。经过大约一年的稳定运行才更说明问题。

   仍有遗憾

  “验收完成后,我感觉以后特高压设备国产化的关键点在开关设备上,此次工程特高压开关设备的研制采用了中外联合设计、产权共享、合作生产、国内制造模式。”呼淑清说,在此次特高压设备的国产化中仍有一些遗憾,“国内企业要实现开关设备自主化,还需要自己进行重新设计,目前三大开关厂都在进行这项工作,西安西开高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已经率先取得突破,自主设计、研制完成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100 kV GIS 开关设备,目前正在进行试验。”

  而除开关外,尽管其他设备都实现了国产化,但在一些关键部件上仍依赖进口。如特高压变压器用套管、出线装置等。

  呼淑清指出,特高压设备国产化的下一步工作就是要推进这些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她建议,要巩固此次特高压国产化的成果,开关用复合套管在今后的工程中要积极稳妥扩大应用;变压器、电抗器套管要少量试用、逐步采用;出线装置,要组织国内设备制造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攻关,打破国外垄断,稳步推进;大吨位悬式绝缘子,要在后续工程中继续推进应用;对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盆式绝缘子要积极推进采用;国内已经自主创新研发的GIS在完成全部试验,并完全满足工程要求时要创造条件挂网运行。

   未来市场难测

  在此次特高压工程中,国内设备制造商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至于这些成绩将给他们带来多少实际利益却很难衡量。

  据了解,此次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国家核准资金58亿元,分配到设备上的投资大约为32亿元,有专家指出,这连设备制造成本都不够,还不算试验、研发费用,相关企业实际在亏本生产。这必然不是一个常态,后续工程将面临着设备价格能否调整、如何调整的问题。

  而且特高压交流设备的未来市场也未可知,尽管国家电网公司表示还将兴建淮南—上海、陕北—长沙等特高压线路,但由于特高压工程影响面大,近期内,对于更多特高压交流线路的审批尚需等待。

  但应该看到的是,尽管特高压工程本身给设备制造业带来的“真金白银”不值一提,但通过该工程企业实现的技术提升、设备厂房改进、经验积累都是非常难得的,对于企业在750 kV、500 kV等高端产品制造能力上的提高大有裨益,有利于他们抢占国内外这一巨大市场,间接利益难以预计。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