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华东数控转战重型机床谋划电力市场

http://www.gkong.com 2009-07-27 14:12 来源:中国工业报

   上半年净利润增长将超100%!

  华东数控作为首家发布中报的企业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而这一成绩也让其他自求平稳渡过金融危机的企业羡慕不已。

  各证券公司在评析华东数控上半年业绩翻番的现象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及了轨道板磨床。

  据了解,2009年华东数控轨道板磨床产品订单总额接近4亿元左右,而公司2008年全年的营业收入也只有4.21亿元,这意味着仅这块业务的销售收入就基本相当于去年全年的销售收入。

  受益高铁项目

  7月18日,中国工业报记者走进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一台台轨道板数控龙门铣磨复合机床和轨道板模具整齐排列。该公司常务副总尹向东说:“这些博格板磨床的交货期在今年10月份,准时交货没有问题。”

  尹向东解释,轨道板磨床之所以称为博格板磨床,是因为2006年以前世界上只有德国博格公司能够打磨这种轨道板的数控机床,是华东数控通过自己的努力打破了这个限制。

  2005年10月,中铁六局集团面向全国数控机床企业招标,为京津城际高铁求购博格板加工机床。

  京津城际是我国第一条城际高铁,设计时速为350公里。从线路的平顺性、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满足列车高速行驶的需要考虑,京津城际的钢轨不是铺设在普通的枕木上,而是铺设在经过机床精确打磨的轨道板———博格板上。

  铁道部有关专家认为,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如果在关键技术上不能实现自给,处处受制于人是极其不利的。为此,铁道部对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提出了“北京段预制场磨床设备国产化”的要求。

  华东数控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首先,所有的国内企业都没有这方面的技术经验,虽然华东数控建厂才3年,但与同行企业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其次,公司已经与德国西斯庄明合作,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最重要的是,华东数控是国内少数同时具备先进的龙门磨床和龙门铣床设计和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

  经过精心的准备,公司最终中标该项目,并在一年后成功交付。这也为华东数控在轨道交通博格板机床制造领域奠定了基础。

  华东数控董事长汤世贤说:“公司在博格板磨床的订单已经达到了27台,除了第一台机床的软件包外购外,其余的都是配公司自身开发的软件。而这部分软件成本占到整机的8%~10%,可以说现在在博格板磨床领域,公司从硬件到软件都有了很好的积累,这大大增加了我们今后在轨道板磨床市场的竞争力。”

  汤世贤告诉记者,博格板磨床可以说是公司过去3年主攻的战场,但公司如果要得到持续的发展,还要善于挖掘新的经济亮点。大、重型数控机床的研制生产则是华东数控的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下一个增长点

  据汤世贤介绍,华东数控在威海经济开发区东边的海边正在筹建一个生产重型机床产品的工厂,名称已经定了:华东重工。该工厂生产的重型机床产品主要有22米立车、8米×8米×22米的龙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直径320毫米的落地镗床、16米的滚齿机等。

  同时,公司还将建一个样板车间,仅车间大门就有22米,车间宽度36米,起吊高度25米,最大起吊能力500吨,单车起吊高度36米。汤世贤说:“整个工厂设计完成后,估计会是整个机床行业里的第一家。可以和一重、二重、哈电、上电、东汽的加工车间相媲美。”

  近年来,由于受大型建设项目需求拉动,重型机床市场需求大增,一些从未触及重型机床的机床制造企业都纷纷上马重型机床。于是记者问道:“现在行业都在议论这么多的投入是否会引发重型机床市场投资过剩的话题,那么在目前形势下,华东数控还进行这么大的投入,难道不担心可能的行业投资过剩吗?”

  汤世贤答:“现在大家都往这个方向发展,如果各家企业的规划都能实现的话,肯定会过剩。但我认为关键是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谁能先做出来,比速度。”

  “那华东是什么样的速度呢?”汤世贤说:“现在车间主体已经完成,今年9月份封顶,明年下半年投产。”

  汤世贤告诉记者,现在工厂里普通机床以及一些简单的数控机床占的生产比重大一些,但正开始做产业化方向转移的准备,一方面要向大型、重型机床转移,另一方面要向电力等能源行业转移。先做电力行业主要零部件的加工,逐渐做一些重要部件和整机的加工,慢慢过渡。

  所以正在建设的华东重工厂房里,还按照欧洲的标准规划了一条风电生产线,主要生产1.5~5兆瓦的风电主要零部件,包括轮毂、变速箱、变桨齿轮、联轴器等。车间将配置有两台直径260毫米的落地镗床、四台4米立车、一台自动清洗机、两台三坐标测量机等组成的U型生产线,可实现自动加工、自动清洗、清洗后自动检测等工序。而这将会是继德国1.5~3兆瓦风电设备生产线后的世界第二条风电设备生产线。

  进军新能源

  如此看来,华东数控介入大、重型机床市场并不是其最终的战略目标,而是以此过渡到风电、核电设备制造领域。

  对此,汤世贤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他认为,目前国内核电站的主要设备几乎全部依靠进口,价格太高。目前国家大力发展风电、核电,这些设备的国产化将是必然趋势。而当前国内能生产的厂家数量屈指可数,而且产出也不大。像上海电气是3年做5套。但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规划已经到6套了。

  汤世贤说:“这个市场很大,据我们了解,某知名电气公司有1千多亿元的订单做不出来,如果华东数控今后能接到10%也很可观了。”

  他告诉记者,公司已经聘请了电气行业资深人士出任该项目的总经理,此外,公司还打算同德国合作,引进德国的技术。现在已经从德国聘请了3位专家常驻威海。

  记者获悉,华东数控还将与韩国斗山、济钢合资在威海成立锻造厂。公司现在已经在开发区预留了1千亩的土地,毛坯和锻造将在这里完成。在汤世贤看来,同时完成原材料、毛坯、加工这一整套产业目前是国内的一个瓶颈,而华东数控要做的就是在这方面形成自己的产业链,并以产业链的优势进入风电、核电领域。

  相关报道 ——填补人才短板华东数控组建智囊团


  加快建设大、重型机床项目,逐步介入风电、核电设备制造领域是年轻的华东数控为自己规划的发展目标。

  由于这些领域对企业技术积累要求很高,而华东数控成立的时间才七年,科研设计人员的平均年龄也仅为30岁。因此,研发力量的匮乏是华东数控面临的最大短板。

  如何攻克?靠自己短期内不可能实现,那么“引智”不失为一个快捷的办法。

  于是,2009年7月18日上午,威海华东数控机床成立了自己的研究院。虽然成立仪式很简单,但聘任的却是行业里响当当的专家。

  据了解,研究院的名誉理事长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杨学桐、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勤之、北京机床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盛伯浩担任。首届会长由上海原创精密机床主轴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振乾担任。此外,还有由13位高校教授组成的顾问团。

  汤世贤说:“公司上市后一直在思考,尽管这几年发展尽管很快,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和国内一些老的机床厂相比,和国外相比,总觉得在技术方面还有一些差异,而如果单靠华东数控自己原有的技术力量来提升,将是一个瓶颈。”

  他认为,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比较松散,所以公司希望能用一种新的搭建平台的方式更好地与公司的技术人员对接。而研究所的成立不仅可以很好地利用学校和研究机构的资源,也可以聘请一些专家和教授加入。这样就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平台进行技术交流。

  至于研究院的运作,汤世贤介绍,研究院下设一个办公室和磨床、加工中心、数控系统、动静压和重型机床5个研究所。具体操作会以课题、项目的方式与顾问、专家们做交流沟通。

  周勤之和盛伯浩认为,将科技研发纳入产业化发展规划,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华东数控又一次走在了国内机床行业的前面。

  丁振乾说,有了这么多专家、顾问的加盟,华东数控机床研究院力量将得到极大的提高。行业内目前还没有一家机床厂有那么多顶级技术专家、教授组成的智囊团。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