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是什么让这些企业绝处逢生?

——宜昌市“三个重点培育”的探索与实践

http://www.gkong.com 2009-08-12 17:28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在宜昌这个中部城市,5年前,靠生产圣诞灯泡的劲森电子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它与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着类似的境遇:产品没有竞争力,市场过于饱和,企业发展难以为继。

  可是,经过5年的蜕变,劲森电子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背景光源生产基地之一。引导劲森电子用科技创新“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的推动力,源于宜昌2004年实施的“三个重点培育”工程,即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培育区域创新体系、重点培育自主创新环境。

  自该工程实施以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2004年的61.75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21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2004年的19.7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66亿元,年均增长35.1%。

  “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企业正在崛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五位一体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和激励创新的氛围正在形成。”宜昌市科技局局长谭卫国说。

  早在2004年,宜昌工业经济中电力、化工、建材、食品医药四大产业实现的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4以上,而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仅为19.79亿元,仅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7.8%。面对有限的环境容量、能源资源,“宜昌提出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谭卫国告诉记者,市政府提出了以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构想,并确定“一带、三区、多园”(即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园、民营科技园、化学工业园等)的发展道路。

  启动之初,市科技局以“实施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示范工程”为抓手,从100家企业中筛选出10家示范企业,从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被科技局相中的这些企业,规模不是最大的,经济效益也不是最好的,但是最具创新潜力的。我们通过专家评审,选择了一些具有较好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其成长壮大。”谭卫国说。

  劲森电子就是其一。当时,液晶显示背景光源技术在中西部地区还是一片空白,国际市场主要被日韩等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把持。科技局牵线搭桥,提供信息,争取经费,促使劲森电子与台商合作。该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生产的计算机背景光源寿命达到5万个小时,某些技术指标领先海外。

  宜昌市一方面积极用高新技术改造纺织、船舶等传统产业,另一方面,着力在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材料、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四大重点新兴领域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大力改变区域科技资源分散的局面。

  “为了将区域科技资源有效集成,我们把企业的具体需求通过筛选分类,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的互通互用;并在三峡大学建立重大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将全市超过50万元的仪器设备信息实现网上共享,企业根据自身需求,低成本使用;同时建立了本地千人专家数据库,组织湖北名校教授宜昌科技行活动,破解技术难题近80项。”

  同样是被纳入重点培育高新技术示范企业的长机科技,是生产插齿机的国有企业,由于产品技术落后,2004年仅靠政府发放生活费维持生存。在重新调整领导班子,理顺管理体制后,科技局协调该企业与华中科技大学、华中数控和三峡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帮助破解人才、技术难点,在全省每年均能实现新的技术突破,成为中国唯一的全系列和最大型插齿机制造基地。

  技术有了,人才有了,资金从何而来?2008年,市财政筹资设立了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建立了科技企业筹资平台;2009年,市科技局与市商业银行签署共同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协议,拟出资8亿元建立专项基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推进成果转化。谭卫国说:“通过这些举措,政府的投融资效益能够放大20倍,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在长江之滨成长!”(本报宜昌6月6日电)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