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上海制造加速快跑

http://www.gkong.com 2009-09-14 17:12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华大现象反思:上海企业活力不足是个突出问题,“有实力的没活力,有活力的没实力。”

   连会议的议程安排,也如上海目前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急迫心情。

  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上海把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目标、所需各方面政策、集中发展的园区载体等都一股脑儿释放出来,对外发布了《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9-2012年)》和《关于促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下称《若干政策规定》)。

  昨天下午,在上海展览中心的友谊会堂里,面对济济一堂的各个相关政府部门领导、相关产业基地负责人以及企业负责人,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都不约而同提到了“紧迫感”。

  事实上,此时距上海首次提出“6+3”作为结构调整的主要抓手,时间只有不到3个月。

  所谓“6+3”,就是抓好世博筹办、加快两个中心建设等六项推动上海未来长远发展的重大举措,以及加快国企改革与重大项目落地、逐步推出重要改革措施、保持房地产健康平稳发展这三方面工作。

  5月30日,上海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这是6个项目之一。明确发展以新能源、民航制造、先进装备、生物医药等九大高科技产业的制造业战略,取代2005年确立的汽车、钢铁、石化等六大支柱产业定位。

  企业活力不足成瓶颈

  虽然只是占到上海工业生产总值的1/20,在新一轮为上海寻找发展后劲的过程中,生物医药产业还是被赋予了重大的责任。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九领域之一,今年上海市对生物医药产业进行了深入调研。殷一璀表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必须要有一些紧迫感,因为这涉及到上海未来好多年的发展后劲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的制造业已经在能级提升、结构调整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压力,而现在,正是上海实现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

  沈晓明则表示,上海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是:有必要、有基础、有差距。

  早在1992年,上海已经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六大支柱产业,但时至今日,当年一同列入“六大”的精细化工、汽车、钢铁等已成长为上海真正的支柱产业时,生物医药产业却仍显单薄。2004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位居全国第3位,2006年到第5位,2008年仅到第7位。

  而从企业生产总量来分析,沈晓明表示,全球最大的生物医药企业辉瑞一年产值达到500多亿美元,“我们今天还要培育100个年产值超过2亿元的企业,这不是大学生和幼儿园的差距,比这个还要大得多。国内超过100亿元产值的企业也不少,但都没有在上海。”

  沈晓明进一步表示,造成差距的原因就在于,企业的活力不够,且创新成果转化的能力不足。

  沈晓明表示,在调研中发现,上海企业活力不足,尤其是国有企业活力不足,是一个突出问题。“有实力的没活力,有活力的没实力,兼具活力和实力的企业少之又少”。

  日前,上海市政协做了一个《突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瓶颈问题的对策建议(草案)》,此次调研中提到了“华大现象”。据《解放日报》的报道称,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测序能力及基因组分析能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其负责人曾想将项目落户上海,最终未能“生根”,而到了深圳“结果”。

  不仅是华大这样的企业没有在上海落地,就是在上海研发出来的成果,也有不少转移到了外地。课题组调研显示,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申报62个品种临床批文中,有51个转让外地,占82.3%。上海医工院申报的58个临床批文中,有40个转让外地,占70%。项目的外流,也导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整体排名的下滑。

  如何发展先进制造业

  事实上,在上海致力于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中,上海落后的不仅仅是生物医药产业。比如,上海曾经是全国光伏产业发源地,但目前,上海太阳能及相关企业产值约60亿元,而2008年江苏省的光伏产业产值就达700亿,十多家光伏国际上市公司中没有一家在上海。

  而这些高科技产业的没落,也使得上海展示出的经济数据让人“大吃一惊”。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的统计,上海市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661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6%,低于同期全国GDP7.1%的增幅,在全国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排名中列倒数第二,5.6%的增幅也是上海1992年来最低水平。

  虽然下滑的直观原因来自于金融危机,但也充分暴露出了上海产业结构内部的问题,而且把结构调整更加急迫地摆到了面前。

  殷一璀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制造业经历“调整中发展”、“发展中调整”、“发展调整中提升”三个阶段,并形成了几大支柱产业,但是由于各类资源要素的刚性约束,使得上海制造业在能级提升、结构调整方面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上海重化工业一直占据工业约75%的比重,钢铁、石化、机械、电子、汽车等重化工业产业成为支撑上海工业经济的主导力量,而这轮危机中受冲击影响最大的也恰是这些行业。随着商务成本高企、土地资源有限、能源消耗紧张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的不断加剧,上海在重化工业等产业发展上的竞争优势日益弱化,重化工业受危机影响的下行趋势日益显著。

  而上海自身对于制造业重要性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制定了“三二一”的发展战略,淘汰部分轻工制造业,试图努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强上海中心城市的辐射和服务功能。但是进入21世纪,上海发现,二三产业并举,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才是正确的道路。

  在5月11日的推进“两个中心”工作会议上,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和市长韩正都表示,上海既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也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不能简单地限制有发展潜力的制造业的发展,不能靠制造业的萎缩来提高服务业的比重。

  也正因此,上海市希望借助于高新技术产业化,带动传统制造业淘汰落后、抢占高端,带动先进制造业走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之路,带动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成长。

  近期以来,上海市关于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会议也在不断召开。比如,今年4月18日和5月20日就分别召开了两次关于太阳能产业的座谈会。据了解,目前上海也正在着力于制定一个推动上海太阳能产业发展的产业规划。

  而在《若干政策规定》中,上海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也极大。《若干政策规定》分别从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公共采购、产品价格等方面对如何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出了多项政策。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池洪称,《若干政策规定》是在梳理了已有的相关政策基础上,又针对调研中企业提出的各方面的需求而制定的。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