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kong.com 2009-09-23 09:30 来源:机电商报网
编者语:随着风电快速发展、风电装机在电网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风电对电能质量和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的影响将更加突出。近日,电监会发布的《我国风电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随着我国风电产业快速发展,风电与电网之间的矛盾逐步凸显。
此前,为深入研究大规模风电接入系统对电网稳定运行的影响,制定完善相应的标准和管理规范,电监会组织并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风电专家组成调研组,先后对东北三省、内蒙古、甘肃、新疆、江苏等七省(区)的风电场建设、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
风电与电网矛盾突出
从调研情况看,随着风电装机容量迅速增加,风电并网对电能质量和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的影响已初步显现。如内蒙古西部锡林郭勒盟灰腾梁风电基地沿线变电站220千伏母线电压接近额定电压的1.1倍,大、小负荷方式下电压差值达16千伏;新疆达坂城风电变电站220千伏母线电压基本在238千伏以上。
另据调查发现,2008年2月—11月期间,新疆风电在30分钟内发电出力波动超过9万千瓦达347次。而部分地区风电的反调峰特性也增加了电网调峰压力。
对此,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表示,“随着我国风电规模从百万千瓦级发展到千万千瓦级,电网建设相对缓慢,再加上我国风能资源大多分布在电网最薄弱的末端,风电接入和电网之间的矛盾就凸显出来了。”
该调研报告指出,要加强风电电源与电网统一规划,促进电源建设与电网建设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包含电网规划在内的风电发展规划,明确风电基地送出线路、电压等级、风电落点,保证风电电源开发规模、开发时序与电网建设协调发展。
报告指出,解决以上矛盾还要统筹考虑风电与其他电源的合理设置,风电随机性、间歇性和等效满负荷运行小时数低的特点,决定其必须与其他电源结合才能保证电网输送效率和电力系统稳定性。
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电网被动吸纳风电的问题,施鹏飞认为,“要把电网内风电的电量,作为电网企业的强制性的份额规定下来。这样电网企业不会因为别的原因限制风电并网。”
虽然在可再生能源法里规定,电网企业要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所以如果在规划风电装机容量目标同时,也做一个电量的规划,也就是在发电总量上达到可再生能源的目标,这才能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光装机不发电没有意义。”施鹏飞如是说。
“其次,要在经济上给电网企业以激励,电网企业解决风电并网问题往往需要增加成本投入研发,因此需要给与一定补偿,如果相关激励政策能使电网企业因为接纳越多风电,而获得更多利益的话,那么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电网企业从被动到主动接纳风电的问题”。施鹏飞表示。
风电场经营困难
此外,据报告指出,风电场普遍经营困难的问题也成为现阶段困扰我国风电产业的症结之一。
报告披露,受风能资源评估偏差、电网建设与风电场建设不配套、设备选型不当和风电场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影响,风电场等效满负荷运行小时数普遍低于可研报告中的预测设计值,导致风电场经营困难,甚至亏损。此外,国家特许权项目中标电价相对较低,也是造成部分风电场经营困难的重要因素。
据报告显示,2008年内蒙古辉腾锡勒风电场装机容量为10.05万千瓦,设计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为2588小时,但实际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为2042小时,相差546小时;甘肃安西风电场装机容量为10.05小时,设计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为2358小时,而但实际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为1650小时,相差708小时。
“这同时也是考核机制的问题,以前对各级地方政府的考核目标是以装机容量为主,不管能不能发电,发多少电,甚至发不出电的情况也有,所以还是要转变考核机制,把最终的风电发电量作为考核目标。”施鹏飞对记者表示。
此外,报告建议,针对以上我国风电行业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风电技术标准,建立健全风电产品检测认证体系,提高国产风电设备技术水平,同时,加强电网建设、风电场管理、风电并网监管,提高大规模风电接入后电网运行管理水平、风电场运行水平,促进风电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