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辽宁努力突破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瓶颈

http://www.gkong.com 2009-09-23 17:16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辽宁省军工行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综合实力强,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高而不新、大而不强、全而不精’成为制约辽宁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不尽快解决军工和民口配套企业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将直接影响到老工业基地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7月14日,记者在辽宁省国防科工办采访时,该省国防科工相关人员一语道破辽宁军民结合产业面临的问题。

  看得见的成果

  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经过“十五”的改革与发展,辽宁军工渡过了艰难的产业转型期,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和改革脱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民用产业发展能力得到大幅提高,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以船舶修造、航空制造、兵器化工、军工配套、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电子信息、民爆器材为主体的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格局。目前,这些产业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08年辽宁省造船完工量达389万载重吨,位居全国第三,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78亿元,利润总额17.53亿元,船舶工业军民并举,产销两旺,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有力地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其中,JU2000深海石油钻井平台、30万吨VLCC油轮、国内首创的15.9万吨原油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7.4万吨双舷侧散装货船等,代表了国内先进水平。

  此外,辽宁省民机研发成效显著,航空一一二厂承担的ARJ新支线飞机发动机吊挂提前交付,填补了民机制造技术的一项空白;与加拿大庞巴迪公司签订的冲8—Q400飞机大部件转包项目,是中国迄今承接的结构件最大民机转包生产项目,达产后年产值4000万美元以上。航空四一零厂继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QD—128航改型燃气轮机后,RO110重型燃机又获得科技部863科研项目的立项。

  兵器四七四厂生产的精细化工产品乙醇胺实现了替代进口,年生产能力达2.8万吨,年销售收入3.5亿元,市场占有率20%以上。

  航天一一一厂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72QE汽油机,其零部件国产化率为100%。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公司年设计生产能力达30万台,批量供货和配套的整车厂28个,涉及105种机型。

  核电项目进展顺利。2007年8月,规划投资约500亿元,建设4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辽宁红沿河核电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开工,预计2014年全部建成投入运营,年发电量将达到290亿千瓦时。核工业集团和辽宁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民用核电项目、铀资源开采,百万千瓦级核主泵国产化研制、海水淡化等项目上进行全面合作。辽宁徐大堡核电项目已进入初可研阶段。此外,电子四十七所的LT1041汽车闪光器、大屏幕LED、沈阳辽海机构厂的船舶电器产品、兵器七二四厂的汽车空调等都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亮点。

  发展的“绊脚石”

  尽管辽宁省军民结合产业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扶持、信息、资金等因素的影响,该省军民结合产业发展遭遇“绊脚石”。

  思想观念保守陈旧,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制约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一些军工习惯了“靠军吃饭”,“等、靠、要”思想严重,发展民用产业方面与原军工产业严重脱节,再加上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在市场竞争中往往以失败告终。

  体制机制僵化,改革明显滞后是制约该省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第二个瓶颈。尽管国有军工企业进行了公司制度改革,但各军工集团自我封闭、自成体系的格局还没有彻底打破,既缺乏军民技术上的互动发展机制,也缺乏配套企业与科研院所间的合作互动机制。企业和科研院所改革不到位,产权结构还比较单一,现有的激励制度、工资体系和人员调配等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各军工企业负责人往往由各军工集团委派,缺少市场经济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

  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缺乏改革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尽管原国防科工委颁布《关于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意见》,但相关的配套政策没有出台,民参军的信息渠道不畅,门槛高,民企难进。比如,在保密认证上,规定将具有军品密级合同作为办理保密认证的前提条件,同时又将保密认证作为办理军品科研生产许可证的前提条件,使得一些有心加入军品科研生产队伍的民营企业无法取得资质。

  除此之外,军工企业与民品配套企业缺乏沟通机制,信息不对称,“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军工之间、军地之间难以形成良性互动,军工之间资源难以实现双向优化配置。军工企业发展民品资金筹措困难,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步伐缓慢。

  努力突破瓶颈

  为了尽快解决上述难题,辽宁省工办转变思想,积极寻求突破,重点从六个方面冲击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瓶颈。

  加快军民结合法规建设,形成长效机制,消除军民结合的体制障碍,把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作为国家战略立法。在相关立项、评价标准、优惠政策等方面,通过建章建制达到规范化、科学化;在研究开发、资金担保、人才引进、技术入股、贷款、军品退税等方面制定系列优惠政策;把“军转民”和“民参军”纳入全国经济发展规划,统筹安排。

  扩大通用标准,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

  缩减军用标准,发展军民两用标准,在保证军工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在军品中使用民用标准,以此扩大配套范围,提高配套能力,提高军工产品生产建造的速度,降低生产成本。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一方面要满足军方的武器装备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可在非军事领域得到切实应用。

  以民保军,加大民品开发力度。在保证平时满足军事需求、战时迅速转换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民用产品,加大民用产品的开发力度,要以民保军、以民促军、军民结合、协调发展。要由以军品国家模式发展民品,向以市场需求模式发展民品转变,将民品列入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要按主业地位,组织投入民品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落实资金、人员、机构和支撑条件。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将军工的高新技术用来发展民品。

  降低军工行业准入门槛,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军工体系建设。民营经济具有灵活的机制体制,有巨大的创新潜能和动力,有比较雄厚的资金基础。要摒弃成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放心、放手、放开让民营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除核心和关键部件外,其余配套产品走社会化合作之路,让民营经济激活军工配套体系建设。要取消民品配套企业与军品企业的不平等竞争待遇,出台相同的政策予以支持。

  加大协调服务力度,积极搭建军民结合平台。制定我省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军工单位之间、军工与民品单位之间、军工与地方之间的协调服务工作,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协调解决军民结合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

  积极探索发展军民结合产业的新途径,引入和培育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建立国家级军民两用技术开发中心,设立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基金,建立军民两用技术园区,解决目前军民两用技术开发应用中遇到的资金短缺、技术力量不够等问题。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