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金融危机下的企业启示录:企业突围用巧劲儿

http://www.gkong.com 2009-11-04 11:28 来源:《电气中国》

  2008年9月15日,世界美国五大投行之一的雷曼兄弟应声倒地,拉开了这场急速恶化的金融危机序幕。如今,距离这场风暴已一年有余。

  在这一年中,绿色经济成为经济回暖进程中被人们提及最多的词汇;在这一年中,中国政府积极应对,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开出四万亿元经济刺激“药方”; 在这一年中,我们也终于有时间、停下来,去思考上一轮高速发展中我们的产业究竟怎么了;在这一年中,中国的电气企业对“中国经济最困难一年”的心存谨慎,出局者黯然神伤、常青树屹立不倒、新生代悄然崛起。

  如今虽然还没有完全走出危机阴霾,中国经济的企稳回暖已如约而至。2009年的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电气企业亦然。当我们因过去60年的光辉与荣耀而自豪之时,什么又将引领中国未来的60年?

  如何在危机后时代拔得头筹,或者,对于这场危机的总结是第一步,而这在现阶段远远比畅想宏图伟志,来的更为现实。

  “未来半年到一年,世界经济还有中国经济还会出现什么样变化?”、“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与贸易格局可能产生什么样变化?”、“对于中国电气企业而言,这样的格局变化又意味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在中国经济企稳回暖的今天,围绕着危机与危机后时代、成长与强大的命题或许才刚刚开始。

  中国经济的“暖色调”

  10月22日,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今年第三季度实现GDP增长8.9%,同比增长7.7%,“第三季度的GDP增长为全年‘保八’奠定了良好基础,‘保八’增长毫无悬念。”

  在第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的同时,综合我国自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的种种表现,关于中国经济“V”型态势的观点逐渐得到证实。对此,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10月17日“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上指出,“中国经济的最坏时期已经过去,正处在一种平稳向上状态。”他进一步解释,目前判断及把握中国经济的关键在于中国工业的发展,就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08年一季度同比增长16.4%,一路跌落至今年2月份的同比增长3.8%,之后一直回升到8月份的同比增长12.3%,中国经济的“V”型曲线日见清晰。

  事实上,对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回暖,专家认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政府在金融危机期间所采取的果断措施,包括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同美欧等国“补窟窿”的救市计划相比,我国的四万亿元投资对于世界经济的贡献显然更加扎实,也更加深得人心。德国《柏林日报》就在以“中国,脉冲发动机”为题的报道中称,“在缓解日益恶化的金融风暴上,中国正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项大规模的计划有助于抗击全球经济放缓效应。”对此,有学者认为,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中国在世界经济及政治地位将发生微妙的变化。

  高盛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分析表示,从2000~2007年,中国和美国被称为推动全球经济的双引擎,但在此轮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的成长动力来源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几乎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复苏、摆脱衰退的单引擎,而与此相伴的是中国地位的大幅上升。然而最为重要的是,金融危机让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遭受重创,但中国的金融系统却安然无恙,从而使中国拥有了一次从危机中吸取“免费教训”的机会。

  “这次金融危机的惨重代价是导致了全球经济严重衰退,但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的崛起才被赋予了真正的意义,成为这场危机的最大赢家。”胡祖六说。

  虽然多数经济学者对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向暖趋势表示认可,但仍提示说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还不稳固、不平衡、不确定。“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1%,其中‘三驾马车’中的投资贡献6.2%,消费贡献3.8%,而出口则呈现-2.9%的负增长。”姚景源认为,“中国经济现在是在持续增长,但是深层次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比如结构问题。如果深层次的经济等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经济肯定会是不断地波动,呈现‘W’型。”

  此番言论的得出是因为姚景源在调研中发现尽管目前经济呈现回升态势,但是整体尚未恢复到去年的正常水平。

  就电工行业上半年行业发展现状而言,2009年上半年,电工行业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12516.54亿元,同比增长6.95%,而这一产值去年统计增长幅度为30.92%。此外行业利润总额及进出口总额仍呈-7.40%及-20.60%的负增长,较去年同期增幅分别减少44.77、48.94个百分点。

  为此,姚景源认为“下一步积极的财政政策及对整个经济刺激的力度仍不可减弱,短期内刺激政策还不能退出。”尽管“保增长”仍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特别是政府投资拉动,客观上存在一定“副作用”,但目前这些刺激政策还不能退出。“随着‘病情’的好转可以少吃一点‘药’,等到都好了就可以不吃了。”他表示。

  企业突围用“巧”劲儿

  回首危机发生伊始,金融危机的滞后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出口订单骤减、企业资金链条的紧张,日益严峻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让很多的电气企业体验着“过山车”般的心跳感觉。“重组”、“海外抄底”、“降低成本”、“品牌、创新制胜”等战略字眼频繁现于电气工业的“寒冬”之年。

  哈电集团与昆明电机签订战略重组合作协议、西电集团重组云南变压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南车时代电气[14.70 4.26%]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加拿大上市公司丹尼克斯……恰在危机之时,电气行业的战略重组与并购进入白热化阶段。同此前不同,此轮高潮迭起的企业重组并购更加务实,更加倾向于使双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以并驾齐驱。抱团取暖、逆势扩张成为众多企业的首选,也由此引发了产业和企业竞争格局的进一步调整。

  在此同时,加紧扩张中的电气企业也迎接来一次“另类”成长。“国家四万亿元的投资中,有80%面向基础设施建设,这将在近两年间接拉动吃‘机械饭’的电气行业发展。”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副理事长邢玉久如此说。以电网为例,今年国家电网公司除了正常得电网投资建设外,投资规模较原计划大幅增长,初步预计两到三年内投资规模将达到1.16万亿元;南方电网公司方面,2009~2010年初步计划每年新增投资约300亿元,2009年全网建设投资规模将达到900亿元左右。俯观全球电气产品市场,“除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之外,其他国家的电力基础建设项目已趋于饱和。”庞大的市场空间在不同程度上抵消了外需疲软的影响,加之特高压、国家倡导节能减排、智能电网前期示范项目等拉动,我国电气行业无论是从技术、制造还是管理水平都取得了较大提升。

  谈及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重点,“就明年而言,我们应当在保增长的基础上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调整结构上。”姚景源表示,“更加注重调结构、更加注重增加经济空间、更加注重发挥市场经济作用,我认为三个更加注重成为中国经济在后经济时代的重点。”对此,有业内专家也不免担心,此轮电气行业及部分电气企业遭遇的“暖冬”主要是由政府投资所致,当中国经济企稳回暖,政府“有形的手”或将逐步松开,到此时,什么又将支撑中国电气工业的未来发展与成长呢?

  “目前各方面都处于一个调整、适应的过程。在此期间,电气行业的速度应适当放慢一点,以便转入正常、可持续的发展轨道。”邢玉久说。除了进一步调整结构之外,金融危机带来的“抄底机会”也鼓舞着中国的电气企业。从机械产品元件出口、设备小成套、设备总承包、再到联合总承包,包括三大动力集团在内的众多中国电气企业纷纷调整发展战略,为未来发展谋求更加广阔的空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到国外的水电、火电机组119套,共计903.63万千瓦,占发电设备产量的17.1%。其中,6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6套、30万千瓦级机组7套。位居出口前四名的企业分别是哈尔滨电站集团、东方电气集团、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北重,分别出口11套/271.5万千瓦、9套/241.2万千瓦、3套/150万千瓦、2套/55万千瓦(汽轮机、发电机),这些设备主要出口到印度、美国、印尼、泰国、巴西、越南、土耳其、苏丹、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国。

  今年3月,上海电气集团就与博茨瓦纳Meepong能源有限公司签署协议,以固定总价为19.56亿美元的高额合同总价成为博茨瓦纳MEP能源项目燃煤项目电站和输电线路总承包商。

  但随着世界市场需求的逐步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了复苏进程中的一股逆流,中国电气企业“走出去”战略频频受阻。此前, 印度商业和电力国务部长拉梅什就表示,鉴于正在运行中的印度电厂出现了热耗率偏高以及生产电力不足等情形,印度能源部中央电力局已成立一个技术委员会,专门检验中国厂商所提供设备的质量,以及由中国提供设备兴建的发电厂的运作效益。此外,在美国轮胎特保案之后,德国部分光伏企业也正在打算向德国政府和欧盟委员会申请,对中国产太阳能电池组件开展反倾销调查。

  就此问题,现任的美国政府财政部特使Darid Dollar表示,“美国采取的措施没有超过WTO框架的,中国是增加出口退税,那么中国贸易伙伴也是不高兴的,但这也不违法WTO原则,所以我们也不能说中国是有贸易保护,只要大家遵守游戏规则,这就是开放贸易的体系。”

  对于此种说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表示,目前绝大多数国家、主要经济体都已是WTO成员,很多贸易争端都是在WTO规则下进行的,而且实施贸易制裁都会有一些依据,如果觉得这些依据不合理,企业有权利向WTO申诉。但是,“规则也有漏洞,中国企业要特别注意如何合理利用WTO规则,这其中仍有很大空间。”

  金融危机掀开企业“启示录”

  “眼下我们正身处几十年来最严重的一场金融危机中。我们使出浑身解数想把自己从危机中解救出来,但却鲜少关注今后该如何避免重蹈覆辙。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现在就着手做些事情避免再次发生这样的危机,或者至少在危机来临时减弱它的冲击力。”——在《金融危机启示录》一书中,百仕通集团董事长苏世民如此说。

  “危”与“机”并存,“危”中抓“机”成为在这一轮发展中的共识。在经济增长缓慢,电力需求增速放缓的形势下,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审视企业生产经营策略,弥补在上一轮高速增长情况下中国电气企业国产化能力和开发能力薄弱的欠缺,避免此前如风电、多晶硅等产业“蜂拥而至”的尴尬,调整产业结构,并使之优化升级,在度过危机的同时,也为行业、企业未来的发展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专家也提醒企业在此轮危机中抓紧休养生息,探索危机后时代的企业发展的战略布局,回归企业家精神,积极发现、开发新兴市场,改善企业内部管理。因为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多数企业在内部管理方面往往存在诸多漏洞,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降低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未来一段时期,通过梳理业务流程、改善工艺和设计水平、加强对质量控制、生产保障等各环节的管理,注重技术创新与投入,或将成为危机后时代企业顺利突围的重要“法宝”。

  而对于国家在此方面将要发挥的作用,姚景源表示,“调结构,很重要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盲目建设、重复建设都是谁干的?没有民营企业干盲目建设。”因此,“解决盲目建设、重复建设问题,最根本要让企业成为调节后的主角,特别是民营经济。”

  针对此前“国家四万亿元投资引发此轮产能过剩”的讨论,他表示,从国内来讲,从2003~2007年,中国经济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在我们三十年改革开放历史上,中国经济保持两位数增长,并且连续五年一共就两次,所以我们国内也是前几年面对需求旺盛,这样的话在这种状况下形成比较大的产能,现在这一场危机来了,这两个问题都发生变化,所以我们产能过剩问题凸现。姚景源进一步指出,“产能过剩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确实是经济生活中大问题,另一方面也将对调整结构产生压力,推动创新,为优化结构带来强有力的动力。”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