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kong.com 2009-11-09 16:19 来源:机电商报网
9月,朱海正式任命为施耐德电气中国区总裁。
作为施耐德电气进入中国20多年来的首位本土籍总裁,朱海开始了自己人生中又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上任之初,他给自己定义为“沟通中国的桥梁”。
人才本土化战略成功实施
“我区别于其他外国籍总裁的最大优势,就是我比他们都更加了解中国。”在朱海看来,由于自己成长的年代几乎跟中国改革开放同步,因此他不仅对中国市场有着深刻的认识,加上其在外企工作多年的宝贵经验,让他同时还拥有国际化的商业视角,并对西方文化精髓有着深刻的理解。
而这“桥梁”的角色,在施耐德电气全球总裁赵国华看来也是不可多得的。“矢志植根中国,是施耐德电气不变的承诺,我们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任命朱海出任中国区总裁,是施耐德电气中国情结的又一里程碑。朱海将成为施耐德电气面向本土需求,培养出的新一代领军人物”。赵国华对于朱海的上任充满期待。
不难发现,本土化进程是否能得到顺利推进,已经成为众多跨国公司在中国获取更多市场份额的关键一环。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同时也是全球配电与自动化控制领域的领军企业,施耐德电气更是把本土化战略发挥到极致。
自1987年在中国设立了第一个合资企业以来,施耐德电气目前在华已经拥有15000名员工、77个办事处、22家工厂、6个物流中心、1个研修学院、2个全球研发中心、1个实验室,同时拥有500家分销商和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这也为施耐德电气在中国业务的开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施耐德电气第三季报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施耐德电气全球业务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而中国市场则逆势实现增长。“施耐德电气中国已经是集团在全球第二大的市场,而未来中国市场将成为集团在全球最大的市场。”朱海表示,鉴于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明年施耐德电气亚太区的总部也将搬至北京。
我们看到,施耐德电气本土化战略的重要一环,便是人才的本土化。
毕业于北京大学,自1996年就开始在施耐德电气工作的朱海,除了个人努力外,也正是在施耐德电气人才本土化战略的实施下,由一名普通的销售管理者,成长为今天施耐德电气中国区的领军人物。
“在施耐德电气工作13年后,坐到今天的位置,其实也是一种必然。”朱海表示。一直以来,施耐德电气都很注重本地人才的培养,对本土员工的运用、选拔培养从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而朱海本人则是众多本土人才中的杰出代表。
在他看来,只有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市场、中国用户、中国的合作伙伴,才能为这个市场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才能拥有更多的业务机会。“这是我上任后,能够给公司带来的最大价值。”朱海如是说。
而此前,这一“桥梁”角色成功运用的版本,也在中国市场上演。
2006年,在朱海成为施耐德电气中国区总裁之前,曾加入施耐德电气与德力西集团成立合资公司的筹备工作中,在他的领导下,德力西电气于2007年11月顺利成立,并由朱海出任该合资公司首任总经理,由他率领团队出色地实现了合资公司的稳健、创新和差异化发展。
新官上任“三把火”
不难发现,在前任中国区总裁杜华君的领导下,施耐德电气在中国保持了连续多年的业绩增长。前任的优秀业绩,为朱海接下来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是否也会让他感觉到压力倍增。
“要说没有压力,那肯定是假话。”朱海坦言,“看到压力,但同时也看到了更多的机会。”目前,无论是品牌影响力,还是产品的质量可靠性,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市场都已经获得很高的认知度,加上一个非常了解中国国情的本地化团队。“接下来的增长在我看来将是水到渠成的事,但我心里更清楚自己应该要做什么。”
朱海为自己定的短期目标是,“将配合总公司在全球进行一个大规模的重新定位,完成从优秀产品供应商到行业解决方案提供者的战略转型,从而成为‘全球能效管理专家’。”他认为,除了拥有高质量的产品外,能够提供关于节能增效的全面的解决方案,将是施耐德电气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的杀手锏。长期来看,他将为中国市场争取施耐德电气更多投资而努力,同时,他认为其在低压领域的优势很快也能拓展到中压领域,“相信我们应该会有更大的作为。”朱海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使得人们看到了积极复苏的迹象,而施耐德电气正是得益于此,在中国轨道交通、可再生新能源、石油天然气项目以及住宅和工业领域不断斩获订单。对此,朱海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将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放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节能减排和新能源领域。”目前,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而长期坚持下去,大力发展新能源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施耐德电气不仅在节能领域拥有300多种产品、100多个解决方案,同时拥有新能源领域的关键技术,能够解决目前新能源并网的难题。
“其次,面对中国启动在即的智能电网项目,我们也将积极参与。”在他看来,智能电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是配电网的优化问题,“由于我们在这方面拥有成熟技术,因此对我们而言,这其中也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最后,他将商机圈定在安全用电领域,“用电最重要的是安全,只有先保证安全才能进一步谈节能增效。而这也是我们最擅长的方面。”目前,施耐德电气业务虽然不涉及发电和输电环节,但其在配电以及用电领域有着齐全的产品线,并多年来针对能源和基础设施、工业、数据中心和网络、楼宇以及住宅等五大市场积累了丰富的能效管理经验。
可以看到,朱海正凭借自己作为中西方“沟通桥梁”的身份,将多年积累的各方面经验,逐步运用到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的过程中,从而促进施耐德电气在中国业务的进一步增长,“我的任务是传承,并想办法进一步加快步伐。”朱海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