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中国要发展,最需要什么(望海楼)

http://www.gkong.com 2010-01-08 14:23 来源: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

  六十年风雨,中国由弱变强。今天,没有人怀疑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领军地位,更没有人怀疑中国这个巨大经济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看到成功,一些人可能会说,中国已经成功崛起,赶超美国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真的是这样吗?中国真的可以轻松成为经济强国、科技强国吗?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冷静分析。

  数一数中国制造,没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产品有多少;和欧美一流大学比一比,中国高校在世界核心期刊里的曝光率是多少;或者,和发达国家比一比,最能转化为产品和财富的专利数量有多少……很明显,盲目乐观的人只看到了中国的经济总量,却没有看到中国在经济发展原动力上可能存在的不足。他们只知道用看得见的经济数据来衡量中美之间的差距,却并不懂得,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比如创新的激情,成熟的市场机制,完善而人性化的教育体系,这可能更重要。

  如果谷歌公司诞生时,不是用颠覆性的创新思维重新定义“什么是最好的搜索结果排序方式”,而是满足于做一个足够好的搜索引擎,那么,今天的谷歌也许只是一家为网站提供搜索服务的小公司。难以想象,离开了创新,一个国家的高科技产业该何去何从。离开了科技,任何与复兴有关的设想都只能停留在梦想阶段。

  中国有为数众多的受过良好教育、聪明、勤奋的青年,他们从来都不缺乏理想。但是,青年一代要实现自己的梦想,要助力中国崛起,有时可能还欠缺创新的思维方式,创新所必备的多元化能力。我接触过很多青年创业者,他们或是有想法,或是有技术特长,但往往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合作,如何管理和运营。许多创业者的知识积累过于单一,缺乏多角度的思维和开阔的视野。例如,一个擅长软件开发、拿过无数编程比赛冠军的年轻人,他可以开发出精妙的代码,但如果不理解市场需求,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并推销自己的创意,他的创新就很难落实为具体产品,也不会有投资人愿意出钱支持他。

  中国青年一代普遍存在缺少情商培养、视野不宽、不够主动等问题,主要是偏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造成的。比较中美两国的教育体系,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教育虽然有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注重培养组织纪律性和逻辑思维能力等优势,但在创新最需要的素质,如跨领域思维、多元化思维、自我表达、沟通合作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这也是我一直鼓励青年学生多实践、多表达、勇于突破既定模式的原因。我创建“创新工场”,就是希望将中国本土人才的创新能力、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国际化的创新运营体系结合起来,尝试一条全新的“批量创新”之路。

  创新是中国崛起不可或缺的一环,青年一代是创新的主角。如果让年轻人在更注重素质培养的教育体系中成长,如果为青年创业者提供最好的创新平台与产业环境,将年轻人的创新激情转化为市场上的成功,也许,不久的将来,中国就会涌现出一大批全球化的高科技企业。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