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低碳热潮涌动 中国积极转型

http://www.gkong.com 2010-01-13 11:32 来源:中华工控网整理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2010年,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增长方式已成为全球发展的新态势,进行合理的经济结构调整,发展低碳经济也成为我国的切实选择。

  无论从内因还是外因看,发展低碳经济都是中国实现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低碳趋势不可逆转,而低碳概念已涉及到能源、建筑、电力设备、材料等领域,已经从高端概念变成了现实的需求和挑战。

温室气体在不同行业中所占的比重

  低碳现实的需求与挑战

  12月18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落幕,虽然最终没能达成实质性协议,但是也让国人前所未有地关注到了气候变暖和减排问题。之前,中国政府已经公布了自己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发展”、“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至此,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开拓一条新路。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表示,我国将继续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优化产业结构,降低高耗能产业的比重,继续加大重点行业和耗能大户的节能技术改造,加强节能管理。

  加快发展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能源、工业、建筑、交通体系,加快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优化发展火电,有序发展水电,加快发展石油天然气,积极推进核电的建设,大力发展风能、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商业化进程,因地制宜的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提高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当中的比重,我国现在是占9%,到了2020年要达到15%左右,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低碳技术产业化,增强经济的竞争力。

  要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发展新兴建筑材料,提高建筑质量,延长使用年限,加快供给体制改革,推行区域热电联产,加快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发展轨道交通。加快淘汰老旧的运输设备,逐步实行公路甩挂运输,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各类运输工具的能耗,实际上现在我国各方面的政策也都已经在实施了。

  核心产业群雏形“渐”成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能源问题。综观世界各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所采取的行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关键因素,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是实施的主要形式。

  紧扣低碳经济内涵,清洁油品、替代能源发电(核电、风电、光伏发电)、输电节能(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环保技术(脱硫、脱硝)、交运替代能源(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为我国低碳经济的核心产业群。

  我国炼油业朝环保方向发展,油品质量不断提高。清洁油品标准的提高有助于大石化公司凭借技术规模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清洁油品价格的提升有助于大石化公司提高综合利润率。同时,低碳将推动天然气产销高增长。

  我国核电、光伏发电、风电的装机规模将呈现跨越式增长。新能源发电产业迎来发展的黄金年代,产业链各个环节中的优势企业有望分享这一盛宴。

  智能电网是以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为原则,以特高压为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电网。国家电网公司将分三个阶段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特高压、智能化变电站、柔性输电设备和智能电表有望成为较早受益的细分领域。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脱离汽车产业自身的发展进程,上升为国家战略。新能源汽车将带动汽车动力系统的革新,是对传统汽车产业链的延伸。

  “低碳制造”拷问行业未来

  在金融危机影响仍未消退,全球经济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无论是对中小企业还是对跨国公司来说,“低碳经济”之路充满商机。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在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表示,不要认为低碳经济是对企业的限制和束缚,当然会有所限制,应该看到在低碳经济的过程当中,实际上蕴藏着无数的商机在里面。因为低碳经济里面有很多的问题,环保产业将来有广阔的前景。

  “低碳经济要求企业对经营管理的理念、生产流程工艺以及企业价值链进行调整和整合。”南大商学院院长赵曙明表示,低碳经济并不是一句口号,它正在变成行动,这里面也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遇,未来中国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将会有很多来自低碳经济领域。

  笔者认为,发展低碳经济给各行各业带来了飞速发展的契机,企业在积极参与的同时,还应该谋求的低碳话语权。现在的低碳制造市场步入了十字路口。围绕“低碳理念”研发一系列新品,并依据自身优势制定低碳标准,掌握话语权。

  据了解,在国外,行业标准掌握在10%的企业手中。从现在趋势看,一旦他们建立起“低碳”标准,其他不能达标的企业将没有出路,最终被淘汰出局。

  从事节能减排技术开发的众仁智杰公司总经理刘广喜,在介绍纺织行业目前企业开发低碳经济技术时认为,目前国内企业的差距主要是对国内外特别是国际政策动向跟踪不及时,而且对行业技术并不了解,很难形成一个合理的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产业链条。(顽石)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