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物联网热潮涌动 中国整装出发

http://www.gkong.com 2010-01-18 16:05 来源: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编者语:年初伊始,江苏省新型感知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昆山传感器产业基地成立,事实上,该联盟的成立,不过是我国蓬勃兴起的物联网产业的一个新的例证。自2009年9月我国成立传感器网络标准组以来,在政产学研的共同推动下,各地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  

工作人员用扫描仪对绵羊的电子身份标签进行扫描

  自2009年9月我国成立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以来,各地物联网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2010年1月10日,江苏省新型感知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昆山传感器产业基地成立。此前,为加快无锡物联网产业创新集群的形成,已启动无锡“感知中国”中心示范区科技平台建设。该联盟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江苏省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北京,2009年11月1日,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宣告成立,志在打造中国物联网产业中心;广东则成立了无线射频(RFID)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紧RFID标准攻关,力争使广东版RFID标准成为国家标准;上海为加快实现物联网对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决定从2010年起启动物联网体系建设。

  与此同时,企业也将触角伸向了物联网。2009年12月24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投资66亿元建设的南方基地投入运营,物联网成为其六大发展方向之一。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开通了手机支付、物流管理、终端监控、电器卫视、农业蔬菜大棚监控等一系列物联网业务。

  专家预计,物联网作为一种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同等重要的网络,随着技术日益成熟,应用日益普及,市场规模将会达到数万亿元。

  政府勾画蓝图  各地积极布局

  2010年1月10日,江苏省新型感知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昆山传感器产业基地成立,此举被业界视为江苏省加快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又一明确信号。

  未来3-5年,该联盟将通过开展产学研技术合作,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加快感知器件产业资源集聚,推动感知技术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进程,形成一批拥有核心感知技术的规模企业,研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产品,造就一批高层次的科技人才队伍,带动感知技术在工业和民用领域的推广和示范应用,推动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事实上,该联盟的成立,不过是我国蓬勃兴起的物联网产业的一个新的例证。自2009年9月我国成立传感器网络标准组以来,在政产学研的共同推动下,各地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

  江苏:打造无锡物联网产业创新集群

  在中国科学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物联网有一个生动的名字,叫“感知中国”。记者了解到,目前江苏省科技厅正积极推进无锡“感知中国”中心示范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无锡物联网产业创新集群的形成。

  为加快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强化示范引导作用,无锡市决定从现在起,用3年时间逐步建成感知工业、感知安保、感知交通、感知环保、感知园区、感知医疗、感知电力、感知物流、感知农业等9个领域的应用示范工程。

  据了解,江苏省、无锡市与中科院投资5亿元共建的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目前已全面启动,筹建中的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也分别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科院声学研究所签署共建无锡中科传感器研发中心、中科微电子工业技术研究院、无锡中科传感器网络信息技术中心、无锡中科泛在信息化制造研发中心、无锡中科环境监测技术研发中心和无锡中科智能信息处理研发中心等物联网产业技术链创新机构。

  与此同时,江苏省、无锡市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签署了共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协议,无锡清华高新技术研究院智能传感网研发中心、无锡北邮感知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无锡信大气象传感网科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中心、南理工无锡传感网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南邮无锡传感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纷纷入驻无锡。围绕物联网产业的技术创新集群正在迅速形成,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也因此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无锡)传感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围绕物联网产业创新服务,江苏省、无锡市联合投入4.2亿元,主要依托无锡微纳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的无锡传感网产业产学研联合创新服务平台正在抓紧实施,将建成设计与仿真、工程化专用测试、外场测试、器件系统环境试验和柔性中试线等产业技术开发平台和20多万平方米的创业孵化平台等,面向物联网产业各类创新发展机构提供全面的技术创新和创业孵化服务。

  据透露,到2012年,无锡“感知中国”中心示范区内,将聚集各类物联网创业技术创新从业人员上万人,培育传感网领域企业近百家,实现产值200亿元以上。

  北京:中关村建设中国物联网产业中心

  2009年11月1日,由中关村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具有优势的40多家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组建的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在北京宣告成立。记者了解到,该联盟未来3年的目标已确定,即推动建设10-12项标志性示范应用工程,培育8-10家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集成应用解决方案、获得国家或行业标准5项以上,使中关村成为中国物联网产业中心。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张建宁表示,中关村在物联网产业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在核心技术研发、传感器、网络控制、云计算和行业应用以及产业联盟协同创新方面拥有较好基础,在高端传感器研发和芯片设计制造方面,中科院微电子所、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同方微电子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在网络传输环节,支持物联网进行海量地址互联和云计算的IPv6网络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神州数码和清华赛尔网络的下一代互联网传输设备及系统网络、大唐电信的TD-SCDMA无线通信系统、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的智能家庭网络系统以及中星微电子、天地互连等公司的视频监控芯片及系统等均可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在计算与行业应用领域,有联想集团、曙光信息公司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四方继保、和利时等公司的自动控制、智能电网解决方案,百度、搜狐、新浪等的框计算、云计算及互联网服务平台等。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天地互连、中国网通、大用软件公司、搜狐、清华赛尔网络、航天信息股份等公司成功将视频监控、智能交通、RFID追溯食品管理等项目应用于北京奥运会服务,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据了解,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将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关村管委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通过不断吸收行业有影响力的单位加入,完善联盟运行机制,推动资源共享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北京物联网产业加速发展。

  张建宁认为,物联网产业是个大概念,是融合了现有信息化技术的一个集大成的综合性应用技术,需要更多的产学研机构投入到这个大产业的发展中来。同时,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一定是应用为先,以应用为导向,需要发挥政府各部门的积极性,应结合公共领域的重大项目示范应用推动北京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广东:抢占物联网产业发展高地

  近日,广东省成立无线射频(RFID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紧RFID标准攻关,力争使广东版RFID标准成为国家标准。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邹生表示,广东将积极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合作,争取广东版RFID标准先在广东试点,然后推广到全国,进而争取使其成为国际标准,抢占未来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高地。

  邹生表示,广东物联网发展的愿景是打造“数字广东、智慧城市、知识经济、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他说,广东早在3年前就提出发展物联网,并在2008年年底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将率先发展物联网作为一个重要任务写进了该发展纲要。

  据了解,广东物联网发展主要包括建设南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构建物联网业基础框架,研究和制订相关的标准;在粤港合作中,推进RFID在物流供应链管理、食品药品安全和通关便利化等领域的应用,形成区域发展优势;进行智慧城市试点,2009年8月广东已与IBM公司签订合作备忘录,推进传感器在智能交通、桥梁建筑、水资源利用、电力设施、环境监测、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应用;发展智能制造和服务,大力推广RFID、嵌入式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建设珠三角无线城市群,构建“随时随地随需”的珠江三角洲信息网络;通过应用引导、市场驱动、政府扶持,培育和发展物联网技术研发、新产品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等相关的新兴产业。

  上海、福建:推进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

  为加快实现物联网对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上海市商务委员会表示,从2010年起启动物联网体系建设,政府出资带动,提升上海现代物流业的服务质量。

  据悉,上海市将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实施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分三个层次,一是政府根据公共需求,出资建立的示范工程;二是可操作的商业运营模式,主要由运营商出资建设;三是没有非常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但具有较大的后续服务发展空间。

  福建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新兴产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福建省物联网产值达20亿元以上,共有50多家从事物联网研发、生产、应用、服务的机构,其中物联网设备厂商近3年年增长率近50%,应用系统服务商年增长超过100%。

  福建省省长黄小晶在福建省政府常务会议上要求全省关注、扶持、推动物联网发展,一是建立组织机构,牵头成立了福建省物联网工作协调小组及物联网鼓楼示范区项目推进小组;二是制订行动方案,目前正在牵头研究福建省物联网发展3年行动方案,并将在有关会议上征求意见;三是开展企业调研,深入调研全省物联网企业,谋划福建省物联网发展大计;四是征选建设项目,通过企业调研、正式发文和网站上发布项目征集通知等形式,目前已征集物联网相关项目40多个;五是开展专题宣传,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推广,让社会各界关注物联网,支持推动物联网加快发展;六是开展规划研究,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制订,会同有关企业、院校、商会、协会的专家,研究物联网长远发展的目标、重点及有关政策措施。

  据悉,福建省信息化局将整合各方资源,尽快出台物联网发展行动方案,推进示范工程建设,完善物联网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物联网宣传和人才培养,加快福建省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企业竞相抢滩标准建设待加强

  上车后,摁一下按钮,汽车便可以按照预设的目的地在繁华的都市道路上智能行驶;病人不住院,医生也能24小时监控其体温、血压、脉搏;坐在家里,就能实时掌握某块农田的土壤指标和庄稼长势,全面了解饲养牲畜的发育和健康状况……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些只有在科幻电影中才能看到的场景将会出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

  专家预计,物联网作为一种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同等重要的网络,随着技术日益成熟,应用日益普及,市场规模将达到数万亿元。基于此,企业界早已闻风而动,扑向这一贴上“利好”标签的星光大道。

  前所未有的蓝图

  物联网主要涉及电子标签、传感器、芯片及智能卡等三大领域,在对其技术开发和市场拓展中,关键技术之一是无线射频(RFID)技术。

  从RFID技术的经济规模来看,有研究机构数据表明,2009年我国RFID产业规模达79.5亿元,到2010年我国RFID产业规模将可能突破100亿元。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邹生表示,目前全球传感器保有量为1万亿个,微处理器5000亿个,智能电子30亿个,信息设备15亿个,汽车8亿个。未来两年内全球将有300亿个RFID标签被生产出来。“通过互联网将机器、设备连成一张网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也是我们信息化的追求。”邹生说。

  贝叶思(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认为,国内RFID近两年蓬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物联网产业的进展,为物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使得RFID对物联网的发展作用更为重要。

  事实上,物联网给通信、IT等产业描绘了一幅前所未有的蓝图。据预测,2020年物物互联业务与现有人与人的通信互联比例将达到30∶1,从60亿人扩展到500亿乃至上万亿的机器和物体,为诸多产业尤其是电信业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将是电信业“超越人口,发展新用户”的基础。

  企业在行动

  在物联网受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的同时,企业也将触角伸向了物联网。2009年12月24日,中国移动投资66亿元建设的南方基地初步投入运营,该基地将物联网作为六大发展方向之一。中国移动内部人士透露,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开通包括手机支付、物流管理、终端监控、电器卫视、农业蔬菜大棚监控等在内的一系列物联网业务。

  北京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范云军表示,基于“1-3-9”的无线城市发展路线,北京移动规划了物联网发展的“五个一”工程及十大物联、30个解决方案、15个业务平台支撑的蓝图。

  据介绍,“五个一”工程是北京移动发展物联网的全方位支撑体系,通过研究战略、支撑政府及产业发展、打造物联网应用示范、对外公开展示四个层次,达到合理、重点、规模和普及发展的目的。十大物联则包括安全、市政、电网、交通、农业、医疗、学校、旅游、家庭和手机物联在内,预计2010年北京各行业共计发展物联网终端100万,从而带动50亿元的产业规模。

  物联网领军企业美新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雄心勃勃,该公司董事长赵阳表示,过去3年美新半导体取得了96.5%的增长率。在无锡国家物联网创新示范区新的创新平台上,美新半导体的目标锁定为世界一流的传感集成及网络技术,带动微机电系统(MEMS)乃至半导体产业的崛起,未来5年内创造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总产值达50亿元。目前,该公司的物联网应用体验式主题公园正在规划建设之中。

  标准建设待加强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赵刚表示,物联网在全球都是技术热点,目前,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均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不可否认,物联网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保持“高热”状态,因此对于物联网标准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据了解,2009年9月,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组建了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目前我国物联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被采纳,物联网标准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业界都在推测物联网产业规模基本成熟需要多长时间,有的说3-5年,有的说10年,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张建宁认为,“至少要10年”。他告诉记者,物联网需要成熟的传感器,由于目前国际上相关规范太过复杂,还没有一套统一、成熟且被大规模应用的标准,导致传感器不能像计算机配件那样即插即用。

  张建宁解释道,物联网是现有信息网络向物理世界的延伸,其前端包括通信、安全、测试、接口等,其末梢网络之间要建立一种协同机制才能形成大规模应用,但这种类似互联网上TCP/IP协议的统一标准,至今尚未形成。同样,在物联网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的融合过程中,国际上也没有标准可参照。从标准角度和技术层面来看,物联网可以看作是我国能与世界同步建立话语权的领域。

  任何技术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将会造成整个产业的混乱、市场的混乱,更让用户无所适从。业界专家认为,我国物联网的发展面临建立完整的标准体系的问题,但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标准体系出台。在物联网技术方面,因物联网涉及到的技术多种多样,导致标准非常多,所以当前应尽快明确一个统一合理的标准,这是物联网实现突破发展的关健因素。

  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浩表示,现阶段物联网的发展面临着一些现实的技术难题,因此对物联网的研究需要从实验室走向社会、走向日常生活,只有以应用为主导,才能从现有资源出发进行技术攻关。由此可见,物联网要真正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走入“寻常百姓家”尚需时日。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