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被低碳”之虑

http://www.gkong.com 2010-02-01 15:13

   大家都在回眸2009。其实理论界在这一年分量最重的无非两件事,一是因了金融危机的发生和损失,对市场经济的反思和争论;二是由哥本哈根会议达到高潮的,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和争论。

  两场争论的相似之处是观点鲜明对立,而有意思的是在面对同一事实时,观点截然对立的两方仍各有说辞。说自由经济好的仍坚持其好,之所以有问题是因为还不够成熟,还要更加市场化,让看不见的手主宰一切;说气候变暖的也不会因为今冬全球都很冷、渤海湾大面积结冰、新疆遭遇暴雪就嘴软,坚持道那是变暖过程的必然波动。哲学家之所以伟大就是思辨,而哲学一旦实用,错就可以是对,黑也可以是白,没有绝对真理,只有相对真理了……

  但是,无论命题真伪,这个越来越平的世界还是在很大程度上达成共识,人类近三百年来,凭藉对自然资源的占有与攫取获得财富的发展方式,已不可取;世界正在进入环保时代,社会福利将建立在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与返还基础上,低碳经济大步向我们走来。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无论我们准备好与否,也无论我们曾经被剥夺抢掠,是后发国家,是产业链低端,有诸般理由,都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国际国内大环境。于是,中国工业各个行业和企业也要面对低碳经济的课题。用一个2009流行词说,如果不主动面对,就会“被低碳”。

  中国国际航空业首先感到压力。据称欧盟已经制定了相关低碳交易体系,从2012年始向中国有关航空公司收取高额排碳费。西方发达国家业已先后建立了碳交易体系,从2012年起执行,这将给我国出口工业产品带来新的门槛和困难。而中国也向国际社会公布了减排承诺,到2020年国内单位GDP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国内相关政策环境也将进一步趋紧。

  较为敏感的是一些专业研究人员。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郑尚龙副院长,在最近由本报召开的国内工程起重机械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座谈会上,就谈到他对工程机械行业将遇到的低碳问题的看法——

  我国工程机械到2009年底社会保有量已超过300万台,以其中铲土运输机械行业的装载机为例,中等功率的5吨装载机每天工作要用一箱油,约100升,一年下来要用30多吨油,即便因种种原因只用一半,也有十几吨油。5吨装载机作为主力机型占整个装载机行业的65%左右,以此类推,300万台各类工程机械每年用于油料的费用,甚至高于我们当年工程机械的总产值!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而更令人不安的是,在消耗了大量的燃油之后,工程机械作为广义的能量转换机构,其能量利用率却非常低,有专家曾论证机械产品的普遍利用率在10%左右。油耗问题不只是发动机的事,如果是液力机械传动就会涉及变速箱、车桥、泵阀及管道,等等,大家都在消耗能量,产生热能,再用大风扇冷却系统进行循环散热。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工程机械整个系统的匹配、材料的攻关、工艺的改造等作大量的研发,需要系统和持续的攻关。

  凡事预则立。一旦等到低碳经济环境节节倒逼时,再谈节能高效机械产品的设计与研发,就非常被动了。现在欧盟、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都建立了碳交易体系,而且是从2012年起实行。中国工程机械每年有接近10%的产品出口,到时肯定会遇到碳排放的新门槛,愈早准备愈好。

  比如再制造问题。个别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要求,进口的工程机械产品在使用到期后,由出口方负责回收。那么回收的设备就存在再制造问题,否则成本就太高了,国内企业出口产品一点微薄的利润是无法支撑的。美国卡特彼勒等公司早在十余年前就开展了再制造的业务,因此他们甚至是自己所在国产品回收再制造的积极推动者。而我国的机械企业再制造试点工作去年刚刚启动,企业再制造经验与模式尚不成熟。再制造是将功能损坏的、被淘汰的或者过时的产品恢复到如新品状态的过程,从而给产品第二次甚至第三、第四次寿命。其特点是规模收集毛坯、用高技术手段和流程工艺整复。通俗地说,不是一对一的修复,而是更加规范的规模化生产。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