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智能能源网:大幕将启

http://www.gkong.com 2010-02-02 12:02 来源:互联网周刊

   

   近来,有关“智能电网”、“阶梯化电价”等话题引起人们热议,其蕴含的巨大商机也是令人期待的。然而,规划中的智能电网只是未来智能能源网的一部分。与智能电网不同,中国正在筹备建设的智能能源网,是将现有的电力、水务、热力、燃气等单向运转而且浪费巨大的能源网络改造为高效互动的创新网络。可以预期,与智能电网相比,层次更高、规模更大的智能能源网会比前者带来更大的投资拉动。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应该依靠自身的巨大市场成为主导全球智能网变革的领先国家,建造影响未来百年的智能网标准,在接受全球工业变革的挑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不仅是智能电网

  为了解决由于新能源并网带来的调峰问题和电网适应性不够的问题,中国决定推出智能电网。然而,调峰并不是电力行业一家的老大难问题,事实上水、气、热力等都有调峰需求。近期南方部分地区频频爆发的天然气气荒,很大原因是由于中国对天然气调峰能力的不足造成的。天然气等其他能源也与电网一样存在日渐严峻的供应峰谷差问题,由此催生着中国打造更高层次的智能能源网。

  在智能能源网尚未提上议事日程时,中国互动电网学说奠基人武建东就在不同场合的公开讲话中多次强调,“智能电网”并不等于“智能能源”。实际上,目前我们使用的“智能电网”,其英文原文为Smart Grid,原意应为智能网,这个概念又包括智能家电网、智能电力网、智能数据网、智能热力网等多种涵义,智能电网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全部。由于过分强调“智能电网”,国外有人误认为,当欧美各国正在大力推进智能网建设的时候,中国只限于智能电力网的狭窄范围,并认为中外智能网的建设尚不在一个级别上。

  事实上,把“智能电网”与“智能能源”划上等号的错误认识将导致我们与国际上产业整体化的智能网建设发生错位,不利于中国把握世界产业制高点。在武建东看来,中国不能以智能电网的建设代替智能网、智能能源网的建设,而应跳出单纯建立智能电力网的狭窄基准,集中发展互动能源网,以减少二次升级成本。

  2009年11月27日,“国家‘十二五’中国智能能源网发展模式和实施方案课题组”在北京成立,意味着中国正式开始筹划这一革命性的网络。据悉,该课题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承担编制任务,共有中国电力工程顾问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等十个“中”字头协作单位共同参与编制,课题组由著名能源专家、中国互动电网学说奠基人武建东担纲组长。该课题组或将在2010年6月底前完成课题研究,并形成具体研究成果及方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有“中国最高级别智库”之称,由国家发改委主管,由国务院前副总理曾培炎担任理事长,执行副理事长中有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中石油集团总经理蒋洁敏,副理事长中则有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等。

  据悉,智能能源网的推出也是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大发展奠定并网基础,以便于实现更大程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实现“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这一宏伟目标。

  敲开人类低碳生活之门

  在未来的能源发展模式中,哪个国家能够将现有的电力、水务、热力、燃气等单向运转而且浪费巨大的能源网络改造为高效互动的创新网络,该国就能够优先于其他国家达到全球能源体系更高级别的顶端水平,同时在这个历史的转型之中,就能够把握和整合能源体系最新的国际标准。由此看来,采用信息化集成技术营建一个与生产和输送侧相对称、相互动的需求侧、用户端的智慧能源运转体系,将是对工业革命以来缺陷性工业结构和社会管理的彻底匡正和颠覆性修复,也是敲开人类低碳生活方式的大门。那么,智能能源的发展路径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被提出的就是“分级登顶式”的渐进模式。该模式主要是通过智能电力网、智能热力网、智能水务网等条条块块的分行业改革,通过多行业不断整合、体系不断叠加的架构原则推进,其特点是分期、试错、分级追求变革目标。在过去的二十年来,移动通讯系统、电视视频系统等领域都曾通过不断试错、校准来提升产业空间,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消费者也为此不断支付使用成本。实际上,通过技术标准的超前设计和制定,可以有效地减少产业转型的成本,更合理地满足消费者需要,也可以大幅减少电子垃圾、推动人类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

  而武建东则针对中国国情提出了“制高点型”的大体系整合模式发展智能能源网。该模式需要将电力、水务、热力、燃气、数据、有线电视等资源捆绑为整体资源,以制高点型的规则推动能源组织的管理变迁和产业目标置换,其特点是跨越式、跨产业突变,以集成化手段高速实现互动式的能源网建设。倘若以这种模式推进互动能源网络的建设,应可将智能电网的行业变革提升为互动能源体系的集成改革,并将由此诞生有更高制高点的智能网的发展路线图和国际技术标准,有效推动中国能源用户端的互动能力、互动标准、互动资源和互动产业链的建设和运转,推动中国能源经济加快实现升级转型。

  标准之争

  智能能源网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而且该体系建设还没有一个世界领先的技术标准体系。因此,各国都在智能能源标准问题上角力。历时半年、集合了1500名有关专家的意见的《美国智能网业界标准的总体框架和发展路线图》在不久前面世,由此表明美国的智能网战略发展计划已经跳出了电力产业窄幅运转的视野演变为美国能源革命的带头主力,该草案也设计了美国智能网实施路线图的总体框架,初步确立了美国智能网的体系标准。与此同时,欧洲也在加快智能网的建设,IEC等机构不甘示弱地公布了有关标准。

  对于中国而言,专家提出在建设智能能源网的步骤上,可以根据国情参照分行业渐进式进行,但是对于标准却必须从智能能源网的制高点的基架之巅优先建造。中国应该依靠自身的巨大市场建立影响未来百年的智能网标准,其中涉及计量设施、通讯模式、基站模式等12个标准。换言之,建构中国智能能源网的标准应该成为当代中国知识产权最高的创造性使命之一,它也应该成为中国智能能源网建设的战略高点,这个高点应该成为中国国家利益的核心要素。

  有望拉动万亿投资

  由于中国此前已启动的智能电网计划预计投资就高达数千亿元,这一覆盖智能电网且层次更高的智能能源网则无疑会带来更大的投资拉动。业内普遍认为,一旦智能能源网未来正式启动,将对具有智能预警监控功能的智能调度设备供应商、网络设备制造商、水务、天然气、新能源等企业等都将带来利好,而投资拉动可能以万亿计。

  由于智能能源网的产业链很长、牵涉面很广,技术、政策层面还没有明晰的蓝图,因此目前仍看不清水务、热力、燃气、有线电视方面哪些企业将从这一规划中受益。不过,智能电网方面的机会还是较为清晰的,近期可实现的目标是建成多条特高压电网,实现能源基地(主要在西部)向用电负荷地区(主要在东部沿海)长距离、高容量、低损耗输电,收益的企业第一是智能电表制造商,第二是输电控制和保护设备制造商,第三是柔性输电技术。储能技术也是构建智能电网的重要环节,我国当前电网运营面临着最高用电负荷持续增加、间歇式能源接入占比扩大、调峰手段有限等诸多挑战,储能环节是构建智能电网及实现目标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现阶段储能技术投资线索集中在抽水蓄能、镍氢动力电池、锂离子动力电池三条主线,相关的行业和企业都有一定的机会。

  此外,分析人士认为,一旦水务和天然气产业都纳入智能化网络管理,则相关水务与天然气开发企业也将从中受益,一些拥有智能化管理系统专利的公司则有望迎来跨越式发展。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