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第四大能源出路何在?

http://www.gkong.com 2010-03-17 16:12 来源:中国能源报

  

据测算,到本世纪末我国生物质能年生产总量可达53亿吨,折标煤8.6亿吨。

  “低碳转型”正考验着我国传统能源结构。我国承诺2020年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而2009年这一比例仅为7.44%。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陆启洲日前向媒体表示,要完成“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的承诺并不容易。

  据记者了解,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约为31亿吨标准煤,其中水电、核电、风电等非化石能源消费量约为2.3亿吨标准煤,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而作为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世界第四大能源——生物质能的利用却不足1%。特别是前一阶段甚嚣尘上的“垃圾变煤炭”技术更让人困惑,既然生物质能技术已经如此高效,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究竟阻力何在?又或者生物质能源电价补贴达到0.8元/度就真的解决了所有问题?众多投身生物质能的企业和专家的回答或许能够为这一产业的发展提供某些启示。

  垃圾真的能变煤?

  “20分钟,生活垃圾变成煤!”广东省中山市劲爽科技生物燃油研发中心主任茹兆祥肯定地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不用人工分类,把混杂的生活垃圾倒进生产线入口,20余分钟后,垃圾就变成了可以烧锅炉、发电的“再生煤”。就这一技术的科学性,清华大学应用化学所所长刘德华教授进行了客观的分析,“首先要明确热量的计算标准,比如说是烧同样重量的煤和同样重量的生物质呢?还是说这样一个装备,燃烧效率能够达到相似水平。如果说同样重量的生物质和煤同等条件下燃烧产生的热量相当这是不可能的,这是违背科学的。煤炭只有碳氢两种元素而生物质中的氧元素占绝大部分,所以生物质不可能具有与煤炭相当的热量。”

  记者了解到,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垃圾变煤”技术最大的采购群体就是垃圾处理公司。作为一种垃圾处理的创新技术,“垃圾变煤”值得推广,但重点在垃圾处理而不是再生煤炭的噱头。

  刘德华教授同时指出,生物质是物质型能量源,这一点是其他几种可再生能源所不具备的。然而,表面上看似取之不尽的生物质,其实在现有条件下,能量转化效率低、中间成本高、外部性显著,原料“稀缺”的门槛更是难以逾越。“以微藻制油来讲,从实验室到工业化产出还有遥远的路要走,按照美国能源部的估计,以现有的技术水平,从微藻得到一加仑油脂相当于现在汽油成本的十倍到二十倍。”刘德华教授坦言,“我们在肯定生物质能应用前景的前提下,更不能忽略其本身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靠补贴能走多远?

  记者了解到,根据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生物质能发电项目补贴电价标准为0.25元/度。对此,武汉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义龙提出,在现有电价补贴的水平上,生物质发电企业不能实现盈利。应将生物质能发电厂的电价调整到0.8元/度电左右的水平,加大力度支持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的开发。

  针对生物质能发电企业的现状,供应中国60%以上生物质电能的龙基电力集团的董事长蒋大龙日前揭示了这0.8元/度电的标准从何而来:“首先,生物质能发电厂与当地基准价格存在所谓的‘逆向选择’。例如,新疆、内蒙和东北三省等地的秸秆资源很丰富,但是当地的基准电价偏低。在新疆,甚至包括补贴在内的每千瓦时的电价也只有五毛多,而广东、福建、浙江等发达地区的基准电价高达六七毛,但是这些地区却没有建设发电厂所需的充足秸秆资源。其次,燃料的收购价格在不断上涨,秸秆的标准收购价已从2006年的每吨150元上涨到目前的将近每吨300元,但是电价并未相应提高。而前不久,河北省将生物质能电价提高到每千瓦时0.813元。如果国内平均购电价格能达到该水平,我相信我们将很快实现盈利。”

  对于生物质发电,石油石化企业以及一些专家持有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煤炭现在以至将来(直至2050年或更晚)在我国能源消费中仍将起到主导作用,预计到2050年煤炭将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0%—60%,而总量仍会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国内石油供给缺口巨大,石油进口量逐年上升,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接近50%,2020年预计将超过60%。在这种情况下,应大力提升生物质能的价值空间。在表示生物质能发电难盈利的同时,陈义龙指出,生物质能源在低碳经济中是其他任何可再生资源无法替代的资源,未来它可以作为替代石油的主要产品。

  替代石油路在何方?

  从市场角度出发,刘德华教授认为,液体生物燃料是比较有前景的利用方式。例如生物柴油或燃料酒精的应用不需要改变现有系统运作,可以直接进入市场。特别是在我国汽车保有量节节攀升的今天,替代燃料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根据《2008年中国生物柴油行业投资价值研究报告》,现有的300万吨生物柴油产能的利用率仅有10%,而在建项目总规模却有至少300万吨。生物柴油的原料问题突出,废弃油脂的收集、运输等环节缺乏有效的组织,培育高含油量和高生态适应性品种又缺乏统筹安排。而大面积单一树种的种植增加了虫害等问题。木本植物种植周期长,投入大,若没有商业银行贷款支持,企业很难独立承担。同时,由于缺乏标准和系统支持,石油企业(中石油、中石化)担心低质量产品影响自己的声誉,对采购生物柴油也持“暂不支持”态度。

  在采访中,广州能源研究所潘贤齐研究员针对这一现状指出,现有的生物质能的热利用也是替代石油的一条捷径,重要的是市场定位要准确。大量的生物质不要去代替煤而去代替油和气,生物质提升价值的空间就大了。潘贤齐介绍说,以深圳某项目为例,生物质经压缩成型、气化后供应炼钢企业的生产用能,一年生物质的消耗量大约在5万吨。如果在钢铁行业加以推广(替代重油),几十万吨上百万吨的规模就相当于数个直燃电厂的水平。“从发展一个产业来讲必须有一定的产出才能看到效益。小而杂的投入对整个格局改变不大,而我国减排最终的指标是总的减排量,减排量从何而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高能耗企业大量的能源替代,从而大量的降低排放。” 潘贤齐直言。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