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能源“十二五”规划前瞻:抢占新能源技术高地

http://www.gkong.com 2010-05-05 16:01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在新的规划里,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抢占新能源技术制高点以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4月22日,国务院总理、国家能源委员会主任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家能源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就能源工作作了六方面的部署。会议明确提出了新时期能源战略的十六字方针,“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

  会议同时要求,大力推进能源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需要坚持三个统筹:统筹经济社会与能源协调发展,统筹资源开发利用与节能环保,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会议为做好新形势下能源工作提出了指导思想,也为“十二五”能源规划提出了总体要求。

  能源委全体会议后一天,在国家能源局召开的一季度能源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司长周喜安对能源“十二五”规划作了更为细化的阐述。他指出,能源“十二五”规划可以用“两级三类”来概括。“两级”是指国家和省两级,“三类”是指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重点区域规划。而煤、电、石油、可再生能源、能源科技装备等将纳入“十二五”规划中的专项规划。

  据透露,目前,关于“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已经形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内容:一是要大力发展新兴能源产业,加快核电建设,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展煤炭的清洁利用产业;二是加强传统能源的产业,建设大型能源基地,努力发展煤、电大型的能源企业;三是提高能源综合安全保障机制,统筹国内外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能源布局的平衡和协调衔接,合理安排煤电油气的建设;四是强化科技创新,推进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健全资源开发的合理机制和生态修复的机制;五是改善城乡居民的用电条件,加强广大农村地区的能源建设。

  更进一步的消息显示,能源“十二五”规划纲要大纲的草稿已在3月下旬完成,4月份修改形成了讨论稿,现正下发至地方进行讨论。

  权威人士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国家“十二五”能源规划编制大纲》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指标体系已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根据《大纲》,2015年我国能源需求总量为39亿~40亿吨标准煤,2010~2015年要实现单位GDP能耗年均降低3.5%~3.8%的节能目标。与此同时,我国将抓住全球能源变革的历史机遇,以节能减排、优化结构、改善民生、保障安全为重点,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推进新兴能源产业发展,着力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突出结构调整主线,一方面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大力推进传统能源清洁利用,优化能源结构;另一方面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同时,将把新农村能源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改善农村和边疆地区的用能条件。

  这位权威人士进一步解读说,在新的规划里,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抢占新能源技术制高点以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强化节能降耗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构筑能源安全多重保障

  目前,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1%,已大大超过国际石油40%的安全警戒线,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石油的对外长期依赖性和负面作用。

  保障能源安全一直是能源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也是此次能源委会议上强调的内容。加强国际合作,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成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有力举措之一。其中,良好的能源国际合作将极大地降低我国为防止能源风险所进行的战略投资,加强能源的国际合作是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结构矛盾,提高能源安全保障的重要措施。这一方面,“十二五”期间将会延续“十一五”期间的政策并进一步完善。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能源经济中心主任史丹认为,我国能源需求尤其是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其他产油国和进口国之间的关系,也促进了我国石油工业“走出去”。但是,无论是从国际贸易,还是从国际投资的角度来看,我国与世界其他产油国及消费国都应该建立互利共赢的关系,而不是相互竞争、有我无他的关系。中国能源安全要实行两条腿走路,一是我国要通过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解决中国与世界的能源供应问题。否则,就可能因为能源问题引起各种争端,影响世界和平发展,从而也使我国失去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建立能源安全预警与风险防范机制,通过石油战略储备等手段保障能源安全,降低风险损失。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周凤起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我国在传统化石能源方面和新能源方面都采取了有力措施以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传统化石能源方面,我国正开展原油储备,第一期原油储备已经结束,目前第二期已经展开,未来还会有第三期。“中国石油消耗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国,一旦短缺谁也供给不起,储备量起码得达到90天,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安全”。周凤起说,“天然气储备也在加紧进行,煤炭现在也开始储备。”

  新能源方面,在甘肃、新疆、河北、吉林、内蒙古、江苏六个省区打造7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规划已报送相关部门。海上风电、太阳能、核能建设等在中国正如火如荼进行。

  除了外部的保障外,加强国内的勘探也是保障安全的又一重要砝码。“中国不是贫油国”,石油地质专家林昌荣此前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指出,根据全国最新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分析,我国石油地质资源量近千亿吨,石油可采资源量超过200亿吨,迄今只探明几十亿吨,石油资源探明程度不到30%,远低于64%的世界平均探明率;我国石油平均采收率也不到35%,远低于45%的世界平均水平。“这说明,我国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潜力,我们不会在短期内出现石油危机,至少不会在几十年内出现石油危机。关键在于如何将石油预测资源量转化为探明储量和可采储量。”林昌荣说。

  在我国著名的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家刘光鼎院士看来,中国的油气好比是四层楼,最底下是早古生代的,依次是晚古生代的,中生代的,随后才是新生代陆相碎屑岩沉积盆地,中国50年的油气勘探只停留在浅层,还有三层没有挖掘和开发,应该到古代的海相地层里去找油气。

  针对国家能源安全的问题,完善能源宏观调控体系,不断提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健全能源战略储备和应急保障体系,提高国家对能源的综合调控力也成为“十二五”能源规划中的着力方向。

  能源“十一五”收官三大难点待克

  根据初步分析判断,要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15%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水电装机要达到3亿千瓦以上,核电投运装机达到6000万千瓦至7000万千瓦以上,风电、太阳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达到1.5亿吨标准煤以上。

  与此同时,有测算还显示,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0亿吨标准煤。专家预测,到2020年,能源需求总量可能高达45亿吨标煤,这意味着新能源领域必须加大投入,才能确保消费比重稳定提升。

  中国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能源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何建坤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加大了节能降耗的工作力度,2006~2008年淘汰落后炼铁产能6059万吨,炼钢产能4347万吨,水泥产能1.4亿吨,到2009年底,淘汰小火电机组6000多万千瓦。

  何建坤同时指出,我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在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方面已作出了巨大努力,节能减排力度世界最大。但由于GDP较快增长,能源消费和CO2(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增长快的趋势难以改变。1990~2008年,我国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下降了52%,由于GDP增长5.8倍,CO2排放总量也增长2.8倍。从2005年到2009年,单位GDP能源强度下降14.38%,但能源消费总量也增长37%。控制能源需求和CO2排放总量的上升幅度仍是艰巨任务。

  何建坤的数据在4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得到了证实,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不容乐观。这次会议指出,“十一五”前四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4.38%,但与“十一五”降低20%左右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去年三季度以来,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快速增长,一些淘汰的落后产能死灰复燃,能耗强度下降趋势减缓甚至由降转升,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

  为了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会议从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不再审批、核准、备案扩大产能项目,未通过环评、节能审查和土地预审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深化能源价格改革,加强用能管理;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抓好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大力推广高效节能产品以及坚决查处违规乱上项目、严重浪费能源资源和污染环境等行为等八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接受采访的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新能源在2005年至2009年间,原本预计每年增长0.5个百分点,从7个百分点开始,希望到2009年达到9个百分点。然而,2009年新能源的比例不升反降,又回落到8个百分点,能源结构调整面临较大困难。

  周凤起对此深表认同,他指出,“十一五”期间,能源结构调整收效甚微。尽管国家对此方面有很强的意愿,但是实际上没有取得突出的进展。

  周凤起告诉本刊记者,这只是存在的三大问题之一。能源在支撑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所付出的代价太大;资源价格改革总体比较滞后,是另外两大症结。

  “资源价格改革方面,‘十一五’期间国家作了一些改革,但是仍不到位”,周凤起说,“这些问题在‘十二五’期间肯定会着力解决,而且应当花大力去破解这些难题”。

  从本刊了解到的信息来看,在“十二五”能源规划中,优化能源结构将是首要重点。未来五年,我国将不断提高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比重。倡导清洁节约的能源消费理念,加快发展热电联产,完善城市供气管网设施,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使新增能源消费中非煤能源比例逐步提高。

  同时还将进一步推进能源价格体制改革,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能源价格、财税、资源和流通体制等改革,积极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

  抢占新能源技术竞逐的高地

  “新能源在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主要包括新能源开发、新能源利用、新能源汽车技术,等等。新兴产业可以很快发展起来,但要作为一个战略,需要长期坚持。”李俊峰说。

  从世界范围来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都在积极抢占新能源的制高点。在“奥氏新政”中,能源政策的短期目标是促进就业,拉动经济复苏;长期目标是摆脱美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在新能源领域占领制高点,继续使美国充当世界经济“领头羊”。

  对于中国,上述受访者都表示,新能源时代已然来临,中国需要做好准备。

  在何建坤看来,在以低碳为重要特征的新一轮国际技术竞争中,我国比过去有更多的有利条件。包括经济实力的提高和完善的装备制造业基础的形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活力增强;经济快速增长,新增生产容量多,市场需求大,有利于新技术研发推广,有利于降低成本,并形成配套工业体系;国内研发力量增强、水平提高;相当多新能源技术领域与国外同时起步,与国外差距比传统产业和传统技术小,可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产业。我国存在在新一轮国际技术竞争中抢占优势的机遇和条件。

  李俊峰指出,在低碳发展的道路上,新能源产业被寄予了厚望。在国家正在制定的新兴产业振兴规划中,新能源被放到了重要的位置。这既是能源结构调整的关键,也是节能减排以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需要。

  对于低碳发展的前景,何建坤表达了乐观的看法。

  一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形势,对低碳技术需求强劲,推动了低碳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发展。主要包括节能和能效技术,如超低能耗建筑、新能源与电动汽车、余热利用、清洁煤利用技术等;新能源技术,如风电和光伏发电技术、生物燃料、先进核能、氢能技术等;此外还有CO2捕集和封存技术(CCS)等。

  二是大规模的低碳基础设施建设意味着新能源和能效领域将有大量的新增投资,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能源和智能电网将成为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按欧盟倡导的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半的长期减排目标,世界2005~2050年低碳技术投资将是基准情景的10倍,年均将达12000亿美元。我国2009年水电和风电新投产机组占总新增电力装机容量的32%;在建核电装机2067万千瓦,占世界30%。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呈现了强劲发展的势头,长远必将逐渐成为我国能源体系中的主导性能源。

  三是我国加强科技创新,大力发展低碳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十一五”以来,国家采取了强有力的法律和政策手段,重新修改了《节能法》和《可再生能源法》,对节能和新能源制订了一系列经济激励措施。

  “加强和完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及管理机制的建设,将为企业的低碳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顺应世界经济技术变革的潮流,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何建坤说。

  推进能源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清洁煤利用、核能、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分布式能源等新兴能源科技装备技术,逐步向国外输出先进的能源技术、设备和产品,发展中国特色的新能源经济,实现我国由能源大国向能源强国的跨越。这也成为“十二五”能源规划的又一重点。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