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新闻详情
isee-

电气元素缔造低碳建筑——专家纵谈电气节能技术和策略

http://www.gkong.com 2010-07-05 10:59 来源:中国建设报

   【导读:日前,2010年广州国际建筑电气发展高峰论坛在琶州会展中心举行,本次会议重点围绕智能建筑、建筑节能技术、安防、数据中心、楼宇自控技术、以及新产品应用等进行了研讨,并一同探讨智能建筑行业创新、环保、节能、打造低碳生活的持续发展之路。】

   “现在大家讲的低碳建筑、节能建筑,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利用新技术和节能建筑材料实现建筑的低能耗。我们现在要把智能化技术、新型能源等落实在实际项目中,落实在老百姓的生活中,让它们真正发挥作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总工程师孙克放日前在主题为“低碳节能——房地产与建筑电气”的建筑电气行业发展论坛上如是说道。

  孙克放的观点只是此次论坛上专家思想碰撞出的一个“火花儿”。在由中国房地产协会、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住宅产业发展与技术委员会、建筑电气产业联盟联合主办的建筑电气行业发展论坛上,来自电气行业、房地产行业中的多位专家,从节能策略、电气节能技术等方面入手,阐述当下低碳、节能建筑之路。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总工程师孙克放:

  把节能落实到具体项目

  现在大家谈低碳、节能,可是低碳的标准是什么?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来建设?业内很多人士对这些问题不甚清楚,觉得低碳技术是一个“空”的东西,离现实生活很远。

  其实,低碳建筑离我们很近,比如在冷暖供给末端系统中采用低温辐射技术;在配电和照明系统中,采用高效节能的LED灯具,安装智能灯光控制系统……都可以达到降低碳排放量的效果。为了让大家更清楚了解低碳技术、低碳建筑的含义,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住宅产业发展和技术委员会初步编制了《低碳住宅技术体系框架及减排指标》,从低碳用能、低碳设计、低碳构造、低碳运营、低碳排放、低碳营造、低碳用材、植绿碳汇8个方面,全方位地诠释了可持续发展住宅的技术内涵,为技术整合和技术创新提供了简明的系统平台,便于房地产开发商和工程人员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

  目前,这个框架下面建筑设备系统、配电照明系统、运行管理系统、既有建筑改造系统……涉及到很多的电气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并给出具体的要求。比如住宅区公共区域和环境景观照明应全部采用节能灯具和智能化控制技术,耗电量应该在0.785~1.0Kmh。这些技术和系统是大家熟悉的,而且像LED灯已经运用在很多建筑项目中了。我们将这些技术罗列出来,形成一套完整的低碳技术框架,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低碳建筑的技术方式,发掘建筑的节能空间。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电气总工程师张文才:

   智能技术带来精细化管理

  我国的建筑能耗过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与粗放型的运营管理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目前,很多写字楼、商场、高档小区等场所,为了提高建筑的“含金量”,常常会安装电梯、安防产品、电气设备等,这些机电设备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果单靠物业管理人员对空调、照明灯具和各种机电设备进行管理,很难实现各系统的精细化管理,无形中会浪费大量的能源。因此,在建筑运行过程中,急切需要智能化技术为运营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现在很多智能技术比较成熟,已经在酒店、商场、体育馆等多种类型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区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比如有些会议室、体育馆安装的自动照明控制系统。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对室内众多照明产品的运行情况进行管理,室内人数比较密集时,照明亮度大;如果室内没有人时,灯具自动转为休眠状态。灯光根据室内情况自动调节,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此外,楼宇自控系统、智能安防系统、系统集成……自动化管理功能也不容小觑,已经成为智能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除了为建筑安装各种智能化系统之外,要想对建筑内部机电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还需要设计师量体裁衣,根据不同的建筑,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因为建筑受到地形、周边环境的影响,即使两座相同的建筑,其能耗也会出现很大的差异,需要设计师针对不同的建筑进行个性化的设计,确定适用于不同建筑的解决方案,对建筑内部的机电设备进行优化管理,提高它们的运行效率。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陈龙:

   合同能源管理需破解资金、诚信难题

  全国的既有建筑数目庞大,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在既有建筑中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达到节能的目标。

  合同能源管理是节能服务公司向客户提供能源效率审计、节能项目设计、项目融资、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运行维护、节能量监测等服务。节能服务公司与用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收回投资和合理的利润。待合同结束后,全部节能效益和节能设备都归用户所有。这是一种以减少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成本的运作模式。

  目前,这个新的节能模式在我国出现的时间比较短,很多单位对于其运作模式不是很了解,没有采纳这个节能方式;而很多从事智能建筑行业的企业,由于担心前期投入资金过大,收益周期长和业主诚信等问题,一直处于观望态势。整个行业的发展不是很理想。

  虽然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起步较为艰难,但是其在技术、管理上的优势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最近,中国科学院和北京泰豪智能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开发相应的合同能源管理系统。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探索出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之道,使其获得快速发展。江源
 

版权所有 中华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